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之间,从教十年。
十年是一段难忘的成长历程。其间,有挫折,有困惑,有努力、有成长,但我无怨无悔。从初上讲台两次试讲勉强通过,到游刃有余、娓娓道来;从参加军队长沙协作区的教学竞赛被淘汰,到参加广东省的教学比赛获奖,再到获得“南医优秀教师”称号,这十年见证了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为“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
十年是一个需要回顾的终点。其间,我遇到的最大困惑是职业尊严受到挑战。在学生眼里,思政课是抽象的、枯燥的、说教的;在专业课教师眼里,思政课是务虚的、无用的、与社会脱节的;在一些社会人士眼里,思政课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骗人的、反动的。如此境遇,情何以堪?如何驱散这浓重的职业阴霾,找回师道尊严?我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教好的老师。课堂应是精神成长的殿堂。因此,我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放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政策多重视域下重构,使其获得哲学社会科学等多重学科知识的依托和支撑,融知识性与政治性、生动性与深刻性为一体,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效果。有了下锅的“米”,怎样才能做出让学生喜欢的“精神大餐”?怎样才能提高听课的“抬头率”和“回头率”呢?于是,我又开始在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的应用上下功夫。如何导入,如何过渡,如何表述,如何互动,如何结束,当这些问题和环节在教学设计中得到回答和体现,教学的逻辑力量就会彰显出来。当“深入浅出”的理论逻辑与“浅入深出”的媒体设计结合起来,当互联网上的有效资讯转化为教学资源,当富有激情的语言变为现实问题的理论分析、政策对话和价值判断,作为一个老师,我可以看见学生跟随的眼光,可以听到思考的火花相互碰撞的声音。
十年是一部被一个个感动瞬间定格的电影。师生交往是生命的相遇,是心灵的沟通,是精神的成长。茫茫人海,与你相遇在课堂,是人生的机缘,是宇宙的奇迹,是共同的珍惜。每当与教过的毕业生不期而遇,而他或者她还记得我当年上课时的某个观点,或者为了某个我已忘记的细节要与我干杯;每当下课遇雨难以脱身,突然有学生在人群中说了一句“老师用我的伞”,然后他或她又迅速转身消失在雨中……我的心里升腾起无限的温暖与感动,泛起一阵阵幸福的晕轮。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真诚的爱戴是教师职业的最大光荣和幸福。教师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园丁”,而教师的心就是浇灌学生生命成长的“生命之泉”。师心是爱心。教育之爱意味着知识、理性、责任、能力、尊重、关怀与成长。没有爱的教育不是教育,没有爱的教育只能带来生命的扭曲与人性的泯灭。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师心是耐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耐心。面对“物化”与“浮燥”的社会,教师要保持“宁静致远”的心态,防止“急功近利”与“拔苗助长”。“耐心”是教师职业心态的内在要求,是教师职业成就的“源头活水”,是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净化的心灵机制。水是生命的源泉,师心如水。
十年是一个需要展望的起点。教学是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是交流和对话的过程,更是反思和升华的过程。十年是一个起点,我只找到了教的感觉和教的窍门,还远未达到教的艺术。“教,然后知困。”我自认为以真心、良心从教,自认为会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舞台上继续求索下去,以个人微薄之力去驱散那浓重的职业阴霾。理解社会、透视历史、思索人生、训练思维、培养德性、熏陶智慧,是高校思政课可以而且应该呈现的教学价值。智慧的果是甜的,而它的根却是苦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含化“智慧的苦”,为同学奉献“智慧的甜”。教师是传播知识与智慧的人,而教师的心就是智慧的发源之地。师心是智慧之心。“知人者智”,这里的“人”,不仅包括他人,而且包括自我;不仅包括以组织形态存在的民族、国家和社会,而且包括以整体存在的人类。“知人”的实质是对人作为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的人性复杂性有深刻的理解与科学的实践。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而且要深刻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与时代,把知识、技术、理论转化为学生的“理性智慧”、“价值智慧”与“实践智慧”。“转识成智”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是教师职业素质的综合体现。打碎职业倦怠,避免“教书匠”命运,重新焕发不竭的教育热情,教师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传播智慧的人,成为点燃学生生命火把的“智者”。“化理论为智慧”是每位教师职业成长中必须用心探索、用力践行的重大课题。师心是谦虚之心。成为智者,教师职业比其他任何职业更需要谦虚的德性。教师要成为传播智慧的人,自己首先是一个追求智慧的人。教师应该永远保持着一颗“求知的心”,在教学与学术的道路上努力攀登、刻苦追求,以“生之有涯”追求“知之无涯”。水是智慧的象征,师心如水。
十年是一段追求教师德行的漫漫长路。教师是“学高”与“身正”的典范,而教师的心就是自身德性的内在依托。师心是修养之心。教人向善是教育的本意。教人向善的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德性。修心养性,提升德行,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期待,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内在要求。“化理论为德性”不仅是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独特方式,而且是教师通过教书育人完成学生人格提升与心灵教化的实践过程。师心是奉献之心。教师分担了父母的关爱之责,承担着社会的教化之责。责任重大,使教师职业更具责任感与使命感;责任重大,要求教师职业更具职业良心与奉献精神。“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来自渊博的学识,更来自高尚的师德。教师的精神感召力是其奉献人格的外溢“芳香”,沁人心脾;是其人性光辉的精神“折射”,光照人生。水是德性的化身,师心如水。
在教学相长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