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梓涵,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第一临床医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学生。
时间如白驹过隙,大学生活已在指缝间悄悄流淌了两年的光景。弱冠之年,一个活力四射的人生阶段,同时,它也呼唤着我们在心性上的成长与成熟,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充盈和提升。回首这一年里的点滴,我很庆幸自己掌控好了前进的舵盘,一路秉承着坚定的信念乘风破浪。看看踏过的足迹,我可以自信地对父母,对自己说四个字:无愧于心。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大二学年里我先是在国防科技大学继续上一年的理工科学习,下半学期回到本校开始医学课程的学习。
在 “军中清华”——国防科技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感受最深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的,是军校严明的纪律,分秒必较的时间观念,和敢于吃苦的隐忍品质。
作为军校学员,对于制定的纪律和下发的通知,唯一能应答的是一声毫不迟疑的“是!”并拿出自己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是对于军队素质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我在这种严明环境的感染下,从起初的被迫执行转变为后来的自觉遵守。这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纪律性的提高培养了我的自律性。
在学校里,每天的作息都是按着既定的安排进行,从早上的出早操,整理内务,到集体带队吃饭、上课、回宿舍,晚点名,熄灯……个人必须服从整个区队的时间管理,该几点几分集合完毕,迟一秒都不允许。紧锣密鼓的生活节奏下,我发现自己的效率提上来了,无论是在日常事务还是学习上,自己都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和很高的执行效率。军校生活是相对封闭的,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但是它也培养了我敢于吃苦的隐忍品质,现在我做任何事情都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其中。
虽然生活节奏紧凑,但是我没有对功课产生懈怠,我在每天既定的时间里挤出每一分每一秒来复习功课,看看书。中午带队回宿舍至午睡前的这段时间,我会利用起来完成早上的作业;傍晚洗漱后至集合前的时间我也利用起来完成下午的作业,而晚上,除了统一的夜自修时间,我会多学习一个多小时,在这些时间里翻看从图书馆借来的辅导资料,准备英语六级考试等。虽然休息时间少了,平时也不乏犯困的时候,但我对自己说,想想体能训练时的苦累,这些动动纸笔的事情难道无法挺过去吗?现在正是拼搏奋斗的时候,此时不搏何时搏?于是咬咬牙,坚持下来,终于也取得位居首位的成绩。
如果说学习是充实自己内心的一种自我提升过程,那么参与到各种活动当中则是一个与同学互相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所以在充分利用时间学习的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义卖。作为义工外联部部长,我积极配合义工负责人的工作,包括联系长沙彩虹中心的负责人,明确义卖的目的,确定义卖的形式,了解孤残儿童制作手工作品的进度,从而协商定出双方都比较能接受的义卖时间。接着,便是去彩虹中心取回义卖手工艺品。学校距离彩虹中心有一定距离,当时天气很热,能否找到同学帮忙去取物品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时候便是考验自己沟通能力的时候了。找了两三个同学说服未果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表达方式,可能是自己没能从情理方面来说话,而是比较生硬,所以我改变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语气,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取回手工艺品后,便是紧锣密鼓的宣传,活动也顺利地开展、完成。这次义卖活动下来,虽然有苦,有累,有不顺利,但是我为自己能够为孤残儿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给他们艰难的生活带来一点点的改变而感到自豪,同时,自己的沟通表达和组织能力也都有所提高。
第二个活动是学期末的“毕业晚会”,告别国防科大的特别晚会。义工作为一个社团组织,需要提供一个节目。由于我之前学习过手语,于是和另一位部长一起学习了手语舞《怒放的生命》,并由我负责此事。编排一个节目,而且是作为晚会的开场舞,我感觉到肩上责任的重大。首先我考虑到的是,手语舞对于完全没有手语基础的大家来说真的能在短短一个半月内学会吗?当时已临近期末,考试接踵而至,如果难度太大以致大家一直没能学会,不仅节目没能如期推出,更要紧的是耽误了大家宝贵的复习时间。鉴于此,我自己先把动作反复练习,做到烂熟于心,然后私下找了几位平时来往较多的同学,先教教他们,看看他们学习起来会不会很吃力。事实证明,大家还是可以较快学好这一段手语舞的,于是节目最终敲定。
临近期末,考试在即,在考试月排练节目,我可以理解这是不大能让人提起兴趣的,大家是否愿意配合自己把手语舞学会,并且达到动作整齐划一的效果,这是一个令我很担忧的问题。为了最大程度地节省大家的时间,我事先考虑了舞台、人数、身高和美感等方面,编排出了基本队形;自己也把动作再反复练习多次,确保排练中不耽误大家。接着,我事先跟大家约定好,每周只练一次,一次一个小时,我们追求的是高效率和高质量兼备,所以请大家配合,利用仅有的不多时间把舞蹈学到最好。
令人欣慰的是,大家都很配合我的工作,每次排练都很认真。我也可以看到大家每次排练都有明显进步,一切进展得很顺利。在最终的毕业晚会上,我们的开场舞博得热烈的掌声,大家都说效果不错,给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这次作为节目的负责人,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一个节目是否能办成,首先要看它是否适合大家学习,包括时间是否允许,难度是否允许;其次,作为负责人,要先把能安排好的事情安排好,包括服装问题,队形,排练次数及时间的合理确定等。而当这些因素和细节都考虑到之后,相信大家就会积极配合负责人的工作,事情也能顺利解决。
以上是我在国防科大的一些经历和取得的成长。郭队长曾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如今想来确实有理。军校是一个历练品性的地方,而经过国防科大这一个大熔炉的洗礼,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我:一个自律、守时、隐忍的我,一个既能专注于学习又能积极投身活动的我,一个充满奋斗热血的我。
带着国防科大的烙印,我在早春三月来到了本校,憧憬已久的南方医科大学。
本校的环境跟在科大那边是完全不同的。没有集体式的日常硬性管理,没有门禁,取而代之的是宽敞舒适人性化的宿舍,方便的交通,丰富的娱乐活动……这样花花绿绿的新世界让在军校里待了一年半的我们都有些蠢蠢欲动,多了些许浮躁不安。确实,有些同学开始放松下来,要么经常宅宿舍玩电脑,要么经常往校外跑。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前的做法,没有课的时候我会到图书馆自习,复习学过的知识,毕竟医学是门记忆量很大的学科。周末除了有时会有聚会等娱乐之外,一般还是到图书馆自习。
当然,回到本校后我也参加了一些组织,包括红十字会和科协等,也帮忙组织了成分血捐献宣传,和英语演讲比赛等。自己也是从中收获良多。
回来之后感触最深的当属课程类型上的转变了。在国防科大学习的课程基本上属理工科,它更强调自己的理科思维,更多的是靠自己去理解,然后加以记忆辅助;而在本校开始的基础医学课程,知识点繁多,主要是以记忆为主,联系和理解我觉得是用来辅助记忆的。两种学习方式截然不同,自己一开始确实挺不适应的。于是我在起初的学习中尝试着摸索出合适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请教了师兄师姐,慢慢地,我找到了比较合适的学习方式,在医学课程的学习中逐渐得心应手。
随着医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对漫漫医学路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这确实是一条被覆荆棘的、需要投入很多心智的无尽之路。医学浩瀚无边,仅知沧海一粟的我需要的是一如既往地保持探索精神,一如既往地保持敢于吃苦的拼搏精神,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因为我们都知道,在选择这条路的时候我们大多已抱着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想,而只有从基础阶段开始就扎实地学好每门课程,以后我们才能在临床上做到避免犯错,并进一步地取得更高造诣,为医学的发展,为人们的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