——你守护大家,我们守护你
大年三十,阖家团圆之际,我们看着春晚,被小品中“上车饺子下车面”的梗逗得前俯后仰;而朋友圈却被这样一则消息霸了屏:
“除夕夜,南方医科大学医疗队出征武汉!”
真的有人,匆匆忙忙吃了一碗饺子,就开启了一段未知的征程。

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踏入医疗卫生行业,进入医学院校。也从未想到,那件白大褂不仅仅是光鲜,还是无数次的逆行,是一次次的勇往直前。
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还只有三岁。这场灾难在我身上、脑海里几乎没留下任何痕迹。直到去年阅读《看见》,通过柴静的字里行间我才后知后觉地感受到了当时的一些触目惊心的场景,“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活着,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真的很难。

但即使再难,他们依旧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努力着,与病毒抗战,试图从死神手中抢回那些正值大好年华的人们。
可是,他们即使穿上白衣,也不是真的天使,只不过是一群想要救人的孩子换了一身衣服。有医生说,“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所有的医生护士都会在进入病房前拍下照片,并且摆出笑容灿烂的pose。因为一旦进入隔离病房,所有的物品都是污染源,没有条件也没有时间去刻意拍照,在里面也不会有灿烂的笑容,只有时刻紧绷着的神经。”
其实,他们还知道,只是没有说,说不定这张照片会是最后一张,所以要尽可能的灿烂啊。

有人说,这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此刻,我们能够在家中围坐烤炉话家常,不就是因为有人舍弃了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奔赴在前线吗?
但其实啊,天使们,你们守护大家,我们也可以守护你们。
很高兴,我是其中一员。
前线医疗物资短缺,行,我们调!湖南、江苏、广东、山东等省份紧急调运口罩等卫生防疫物资支援湖北!
还缺?国内各厂库存告急?好,我们从国外征集!各高校校友会纷纷响应,调动了各种力量,搜集、捐赠N95、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物资支援疫区。
很庆幸,我见证了这其中的过程,也是其中的一员。
1月23日,差不多和武汉官方发布封城的消息同步,我们沉寂了将近三年的2017HSYLC峰会群(Harvard Summit for Young Leader in China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主要体验针对学习能力与领袖气质的“哈佛挑战”。)突然活跃了起来。原来,许多远在北美留学的哈峰会学生知道了国内的疫情后,自发组成了志愿队,一边与国内的同学对接,一边在北美贡献着他们的力量。在不到48小时内,他们由最初的20人扩展到5个总计2000人的壮大队伍,筹集到80万+的人民币,并且设置了专门的网站更新进展。
他们,让我再一次知道,所谓“亲情”,是明知力量微薄,却依然拼尽全力,依然试图努力。

的确,在很多大灾大难面前,手无缚鸡之力的我们,能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能做多少和做不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小小的我们,也能为他们守护一片天。
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如同战火中的战士,冲锋在前,守护生命,“咱们不能去武汉,咱们能做的,就是把身后这座城守好”,为他们减轻后顾之忧。
为此,有家教经验的我,在看见团总支发布的“疫路前行——线上课外辅导志愿者招募令”后立刻报了名。
我们不能冲锋陷阵,但我们也可以发光发热啊。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14级)临八班的张洁馨师姐报了名参加线上接诊,帮助医院减轻一部分的就诊压力;最美公卫人刘文辉师兄也在尽自己的努力为防控系统、疫情监测等工作做贡献……而刚刚步入医学院校的我们,也可以帮助身边人普及防护知识和甄别谣言等信息。
疫情当前,你们守护大家,我们守护你们!待你们出征归来,下车后,我们请你们吃面!
很幸运,我是其中一员!我们一起努力!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的!
病魔终会过去,我们错过了樱花,还可以去看夏荷,赏秋月,观雾凇!
我在洞庭以南
数一池心
想一个你
武汉,我们等你!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