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卫生健康科研工作既要拓宽视野,瞄准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科技前沿,整合多方力量,加强科研能力的广度;又要甘坐冷板凳,以“十年磨一剑”的意志和决心,重点攻坚重大科学问题、原创性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体现科研能力的深度。
3月7日,由健康报社主办的“两会精英汇”以“科研能力提升”为主题,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业内专家、学者共同为卫生健康科研能力提升建言献策。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 黎程:
科研创新应该以真实需求为靶点,通过机制创新与生态重构,避免“纸上创新”,实现“研以致用”。要发展医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科研创新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科研选题需直接回应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例如罕见病诊疗方案缺失、现有治疗手段副作用大或效率低等问题;二是研究目标应聚焦于提升疗效、降低医疗成本或改善患者体验,而非单纯追求学术指标;三是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成果转化需贯穿临床验证的各个环节,确保落地见效。
高层次人才是推动医学前沿技术突破的核心驱动力。构建协同化创新生态,驱动跨学科协同创新更是离不开人才培育。对于精通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医院更加重视并进行优化整合。
发挥党建对于科研创新的引领作用,通过方向把控与组织动员,确保科研方向与国家战略、民生需求精准对接。医院以党支部牵头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破除科室壁垒,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并通过党建共建医联体,推动技术标准、数据资源的跨机构流通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