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26日,记者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获悉,29岁小伙子小阳(化名)突然脑中风瘫倒在地,该院创造了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救治的“深圳速度”,从患者发病、检查及评估,到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仅用2小时完成全部救治过程,病人获得奇迹般的疗效。
开通救治绿色通道,1小时内完成静脉溶栓
一个宁静的下午,29岁的小阳(化名)像往常一样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检修空调设备。突然,他的右手无力地垂下,接着身体发晃站不稳了,神志尚清楚的他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同事们问他哪里不舒服,他想说,却只能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所幸医院检验科王大明主任看到了这一幕,根据小阳的症状,分析很可能是急性脑中风,立即用轮椅把小阳送往脑病中心救治。
接诊的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汪求精教授快速对小阳进行检查后发现,他右侧肢体瘫痪、说话模糊不清、嘴角歪斜,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及敏锐的判断力,认为患者为急性脑梗死。汪主任立即启动急性脑卒中超早期救治绿色通道,亲自护送患者做头颅CT扫描,颅内未见出血等异常。随即带病人做磁共振DWI像检查,考虑为急性脑梗塞,通过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拟启动静脉溶栓并桥接血管内治疗,但此时病人的家属和单位同事尚未赶到医院。
“对于脑卒中患者,时间就是大脑!能为病人早期救治争取的每一分钟都可能改变他的生活质量及命运。”汪教授说。
卒中小组快速有序工作,配合默契,发病后1小时内,国际标准化治疗静脉溶栓药物rt-PA就已应用于小阳体内。
然而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单纯应用rt-PA静脉溶栓,只有大约46%的血管被开通恢复血流,且有再次闭塞的可能。病人磁共振检查完毕后被直接送往导管室,此时,医护人员及麻醉医生已做好脑血管造影准备。发病后1小时,即实施动脉穿刺血管造影,所幸的是病人颈内动脉及大血管没有发现血栓堵塞,不需要支架取栓。通过影像学分析,抢救小组决定对小阳实施超选择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
手术非常成功,奇迹真的发生了,仅仅2个小时,患者在手术台上就能对答如流,咬字清晰,其右侧肢体肌力也神奇地恢复了,还能够按照医生的指令作出各种动作。“谢谢”两个字,一遍一遍的从小阳口中说出,回荡在整个手术室。
比国际指南的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最少快了1小时
脑卒中即急性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脑卒中发生时,每一分钟将会死亡190万个神经元、140亿个神经突触,每耽误半小时抢救,就有大约12%的患者失去恢复的机会,致残率及死亡率将大幅提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目前国际指南认为,治疗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3~4.5小时内,动脉取栓/溶栓可在发病6小时内实施。但研究资料显示,仅约20%的患者能够于发病3小时之内到达急诊室,病人到达急诊室后需要挂号、急诊科医生首诊、CT或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回报后再请专科会诊,专科医师到达后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然后制定治疗方案,经过上述流程,只有2.4%的患者在静脉溶栓时间窗(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
而小阳后1小时内实施rt-PA静脉溶栓,1小时动脉穿刺血管造影并桥接血管内治疗仅用2小时,所有检查及治疗均无缝隙衔接,完成整个抢救过程,并取得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这是一次创“深圳速度”的救治,在国内外实属罕见。
脑卒中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是影响伤残和人均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每12秒即有一个中国人新发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脑卒中。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减低病死率、致残率是全社会努力的目标。一旦发现有言语含糊、口角歪斜、胳膊不抬者,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分秒必争转送病人到有条件医院进行救治。时间就是大脑!早一分救治,多一份健康,多一次生命。
原文链接:http://news.ycwb.com/2016-10/26/content_23356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