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一毫克黄曲霉素即可诱发肝癌

时间:2025-03-20

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

“一次腹胀、一次乏力,都可能是肝脏的求救信号”

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都可悄然侵蚀肝脏,损害肝脏解毒、代谢、凝血等重要功能,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每年约有数百万人死于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肝脏疾病。3月18日是第25个全国爱肝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侯金林、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李川江特别提醒公众警惕生活因素伤肝,尤其1毫克黄曲霉素即可诱发肝癌。

终末期肝病一般早期无症状

“已经是重度脂肪肝了,医生说我太胖了,爱吃内脏,又喜欢熬夜到两三点看动漫……”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爱肝日义诊现场,广州市民姚先生(化名)很后悔自己的“折腾”行为。与他一样后悔的还有林先生(化名),他10年前就确诊了乙肝,但觉得“好像身体也没啥问题”,就没有定期检查,去年年末突然检查确诊肝癌。

“一次腹胀、一次乏力,都可能是肝脏的求救信号。”李川江解释,终末期肝病一般早期无症状,因为肝脏没有痛觉神经,即使肿瘤生长到5cm甚至更大,患者也可能毫无察觉。

很多人知道从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的“三部曲”,也知道这个过程往往需要10年—20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旦进入失代偿期,比如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30%。在李川江看来,乙肝或丙肝感染者、长期酗酒者、脂肪肝患者、有肝癌家族史者等高危人群更需要警惕,建议每6个月检查肝功能、超声和肿瘤标志物。

肥胖是脂肪肝的重要元凶

肝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病毒侵袭是我国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在两位专家看来,还要重视高脂饮食、久坐不动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的情况,若不重视、不干预,这些患者10%—15%会进展为脂肪性肝炎,3%—5%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肥胖正是脂肪肝的重要元凶。

酒精会损害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还有一种常见却总被忽视的危险生活因素,那就是黄曲霉素。”李川江指出,发霉花生、玉米中滋生的黄曲霉毒素,其致癌性是氰化钾的10倍,1mg即可诱发肝癌。

此外,激素类免疫抑制剂、抗风湿药物等,也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急性或慢性的肝功能异常,甚至引发肝衰竭。而一部分终末期肝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如肝豆状核变性及自身免疫相关肝病等。

预防肝病有六招

侯金林指出,很多人害怕乙肝,甚至不敢面对它,错过干预“三部曲”的机会,其实每年体检检测乙肝,检查结果阳性不用太恐慌,如今抗乙肝病毒药物的花费每月仅5元—10元,就能将病毒控制得很好。而预防肝病,降低肝癌风险有六招:

1.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保护率超95%,能有效预防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坚持抗病毒治疗,可将肝癌风险降低70%;

2.健康饮食,避免熬夜,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体重管理是慢性病防控的关键环节,与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息息相关;

3.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酗酒;

4.科学用药,避免自行服用成分不明药物,长期使用抗风湿药、化疗药者,需监测肝功能并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

5.定期筛查:普通人群可定期体检肝功能、肝脏B超;乙肝高危人群可每6个月检测乙肝定量、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

6.不吃发霉的花生大米,避免黄曲霉毒素污染,使用不锈钢砧板,减少霉菌滋生风险等措施。

解惑专家: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侯金林

解惑专家:南方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李川江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