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园

您现在的位置:

【我的大学】 赖华生:成长之路上的那一双双手

时间:2015-11-09     来源:第二临床医学院    作者:赖华生   点击:
新闻摘要:赖华生,推荐免试生,第二临床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学生,录取院校专业为南方医院消化内科。

    赖华生,推荐免试生,第二临床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学生,录取院校专业为南方医院消化内科。

    4年前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顺德校区宏伟的大门,可如今,我已经大五,临近毕业了。四年的时间不长不短,足以让我从原来入学班的最后一名,到现在班里第2名,并成功推免;从一个科研门外汉到发表1篇SCI,2篇中文综述。我的成长和老师、同学、师兄师姐和家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他们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伸出一只只援手,帮我排除路途的许多障碍,助我顺利前行。

  
立志:家人


    我从小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中长大,小时候体质差,小时候经常打针吃药,而且家人也时不时去医院或者诊所看病,所以对医生有一种莫名的崇拜,很希望自己将来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解决所有人的病痛。父母也很希望我将来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于是高考后我毅然只填了南方医科大学一个志愿,并且只填了临床医学一个专业志愿。我父母都是农村淳朴的人,他们常常提醒我,以后要成为一名懂医术,有仁心的医生,不分贫富贵贱,都要一视同仁。人不可能一夜长大,所谓的长大,意味着我们要立志,有更多的责任感,把想做的履行成事实,更要将我们的亲情做成最美好的标本,永远留在心中。都说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家人会在我伤心、丧气、想放弃的时候给我鼓励、给我能量,给予我奋斗的动力,让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学业:同学、师兄师姐和老师


    踏上学医之路后,发现并不轻松,医学的课程堆积如山:基础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人体形态学实验、医学生物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实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临床课程有: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循证医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与技巧......这些课程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起来。自习室、图书馆天天可以看到医学生们刻苦学习的身影,“宿舍-课室-饭堂”。行医救人对医生能力的要求远非其他专业可比,注定了医生的修行之路不能简单,也意味着踏上了学医之路,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牺牲。从刚开始的人文课程,到后来逐步由浅入深的临床课程,难度在不断增大,但是学习时间却在不断减少。课程在渐渐地增加,压力也无形中增长,如果不懂技巧,又不懂得和身边的人合作,包括同学,师兄师姐、老师,很容易成为学医的苦行僧。
    首先我觉得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对它有浓厚的兴趣,而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很好地提高我们对课程的兴趣。记得大一学解剖的时候,当解剖教研室的欧阳钧老师讲到肌肉系统的时候,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在座的男孩子平常经常做引体向上吧,那么你们知道自己练到的是哪些肌群吗?这个问题很快引起了我们班男生的强烈反响,最后老师和我们说,引体向上一般可以练到斜方肌、肱二头肌、背阔肌。但是反手主要练的是肱二头肌,正手是背阔肌。课程联系生活,而且是我们男生喜欢的话题,于是我们很容易的知道了每块肌肉的作用方向。还记得,大一学组培时,董为人老师问我们:女人一生可以产生多少个卵子?那女人一生最多生几个小孩呢?同学们也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激烈地讨论。经过计算:每月一次月经,每次月经一个卵细胞。所以假如女性10岁开始有卵细胞,50岁绝经,则: (50-10)x12x1=480 个。随后老师又问我们:那可不可能生480个小孩?不可能!女人一生最多生15-30个左右,但是世界最多是是69胎。这个话题我们班很多女生都很感兴趣,所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学习医学课程时一定要和身边的同学,师兄师姐多沟通。同学方面,我平时有问题经常提出来和同学讨论交流,这样每个人都可以从其他人身上学到不知道的知识,并且在讨论的情景下,会获得很深刻的印象。师兄师姐也是我们很好的资源,我们学校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师兄师姐带师弟师妹的传统。每次临近考试的时候,我都会主动去请教师兄师姐,问他们关于每门课程的考试重点及考试题型,他们都很耐心地指导我,让我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不仅是学习方面,在其他方面,师兄师姐也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比如说推免方面。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师兄师姐来给我们做保研经验交流会,指导我们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如何选择学校,选择导师,如何报夏令营,如何应对夏令营,如何填志愿等等,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我顺利地推免了,这和他们的帮助是密不可分的。
    在同学,师兄师姐,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从原来入学班里最后一名,到现在班里第2名,并且成功推免。


科研:导师


    科研,听起来和医学本科生关系好像十分遥远,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我国医学事业较西方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最主要的差距就在医学研究上,医学研究上最主要的薄弱点就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我们学校在科研方面,给了我们很多资源,包括优秀的导师和高级实验室。既然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提前接触科研,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在本科期间主动联系了许多导师,在他们的指导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1篇SCI,2篇中文综述。
    我大学期间的第一位导师是黄巧冰老师,当时我参与了黄巧冰教授的课题《Apocynin对内质网应激关键蛋白IRE-1α表达的调节》,寒暑假期间在“省部共建蛋白质组重点实验室”及“广东省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做实验,以申报代表身份将部分实验成果申报参加第十二届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银奖。 第二位导师是珠江医院内分泌科的张桦教授,我有幸成为张桦教授的学生是因为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他的指导及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了解了基础实验的相关理论,掌握了细胞培养、Western blot、 蛋白纯化、免疫组化、ELISA、PCR等实验技术,并以并列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SCI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circulating adiponectin and prediabetes: A meta-analysis》(《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 IF:1.825),及1篇综述《糖尿病中β细胞去分化的研究进展》。第3位导师是珠江医院神经外科的陈祎招教授,我参与了陈祎招教授的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271314。在参与课题过程中,学习了临床试验的相关理论,独立设计试验方案并实施方案,撰写论文。发表了一篇综述《神经胶质瘤与新型抑癌基因研究进展》。 
    虽然我在科研之路上有了一些收获,但是研究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往往连续几天的努力,最后却发现实验结果不如人意。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导师便会鼓励我,告诉我他们自己工作时候的经历,并且启发我继续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从一个实验的参与者,逐渐成为科研过程的主要承担负责人。老师还指导我怎么查阅中英文文献,初查阅英文文献十分吃力,在他们的指导下,我逐渐懂了一个科室的科研热点及研究趋势,专业词汇也逐渐认识了。现在我已经能比较容易地检索到课题需要的文献,快速地找到需要的内容,并且归纳总结。在写论文方面,我开始觉得写论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写英文论文。记得我们写的第一篇论文就是英文论文,也就是我们发表的那篇SCI。那时候我找到了我的导师张桦教授,教授对照着我们的初稿一点一点修改,提出修改意见。至今我还记得初稿右边有很多一排排的批注,导师告诉了我们英文SCI的写作原则,例如注意首次出现英文缩写的时候要写全称,文章注意要用第三人称,多用被动语态,讨论部分要多引用等等。虽然这些原则曾经在课堂上有讲到,但是行胜于言,没有真正去做,你永远不知道事情有多难。在反复的修改后,论文被投到了PLOS ONE。然后我们很快被拒稿了,连拒稿理由也没有,我们为此伤心了很久,难道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一篇论文就要这么石沉大海了么?不能放弃!我们把论文重新投了《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很快经过小修就录用了,那时我们很激动,原来我们也可以发表SCI,发表SCI并不是传说!
    如今我已经大五了,即将踏入研究生的阶段的学习,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我知道当一名优秀的医生并非一件易事,但是我相信天道酬勤,滴水也能穿石。我们一路摸索,一路前进;我们激扬青春,立志弘医! 前进道路上,我的家庭、同学、师兄师姐、老师和导师们……感谢有你!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