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第三届广东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在我校顺德校区举行,身着粉色服装的志愿者,装点着从学校大门口到各条道路,到倚云居,到春草园,到陶然轩,到国际会议厅,到紫荆坛,到春华堂……的各个角落,阳光灿烂、笑容甜美,迎接着每一位老师。他们被参赛的辅导员亲切地称为“小红花”,他们都是来自中医药学院大一、大二的学生。
经过报名和筛选,中医药学院组建了这支220名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团队主要分为迎接报到志愿者、培训会议志愿者、考场志愿者、谈心谈话志愿者、颁奖晚会志愿者五大组。在经过了教育部辅导员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医药学院的相关培训后,他们走上了各自的“岗位”,开始了他们为期五天半忙碌而又充实的奉献之旅。
付出便是一种幸福
“几天下来,感受最深的就是当志愿者比踢球还累”。第一次当志愿者的同学说,最初的感觉就一个字“累”。
然而,志愿者工作并不是用疲惫来衡量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更多。刚开始,同学们因为经验不足,难免出现一些工作上的失误,面对这些问题,志愿者充分展示出团结、思维敏捷和极强的应变能力等素质:出现工作失误,就及时纠正;人员安排出现问题,就第一时间调度机动组;各个志愿者团结协作,相互帮忙。在这样有序的工作状态下,在接下来的几天,所有的工作在预想中圆满完成。
在最后一天的颁奖晚会上,有志愿者感言:每个志愿者的岗位,其实都很平凡,但却缺一不可;或许在别人眼中,志愿者的工作微不足道,但我们每做出一份努力时,都会感到从未有过的收获,特别是看到参赛老师和评委脸上感激的笑容时,真心感到付出也是一种幸福。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相信这是每个志愿者追求的境界。
扮演“问题学生”方知辅导员不易当
“我认为这次比赛十分有意义,不仅是对老师们的一种考验,使老师们更加了解学生;也是对我们学生的一种历练,明白了老师的辛酸苦楚,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作为“谈心谈话”组志愿者对此次比赛很有感触。
大赛有一个“谈心谈话”环节,针对参赛辅导员在此环节抽中的案例,志愿者负责扮演案例中的“问题学生”,为辅导老师设置各种情景,以考察辅导老师处理各种学生事务的能力。培训老师要求志愿者尽量为辅导员设置难题,从而充分考察辅导老师能力水平。
因为怕担心扮演不好“问题学生”,志愿者必须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演练,不停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角色转换。虽然在台上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大家互相演练了好几个晚上。即便是经过了培训老师的关,但临上台时,担任“问题学生”的志愿者形容自己的紧张感一点不亚于参赛的辅导员,“感觉参加比赛的就是自己。”
真正上台后,大多数志愿者反而不紧张了,“因为感觉辅导员真的很亲切,在场上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就像是在跟身边的朋友交流问题,倾诉烦恼。”有志愿者坦言,其实平时跟辅导员老师的接触不深,参加完这次活动,才对辅导员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至少在跟学生交流方面,体会到辅导员很不容易。“辅导员就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上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