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记】方堉欣,第一临床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学院科协主席。在2015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其参与的作品《抗菌多肽结构修饰改造发现短脂肽多重效应机制》(指导老师:药学院 刘叔文、何坚)获特等奖。
此外,曾获南方医科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获“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暨第九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今生宝贝杯”——首届广州青年文化创意创业大赛一等奖,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奖项。
叮铃铃响起的,又是那一年365天无死角闹腾的闹钟,忙忙碌碌的一天又要开始了。有句话说的好,“每天早上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而对于方堉欣来说,每天早上叫醒他的的确是闹钟,但也是他对科研的无限热忱。他常常笑着说,科研那不能算是他的梦想,说梦想太大太空,而他,只想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用自己的双手,成就他心中对科学的向往。
一提起整天泡在实验室跟各种试剂器材打交道的人,一般人脑袋里可能会迅速出现 “技术宅”、“闷骚男””高大上”等字眼,可在旁人看来,在实验室认识方堉欣两年多,越来越发现方堉欣不过是一个看似狂热却又极其理性的普通人,在实验室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方,他总是憨憨地应着。
长路漫漫 源于热爱
2012年秋,药学院何坚教授刚回国,在一次偶然的学术交流会上,老方听到一场何教授研究成果的汇报讲座,关于抗菌多肽结构的修饰改造在新的抗菌药物研发中的广阔前景。当时的老方正处于八年制去基础实验室进行科研实习的前期,对科研本身的热爱以及对何坚教授课题萌发的强烈兴趣,促使他产生了选择何教授担任他的基础导师的想法。当时的何坚教授刚刚回国,实验室条件并不乐观,他也正急需一批有能力并且对科研有兴趣有激情的年轻人来逐步组建他的团队。于是,凭着对抗菌多肽领域的共同热爱,老方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他曲折漫长却从不觉半分疲倦枯燥的科研之路。
脚踏实地 步步向前
刚进入实验室的老方,当时正在读八年制的本科三年级,其实刚刚接触医学基础理论不到一年的时间,对生命科学的领域有太多的未知。初涉科研,必然到处碰壁,当深知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梦想之后,老方选择了默然低头,用虚心求教来夯实自己的基础能力。刚拿到老师的课题,老方也跟大多数刚下实验室的同学一样,虽然对研究前景十分感兴趣,但对研究内容实验方法几乎一窍不通,甚至连篇英文文献也要耗费很多精力才能勉强看懂。为了填补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老方白天去实验室,加班加点学习各种实验技术,从Western blot到qPCR,从细胞培养到FACS流式细胞术。晚上回来,老方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每天看完一篇高分文献,为了弥补英文能力的不足,他甚至会在早晨的时候,把文献的摘要来回朗读个几遍。如此这般,他像个孜孜不倦求知若渴的孩子一样,尽情徜徉在科学的海洋里。
另辟蹊径 卓有成效
科研的过程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一方面,课题本身的先进性、技术性使得它的困难性也是大大提高,你需要在课题方面花费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作为医学生,尤其是一名八年制的医学生,课程的压力也是难以想象的繁重。如何处理好实验和学业之间的平衡,一直是令医学生无比纠结的问题。
对于这个难题,老方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他根据自己的课程表以及实验计划制定了一个非常详细甚至说是精准的时间表:每天早晨早早起来去实验室把当天需要进行实验的准备工作做完,如细胞准备、加刺激等;随后赶到教室上课,上午繁忙的课程结束后,中午在实验室进行部分的实验,然后在下午下课后,就可以将剩余的实验工作尽快地做完。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自己的学习和课程,另一方面也使得实验能够按时地进行下去。就这样,日复一日,老方的时间轴精准的推动着,教室——宿舍——实验室,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显然也少了绝大多数的娱乐休闲活动。至今单身的他曾自嘲,“我把我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生命科学事业,这得错过多少爱情的邂逅呀”。
有付出总会有回报,另辟蹊径解决了时间冲突问题的老方,也用汗水浇灌出了众多成功之花。他成功地用三种氨基酸合成了一种高活性的短脂肽,并验证了其杀菌活性,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杂志(IF:3.432)发表了论文《Tuning the antimicrobial pharmacophore to enable discovery of short lipopeptides with multiple modes of action》;参加了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科研项目,以重点项目的资格申请到科研经费;申请了2014-2015广东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特等奖。
组建团队 梦想起航
如果说科研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漫漫长路,那么各项科研竞赛便是这条“不归路”上异彩纷呈的点缀,这不仅仅是一场场科研能力与思维的竞技,更是一个团队凝聚力创造力的争锋。三年时间来,老方带领着他自己组织的队伍,在数次科技比赛中屡获国家级殊荣,而对于这些荣誉和奖项,他总是抱着很淡然的态度。他说,“归结起来,我的这些小成就,没有特定的目标,没有特定的轨道,全是依凭了一腔兴趣,又很幸运地遇上了好的环境和机会,才有了后面的成绩。所以,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时留心身边的机遇,时刻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相比于最后的成绩,老方更享受和团队成员们为了一个项目一场答辩,讨论争辩,通宵忙碌的过程,每一场比赛都让他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经历,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科研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决心。
我为“科”狂,为了科研,老方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相信看似狂热却又极其理性的老方会在科研的路上走的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