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年第11届欧洲卒中大会(ESOC 2025)上,欧洲卒中组织(ESO)与欧洲神经外科协会联合会(EANS)联合发布《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正式引用了第三附属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杨翃教授团队的核心研究成果。这标志着团队原创的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方案获得国际权威认可,为全球脑出血(ICH)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中国方案。

这一创新成果源于杨翃团队牵头国内14家顶尖三甲医院完成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NCT03207100)。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的早期强化降压策略,可显著提高患者1小时内血压达标率(62.7% vs. 39.8%,P<0.001),实现快速平稳的血压控制且安全性良好。研究显示,该方案突破传统局限,通过“镇痛+抗交感”协同机制,为ICH急性期治疗开辟新路径。因此,此次被纳入欧洲指南,意味着该方案正式成为国际诊疗标准的一部分。


作为第三附属医院首个自主发起并主导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该项目凝聚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十余家顶尖医院的协作力量。其严谨设计和高质量证据此前已发表于麻醉学顶级期刊并引发国际关注。
杨翃表示:“这是团队十年深耕的结晶,也是中国多中心协作的典范。指南引用是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探索优化治疗策略。”据共同第一作者董瑞、李芬透露,目前二期研究已启动,将扩展至二十余家医院,计划纳入1400余例患者,重点评估方案对长期预后的改善及标准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