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炫娴,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9级学生。
小时候,我对医学还不甚理解,甚至对医院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感。人随着年龄渐长,我慢慢发现,用科学捍卫健康、捍卫生命,这或许就是现代医学的魅力所在。而医生这一职业也在我的脑海中逐渐变得具象化。成为一名医生的理想便在我内心种下一颗种子。因此,在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科院校,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我的医学之路从此开始。
大一大二在顺德校区,主要是进行一些医学基础课的学习。例如大一上学期的细胞生物学、大一下学期的组织胚胎学、系统解剖学,以及大二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等。这些课程虽然作为浩如烟海的医学知识的初阶版,却也让我这样一个懵懂无知的医学小白感到无所适从,2020年初恰逢新冠疫情,课程转变为线上授课,便失去了和老师面对面沟通以及交流问题的宝贵机会,这更加考验我们的自制力。而同时,我又深知,这些基础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若说医学理论知识是一座神秘的金字塔,那这些基础知识便是金字塔底。一方面是繁重又难于理解的重要基础课程,一方面是自主完成学习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而就我自己而言,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理解上面,例如一些重要的致病机制,我会花大量时间尽可能去理解,借助网页搜索、丁香园等平台查找资料,尽可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可以说服自己的逻辑链条。在理解的基础上,知识的记忆便不再枯燥乏味,反而可以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题目也迎刃而解。
大三回到本部,接踵而来的是一系列与临床联系更为紧密的课程,从诊断学、药理学、医学影像学,到内科学、外科学。这些知识是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对于一种疾病来说,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各种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这些临床课程便将这一诊断系统整体串联。因此,在这些课程的学习当中,我以某一疾病为主线连结,将各门课程繁杂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通过这种串联学习,使我对临床上常见疾病的理解更加透彻,为日后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临床思维。
在医学之路上,我同样没有放弃英语的学习。在忙碌的医学学习生活之外,我将英语视为一种调和剂。大二上学期,我报名了医学英语双学位。每周一、周二晚以及周日全天的医学英语课程虽然繁重,却也不失有趣与有意义之处。在辅修医学英语的培养计划中,不仅有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选读这种拓宽我们视野的文化课程,有英文翻译、口译这些全方位提高我们英语素养的课程,更有与医学息息相关的医学英语文献阅读、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等等课程。在双学位修读期间,我的眼界不断开阔,英语水平也表现出质的飞跃,这为我阅读英文文献、获取最新的医学前沿资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也十分感谢负责英语双学位教学的每一位老师,让我内心中这颗热爱英语的火苗没有因为忙碌的医学生活而就此熄灭。最终,我完成了辅修学位毕业论文的书写,顺利完成了医学英语双学位的学习。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也始终没有忘记身上肩负的责任,而是力所能及地将医学知识传递给更多人。作为南方医科大学科普教育协会的一名成员,我曾出演科普剧“出手急救,你也可以”,将AED的使用以一种有趣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大众,并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科学展演大赛广东省选拔赛,获得优秀奖。我也曾走进社区,走入白云区培英小学,向小朋友们科普骨折的正确急救方法。在这期间,我深深领悟到医学科普之路的任重道远,并在内心里暗暗发誓,不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在自己的工作中救死扶伤,更要在生活中将健康知识传递给大众,实现另一种形式的治病救人。
医学之路,点滴成长。回首过去的三年,我踏实认真、勤奋刻苦,在不断求索当中获取点滴成长,在不断反思中获取点滴进步,一叶医学之帆,载我越行越远。我曾获得一部分成绩,但也仍存在许多需要进步的地方。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深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会克服万难,不断努力,不断精进自己。所谓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胜己,我会始终不忘自己选择医学的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