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医学院副教授陈训财研究团队利用斑马鱼模型,系统揭示了临床常用麻醉药及新型毒品-依托咪酯(ETO)对雌性生殖系统的严重损害及其代际效应。研究发现,ETO 通过过激活 mTORC1 信号通路诱发类似人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变,并通过卵巢传递导致子代健康风险,为全面评估其风险及干预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ETO作为一种苯二氮䓬类药物,既被广泛用于临床诱导麻醉,又作为新型毒品被广泛滥用,其具有较强的环境持久性,在多种介质中存在广泛污染,且存在多种人体暴露途径(如通过废水、电子烟、室内空气及职业接触等)。现有研究已发现 ETO 具有多系统毒性,包括神经毒性、内分泌毒性等;同时,鉴于ETO的广泛暴露以及其生殖毒性研究的不足,人们对其可能危害生殖健康和胎儿发育的风险表示担忧,这促使开展对其生殖毒性及代际效应的研究。陈训财副教授团队长期从事新型毒品的毒性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焦于新型毒品对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毒性研究。
团队通过构建慢性依托咪酯暴露斑马鱼模型,研究发现,ETO能通过母体卵巢传递至后代。暴露于ETO的母鱼所产下的后代,死亡率显著上升,畸形率明显增加,且幼鱼的运动能力受到严重抑制。这表明母体接触ETO,不仅自身受害,其后代也直接面临健康风险。ETO暴露诱导卵巢内活性氧(ROS)大量堆积,导致严重的氧化应激损伤,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和谷胱甘肽(关键的抗氧化剂)代谢途径被显著扰乱,提示了卵巢的抗氧化防御能力受损。为深入探究毒性根源,团队运用多组学联合分析技术进行分子解析。结果显示:ETO暴露导致mTORC1信号通路过度激活。这种超活化状态加剧了卵巢氧化应激,破坏了卵巢正常的功能结构,并阻断了卵泡细胞的成熟进程,最终导致了观察到的PCOS样病变及生殖功能障碍。
本研究不仅揭示了ETO作为麻醉药潜在的长周期生殖风险,更重要的是,为其作为新型毒品滥用对生殖健康的极端危害提供了确凿的实验室证据和深层的分子病理学解释。


该研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 & Health在线发表,题为“Reproductive Toxicity and Transgenerational Effects of Anesthetic Etomidate in Zebrafish: PCOS-like Ovarian Changes, Oxidative Stress, and Metabolism Disruption”, 朱波峰教授,陈训财副教授,罗奇志副主任法医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硕士毕业生李雪微和博士研究生林旭辉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