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木,药学院11级临床药学专业。获校“优秀学生”和“二等奖学金”。
学习需下苦功夫,方法帮忙事半功倍
杨东木来自农村,相比起城市里的同学们,他更加珍惜上大学的机会。他说,在这之前,他只是听说“大学的图书馆是个神奇的地方,充满着人类智慧的结晶。”那时候,他还不知道大学究竟跟每天埋头苦读的高中有什么不一样。入学后才有切身体会:“高中老师是手把手教学,大学里面基本都是靠自学了。每次课的老师都不一样,老师讲得也是飞快。基本都是靠自己的课后学习。”
在这“飞快”和“自学”中,杨东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他会在上课前一天晚上或者提前半个小时到教室把老师将要讲的内容预习一遍,在上课时就专注听自己有疑惑的地方,课后再把课堂上PPT的核心内容抄到书上去,这样一来一回,知识点就牢牢记住了,遇到难题,再借助互联网查资料帮助理解。杨东木觉得,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反复地过程,只有通过预习、复习、做题,才能把学到的东西巩固好。
准备考试时,他会先认真地把书看一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他喜欢在清晨和暖洋洋的下午坐在湖边读书,把书本内容吃透了以后,接着就是按照考试的题型总结出相应题型的重点内容,有重点地攻克。学习,重要的是不断学,药学专业基础课所要求的内容大多需要熟记,只有不断反复才能记住。在考场上,杨东木相信自己的直觉,“特别是选择题,我都是第一个做完的“,他笑着说,“但要想考场轻松,必须得场下修炼苦功。”
知识也在课堂外,善于平衡才是赢家
善于学习的杨东木认为,学会学习很重要,学会生活更重要。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爱好,还有五花八门的社团组织。生活在这样一个微型社会里,学会生活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在大一时,他参加了游泳俱乐部、笛箫协会和羽毛球协会,还担任了游泳俱乐部的社长。参加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东木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作为游泳俱乐部的社长,他坦承“很多时候都会彷徨,会不知道该如何做”,有段时间学校的游泳池仅在上课使用,课后并没有开放。作为社长,他需要考虑会员培训怎么办,活动如何举办之类的难题。在这之中他学会了如何做一个领导者,如何统筹兼顾。他还参加了学院的羽毛球队,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学校的羽毛球比赛。“那些挥洒着汗水训练和比赛的日子里,一切都是那么惬意”,杨东木满是怀念。
除了社团生活,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在顺峰山用药安全宣传中,他负责讲解安全用药的知识。在小学义教中,通过讲课和活动的形式给孩子们传授环保的知识,“我带给别人知识,我也会收获快乐”;在启智学校之行中,他给那些智障的孩子们拍照,陪他们玩游戏,“他们纯真的笑让我明白不管被生活夺去了什么,别忘了微笑”,他说。
处处留意皆风景,多姿多彩多乐趣
杨东木一直很尊崇“心和脚步,总得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他的个人电脑里满满的有许多出游的照片,旅行和摄影师他的课余爱好,学生支付不起高昂的旅行费用,但这从未阻碍过他寻找身边的风景。入校两年来,东木的脚步基本踏遍了整个顺德。每到周末,他就会邀上三五好友一起“短途旅行”。骑几个小时的自行车,在李小龙乐园寻觅当年功夫之星的英姿,静享如画美景。还会徒步几小时到逢简水乡去体验传说中的水乡,泛着小舟,说说笑笑。他最喜欢的就是在不同的季节,骑上自行车,绕着河边,一直骑到顺峰山,去看向日葵,去看油菜花,去赏荷花……就这样,周末的旅行将自己的精神状态调节调到最佳,在周一到周五里能专心致志地学习。
“生活总是需要不同的调味料进行调剂的”,杨东木说。大学生总是会想尽一切办法“过无数可以过的节”,他也不例外。平安夜里,他会买几个小苹果送给好朋友们,传达平时说不出口的祝福;“六一节”还会叫上好友们到小饭店点上几个炒菜打打牙祭。平静的日子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期待和调剂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