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医学院谢卫兵课题组破解了冰毒(甲基苯丙胺)导致致命肺高压的"作案手法"——一种叫LCN2的蛋白质担任"双面间谍",一边在肺部煽风点火制造炎症,一边又偷偷给血管平滑肌细胞送"续命丹",最终导致肺血管变厚、血压飙升。这项研究不仅揭开了冰毒伤肺的真相,还找到了未来治病的突破口。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高度恶性和进行性疾病,最终导致右心衰竭死亡,其病因复杂且治疗手段有限。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作为一种苯丙胺类精神兴奋剂,已被证实是肺动脉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滥用人群扩大,METH相关肺动脉高压(METH-PH)的危害日益凸显,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谢卫兵和团队长期从事毒品毒性机制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焦于甲基苯丙胺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效应。
本研究利用课题组构建的METH-PH小鼠模型和因METH滥用死亡者肺组织标本证实肺组织慢性暴露于METH,巨噬细胞在肺动脉周围聚集并表达分泌LCN2。LCN2作为炎性因子,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调控IL-1β的合成和分泌,从而维持肺部炎症微环境状态。另一方面,巨噬细胞分泌的LCN2可通过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膜上受体SLC22A17结合,将细胞外的铁离子转运指细胞内。LCN2进入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后,通过激活STAT3 - HIF1α信号轴上调铁死亡抑制基因SLC7A11和GPX4的表达,抑制ROS的产生,进而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发生铁死亡。LCN2通过上述机制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导致METH-PAH的发生。
本研究成果不仅证实LCN2在METH-PH中的核心作用,还为开发针对炎症通路或铁死亡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实验依据。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在肺动脉高压中扮演关键角色,本研究与近期其他发现(如Peli1-Foxp1-IL-6通路)共同揭示了免疫微环境在该疾病中的重要性。

该研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Hypertension》在线发表,题为“Macrophage-Derived LCN2 Promotes Methamphetamine-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谢卫兵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毕业生周杰和硕士毕业生徐贞贞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