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琪,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9级学生。
眨眼又是一年,坐在屏幕前回顾我的大学生涯,两年无忧无虑的顺德时光,两年有惊无险的本部生活,有过轻松自在,有过迷茫彷徨,有过欢声笑语,也有过失意挫败。生活的酸甜苦辣被学习、科研和玩乐填满,使我不断成长,寻找更好的自己。
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在学院开展的一次优秀毕业生访谈活动中,我作为学生会部门干事有幸采访到了一位保研的师兄。师兄优秀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目标坚定而明确,大学四年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课余时间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充实和提高自己。我深受触动,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接下来的路。
疫情宅家使得学习有很大的自主性,我也有时间去自我规划、自我反思,去明确大学四年的终极目标以及阶段小目标。人一旦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靠着疫情宅家上网课学习的自觉,我获得了大学期间的第一个国家奖学金。但很快,激动骄傲自得膨胀的那个我很快被认清现实的自己打垮,对比获奖的其他同学的优秀事迹,我忝列其中实在是愧对这份荣誉。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在兼顾学习的同时,也要尝试参加一些竞赛,让自己的综合实力配得上这份荣誉。
我与国家奖学金的这段不解之缘便从此开启。学院大一大二的课程安排紧凑,且大多偏基础,只要吃透课本的知识点应用就绰绰有余。大三来到本部,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似顺德的娴静偏僻,本部地处闹市,出行方便,闲暇时间就时不时的想出去逛逛。此外,大三学习的大多都是专业课,内容多且繁杂,不仅学习方法变了,学习节奏也发生了变化。
浑浑噩噩的过了几周,我便开始做出改变。专业课内容多且繁复,我听从老师的建议做到上课预习,大致了解上课的重点。并且课后还要做到及时复习,内容一旦很多,把所有的重难点都做笔记便成了很难的任务,于是我舍弃了之前每节课必须做笔记的习惯,开始最大化利用老师的PPT。就这样,大三的专业课学习也算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大三到了,毕业还会远吗?
回顾大三,学习生活好像只占四成。更多的是关于科研,关于竞赛,关于考研的种种。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是大学生涯里不得不说的经历。第一年参赛,面对困难的问题不知从何下手,只觉得那些算法晦涩难懂;第二年再次参赛,认真学习了相关的算法和知识,在队友的团结合作下,取得了省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心无旁骛再次参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三天三夜的鏖战中,实验室——宿舍两点一线,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虽然遇到了种种难题,经历了数次失败,但生活就是在一系列以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实践。每一个错误,只有当你拒绝改正它时,才会演变为一次失败。所以,绝大多数长期的失败,都是我们寻找借口而非作出决定的结果。直面失败,勇敢克服心魔,竞赛带给我的锻炼实在太多。
参加数模时查找文献,寻找求解方法的经历让我初步体会到了科研的乐趣。于是大三时,我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培优计划进入学院导师的课题组参与课题研究。上课与科研的差别仿佛隔着楚河汉界,虽说对于我们这个交叉学科,我已经做好了做科研必吃苦头的准备。但真正到来时,面对几十页的英文文献、看不懂的代码,不明白的专业术语,还是深受打击。生活里有太多需要从零开始的勇气,我像一只蜗牛,在科研路上慢慢摸索。
如果说顺德的两年时象牙塔般的大学生活,立足当下已经足够。那么到了大三大四,我们不得不对未来做出抉择。最初的目标仍然铭记在心中,我坚定地选择继续深造。
保研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之前虽然已经了解过推免的程序,但真的轮到自己的时候不免慌张焦虑。大三中下旬,便开始准备简历、收集资料和信息,填报过的系统和发出去的邮件,有的石沉大海,有的默默被拒。不过足够幸运的是,收到最想去的学校的入营通知。激动过后,又生出夏令营面试的担忧。首先是口语关,从小的哑巴式英语的熏陶下,我的英文说的实在蹩脚。其次是科研经历关,做过的科研项目屈指可数,其中的细节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于是在考试月,我开启了自己忙碌的准备面试生活。复习之余,每日在僻静无人的角落联系口语,泡在实验室整理自己做过的科研项目内容和要点。一段时间的努力也算是有了回报,我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的面试,在即将到来的毕业季突出重围,给了未来一个落脚之处。
“你只管走下去,一路上鲜花自会开放。”现在的我坐在实验室的电脑前敲出一个个文字,述说着关于我的努力和幸运。未来科研路漫长,前行的道路纵然纷扰牵绊、纵然天寒地冻,也要怀着平和的心态,朝着一个又一个目标一路走下去,总会有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