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爱好,科普中医药文化知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医药文化、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进一步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近日,学校中医药博士科普团来到广州市钟落潭镇竹料第二小学,深入开展中医药进校园活动,为小学生们进行了精彩的中医药知识宣讲。
四气五味,整体观念
课堂上,中医药博士科普团成员王慧红讲解了什么是中药,中药是如何治病的,从中药的性能为出发点,讲解了中药的升降浮沉、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并列举相应的中药材代表,让小学生们对中药如何治病有了初步的了解。
小满芒种,食疗养人
中国有二十四节气,王慧红从小满和即将到来的芒种节气为切入点,细致讲解了小满和芒种的定义,结合近日同学们感冒多发的现象,介绍两种适合小满、芒种期间食用的水果-枇杷与桑葚。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有“润五脏、滋心肺”的功效,枇杷性凉,味甘酸,有祛痰、润肺止咳、止渴和胃的作用。枇杷不仅果肉可入药,其核、叶、根也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桑葚性寒,味甘酸,无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止渴解毒、养颜等功效。课堂上王慧红用拾葚异器的典故引入桑葚的食疗功效介绍,用桑葚有黑紫和红色不同成熟时期哪一种更甜提问小学生,从而使学生们有更深入的了解。
课堂最后,王慧红讲解了艾草的药性与功效,安排学生们用艾草为材料,独立制作中药香囊,在制作的过程中更直观的感受中药材艾草的功效与作用。整个活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踊跃互动,在一问一答交流对话中增进了对中医文化的兴趣,拉近了同学们与中医药文化之间的距离,在小学生们内心也种下了一颗发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种子。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博士科普团“中医药+四进”系列活动是中医药学院团委、中医药学院研究生会、中医药学院学生党总支共同打造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类志愿活动,被评为广东省“益苗计划”专项赛示范项目、持续扶持项目,广州市科协“科普惠民”科技志愿服务成长扶持项目(指导单位: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南方医科大学);后续中医药博士团仍会持续走进各地的中小学、社区、农村,结合节气时令,开展走心贴心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