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生物金奖李顺:周末都在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室里工作

时间:2016-12-27

点击:

 
“中国青年诺贝尔奖”揭晓,广州学生哥斩获四项金奖
 
    12月17日,被誉为“中国青年诺贝尔奖”的东润丘成桐科学奖在清华大学揭晓奖项。在海内外1153支队伍中,“广州军团”表现亮眼:化学、生物、数学、物理四大学科金奖中,数学、生物、物理金奖分别被省实、华附、六中学子获得;而分量最重的科学金奖则被数学金奖获得者、省实学生黎世伦拿下。新快报记者采访获奖“大神”们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习、科研的道路上奋勇拼搏,但在生活中却不是书呆子或“实验室怪人”,有人是篮球队长,有人则是进过卡内基音乐厅的小提琴家。
 
生物“音乐师”李顺:4岁开始练小提琴 如今研究人工耳蜗
   
    此次生物金奖获得者李顺,是华附高三“大先班”学生,此次凭借“音高识别机理与仿生探究”获奖。“回到酒店就迫不及待地称了一下奖杯的重量:10.9公斤!”李顺说,此次获得的奖项沉甸甸。
 
    身为一名理科生,李顺却十分热爱音乐,从4岁开始练习小提琴。他说,这次研究的题目也是从音乐上获得灵感。“有人花上千元上一节小提琴课,无非就是让老师听一下音准,为什么不可以有一个软件可以自动识别音高音低,自己根据软件的识别结果来自动调节呢?”
 
    在初三暑假,李顺计划发明一个音乐打分软件,让电脑识别音高,后来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他惊喜地发现该电脑算法还可以用在人工耳蜗上。“人工耳蜗能识别没有语调的语言,但无法识别音乐的旋律,如果把这算法用在人工耳蜗上,那么戴上人工耳蜗的听障人士就可以欣赏优美的音乐。”他说。
 
    音乐虽然美妙,但要实现因音乐而迸发的灵感,过程十分艰辛。为了找出算法,李顺阅读了数百篇论文,其中以国外论文居多。此后3个月,为了用电极找听神经元,他每逢周末都在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室里工作。
 
    早在小时候,李顺的毅力与执着便已初见端倪。小学六年级的寒暑假,他每天花10个小时练习小提琴。上了初中,他的小提琴已达到英皇专业一级水平。高中时,他便登上了美国的卡内基音乐厅。
 
    新闻链接:http://epaper.xkb.com.cn/view/1061090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