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南医人

您现在的位置:

【优秀学子】药学院谢颖欣:“多边形战士”成长记

时间:2024-03-04     来源:药学院    作者:谢颖欣   编辑:张淼   点击:
新闻摘要:谢颖欣,药学院2020级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大一刚入学其实并没有给自己定下一定要考前几、拿到奖学金的目标,但因为是医学生,为医药事业做贡献、挽救更多生命的学医初心一刻也不敢忘记,因此专业知识也不敢马虎对待。后来看到优秀的师兄师姐分享获得国家奖学金、保研资格等的经验文章,便也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涯过得更有闪光点。师兄师姐们总说,要绩点、英语、科研、竞赛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于是努力让自己发展成“多边形战士”便...

谢颖欣,药学院2020级临床药学专业学生。


大一刚入学其实并没有给自己定下一定要考前几、拿到奖学金的目标,但因为是医学生,为医药事业做贡献、挽救更多生命的学医初心一刻也不敢忘记,因此专业知识也不敢马虎对待。后来看到优秀的师兄师姐分享获得国家奖学金、保研资格等的经验文章,便也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涯过得更有闪光点。师兄师姐们总说,要绩点、英语、科研、竞赛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于是努力让自己发展成“多边形战士”便提上日程。

专业学习篇

没课的时间我总是常常跑去图书馆,无论是顺德校区的图书馆还是本部校区的图书馆,我都喜欢坐在固定的区域,因此也常常见到一些熟悉的面孔。虽然大家都互不认识,但这种无声的陪伴总是给我很大的学习动力。

大一以来,课后都会及时梳理整合教材内容。同时,学习不只是应付考试,所以课后也会查询相关文献、指南进行课外知识补充。我个人很喜欢进行病例讨论,并且一般都会自愿报名上台汇报,因为通过病例讨论可以更多地接触到临床的知识以及更好地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内容,病例讨论的汇报也更加锻炼了我输出个人观点的表达能力。考前也常常要“挑灯夜战”,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考药物化学和外科学的前一天晚上直接见到了凌晨四五点的SMU。因为日常的准备和考前充分的复习,还是比较幸运地获得大一至大三的校级一等奖学金和2023学年的国家奖学金。不过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得奖学金,还是为未来职业打下的基础,自然不敢怠慢。

除了专业的学习,我意识到科研和竞赛也都很重要。不过每个人的一天也就24小时,我也遇上了该怎么进行时间分配的问题。当时是迷茫的,但现在回顾大学三年以来,时间分配上似乎也还算合理。

大一、大二时,因为专业知识还需要积累,课余时间就主要是分配在打比赛、阅读文献和社团活动。三次大赛前前后后准备时间差不多有3年,从第一次主动联系老师、投递简历的紧张,第一次省赛汇报面对众多评委的心慌,经过不断的查找相关资料、打磨练习,已经进化到后来面对众多评委能柔韧有余地进行回答,最终成功地获得“互联网+”国家级铜奖、“挑战杯”省级铜奖的好成绩。

大二时,因为想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于是主动联系导师加入课题组。大二时因为在顺德校区那边,不方便来本部做实验,所以以阅读文献为主,寒暑假的时候会申请留在本部进行实验。因为家在广州,常常就是回家吃个饭就回学校了,因此舍友们也常说我“三过家门而仅入门吃饭”。做实验前前后后也差不多两年时间,期间有实验失败的沮丧、有做实验做到早上6点的疲惫,但是也收获了许多。从阅读文献、汇报文献,到师兄带着做实验,再到现在独立完成实验,我已经逐渐掌握许多科研实验技能,目前成功申报到国家级大创,之前的实验也差不多收尾了。

之前我担心过“真的能分出时间进行课外竞赛和科研吗”的问题,也会担心会不会两头都顾不上,现在想想,课外的竞赛和科研固然会占用学习时间,但是也让自己意识到学习时间的宝贵,反而能更加高效地投入学习,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

社团活动&志愿活动篇

当然,在大学的生活中,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为了能离“多边形战士”这个目标更近一些,我也积极参加了社团活动和志愿活动。

大一的时候,大家都忙着报社团,我也不例外,我成功加入了《医学生》编辑部。大一的时候,写提案、写稿子、校稿、排版、封面设计等一串工作流程每三个月都得走一遍(因为是季刊),忙确实是忙,但因为写的是医学科普方向的文章,完成工作之余也了解了许多最新的医学前沿。大二、大三时,从师姐那接过编辑部副主编和主编的责任棒,工作就逐渐转向管理方向。现在大四也是时候“退任”了,但是常常追踪医学前沿的习惯还是没忘。在编辑部的三年,认识了不同专业的同学,大家一起分享复习资料,见识了编辑部同学的优秀,自然也见贤而思齐。

除了社团活动,我还会抽出一些假期时间和课余时间参与志愿活动。因为时刻记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即使在忙,也尽量在寒暑假和周末参加校内外的志愿活动。大学以来总共进行了200多个志愿时长的活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一的时候参加了高中母校的“摆渡人”活动,为高三学弟学妹进行学习辅导、高校咨询等工作,因此还认识了许多不同领域不同学校的“未来大学生”。大二时,寒暑假的时候报名了家和学校附近的核酸检测志愿者,可能能做的不多,但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多边形战士”也已经修炼到第四年,回顾过去这三年多的时光,应该可以用“充实”来概括。《赤壁赋》中苏轼所述的“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是高中我很喜欢的句子,“托遗响于悲风”之于苏轼可能是释怀,但我认为后接“厚积而薄发”可能更适合青年学子。知不可乎骤得,厚积而薄发;知来者之可追,而上下求索。无论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还是课外知识的涉猎,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过去的三年,个人认为我的大学生涯答卷答得还算满意,但还有提升的空间,希望在未来能像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共同进步。最近新挖掘了一些爱好——徒步和爬山,也希望自己能永远有好奇心和热情去攀登学习和生活中的高峰。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