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七届COA学术大会(COA2025)上,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医院)骨科相关亚专科以“大师引领+创新突破+多学科协同”的矩阵式学术输出,在大会主持、专题演讲、竞赛获奖及壁报展示等环节全面发力,充分展现了医院在骨科临床、科研与创新转化领域的深厚积淀与领先实力。

大师讲坛:彰显学科传承,寄语青年成长
大会特别设立的COA20周年成果展及大师讲坛上,医院终身教授金大地受邀出席,以“浅谈青年医生的成长”为题,结合近50年从医经历,围绕“精诚仁道”准则,从做人做事、临床实践到科研探索,为全场中青年医生带来了深刻启迪,现场掌声不断,充分体现了资深专家对学科未来的殷切期望与学术引领。

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亮在本届大会中承担重要学术任务,他不仅在脊柱领域的多个专场及骨科康复、脊柱微创等会场担任主持,更在创新与转化会场作了题为《负载抗菌肽及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胶原水凝胶重编程免疫微环境并促进骨髓炎中的骨再生》的大会发言,展示了医院在前沿交叉学科领域的探索。同时,脊柱外科一科负责人黄敏军在中青年医生会场担任讨论嘉宾,积极参与学术交流。
创新突破:脊柱微创实现技术领跑
COA创新与转化大赛决赛上,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医生赵庆豪代表团队出战,凭借“单通道软质内镜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项目一举夺魁。该项成果系科室主任黎庆初团队历经十余年自主研发攻关所取得,成功攻克了传统脊柱内镜的视野盲区与操作限制。项目的脱颖而出,标志着我国在脊柱微创高端器械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 “领跑”的重大跨越,也为广大脊柱疾病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选择。
多学科协同:学术舞台全面开花
医院相关骨科亚专科在大会上均有精彩表现。关节外科领域,蔡道章担任关节会场主持,科室负责人方航就新型化合物联用策略治疗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盆活动度等议题进行了学术分享。
创伤骨科传来捷报,在主任樊仕才指导下,博士杨晓东的研究《微创复位内固定后腹腔镜辅助神经松解治疗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临床疗效分析》荣获第十八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创伤与运动损伤组优秀论文三等奖,体现了科室在解决骨盆骨折合并神经损伤这一临床难题上的创新实力。据悉,该项成果将于2026年上半年在核心期刊《中华骨科杂志》正式发表,让这项创新成果惠及更多骨科同仁与患者。
骨肿瘤科主任李浩淼在不同会场承担多个角色,不仅就全脊柱/骶骨肿瘤切除后重建的失败和翻修等难题进行专题汇报,还承担了主持与点评任务。科室戴双武副主任医师、金青林主治医师也分别分享了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旋转-回旋” 技术等治疗经验。
足踝外科团队由曾参军主任、黎润光副主任代表,分别在踝关节置换疗效分析、骨盆后环损伤治疗及复杂足踝创伤修复策略等方面作了大会发言,充分展现了医院在足踝外科领域从足踝部复杂创伤修复重建到关节置换的全面技术实力与领先水平。
肩肘外科团队表现亮眼,副主任王义隽、主任医师宋玉成、副主任医师赵亮、医师覃康等共带来7篇大会发言与1篇电子壁报,内容涵盖背阔肌转位重建巨大肩袖缺损、肩峰成形术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愈合结局的因果效应、关节镜下肱骨“马槽”骨道联合肌腱锁边缝合技术、肩关节镜下“滑翔伞减张法”等前沿课题。与此同时,骨肿瘤、肩肘护理团队在护士长吴碧芳的带领下展示了多篇高质量壁报,涵盖疑难病例护理、加速康复等研究方向。
儿童骨科通过林永昌、管鹏飞、孔圳等医生的电子壁报,展示了在生长板损伤修复机制及儿童髋部骨折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运动医学科在蔡道章和曾春的带领下深度参与。曾春就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旋转不稳定控制问题作了专题发言,并在专场担任总结点评。医师潘剑英分享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疗效比较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团队在运动损伤诊疗领域的精细化研究实力。
此次COA大会,南医三院骨科以矩阵式的学术输出,不仅彰显了其作为广东省骨科医院的龙头地位,更通过扎实的临床研究、前沿的技术创新和活跃的学术交流,为推动中国骨科事业的进步持续贡献着“南医三院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