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城市网】如果生物医药遇上大数据,会发生什么?

时间:2016-05-04

点击:

    “顺德生物医药要有自己的发展新路子,建医疗大数据平台、打造分布式社区医疗体系”、“顺德高新区如何从众多高新区中脱颖而出,要强调顺德特色”、“市场反推,逆向创新,完善产学研一体化产业链”……调研现场妙语连珠,戳中发展痛点。
  昨日(4月28日)上午,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研究员刘燕华带领一行人对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和顺德高新技术开发区两地调研,对顺德生物医药科技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全力争创国家高新区提出指导意见。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钟小平、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处副处长李政访、顺德区委常委谢顺辉、顺德区副区长蔡伟以及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部分领导一同参加调研。
大数据+生物医药,走出特色路
  有着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成为调研第一站,调研组来到该校,对其发展项目成果表示肯定,并参观了南方医科大学顺德科技园。
  顺德科技园主要建设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孵化区、智能医疗设备与“互联网+健康”孵化区、生物技术孵化区和大学生创业平台、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是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全国首个健康产业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也是区校共建的顺德区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与创新孵化基地、南方智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把硬件和软件设施应用起来,建立医疗大数据库,让‘医疗数据’成为特色。”,刘燕华反复强调,大数据发展是当下不可避开的发展趋势,大数据库具有强大的应用转化能力,可以在此基础上研发新产品,创新“互联网+”应用模式。广东顺德南方医大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志宏也介绍:“顺德科技园正在努力打造医学大数据研究应用中心、备份中心,数据产业孵化器三位合一体系,最大程度释放医学大数据的效用与能量。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高天明提出医疗体系要“集群式发展”,刘燕华对此补充道,“新型的医疗体制改革要求惠及人民。要把集群式品牌建设与分布式社区医疗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社区医院、家庭医生等元素,让普通市民在家附近就能看得起病,愿意去看病,能把病看好。”苏志宏提出,社区医院的建设也可以把大数据利用起来,不同医院联网共享病人问诊资料,也便利了市民问诊看病。
重市场逆向创新,打造顺德“温室”
  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出来后,调研组来到顺德高新区,参观了国际创新转化生物产业孵化中心发展成果,并听取中国科学院(佛山)生命科学创新转化产业园的战略定位。
  “原来我们倾向于投入大量成本,把一棵‘苗’培养成‘树’,但现在这种重项目,轻平台的模式已经不适应了,而是要搭建更具顺德特色、吸引力的平台,吸引更多优质产业,产生集群效应,形成良性产业生态循环系统。”刘燕华对高新区搭建平台吸引优质资源的创新举措表示了高度肯定。
  顺德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梁嘉斌提出,顺德高新区既要保存量,保留顺德原有的优质产业和优质工业精神,也要拓增量,加快创新,吸引更多创新人才队伍,打造出更接顺德地气的“温室”来培养很多的“优质苗”,而不只是一棵苗。
  调研组成员在调研中都提到一个问题,现在不再是产品引领市场,而是市场需求导向产品研发转化。“现在就缺这种重视市场的逆向创新思维,这种思维紧贴市场,有着不同于传统的强大的应用转化能力。”刘燕华这样认为。
  顺德高新区已具备了以机器人为特色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以医疗器械、健康服务为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以工业设计、电子商务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体系。2013年被广东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区后,顺德高新区一直在为申报国家高新区作出努力,现在也正好到了全力争创国家高新区的关键时候。
  刘燕华期望,作为顺德高新科技实验田的高新区,不能只做优秀项目的引进推介者,更要展现出总设计师的气魄来,要以“带动整片地区发展”的高定位要求自己,引领产业潮流,将生产型广东转变为经营性广东,拓宽生产产业链。
  梁嘉斌表示,今天的调研,增强了高新区所有人的自信,同时,调研也让今后发展特色产业园,争创国家高新区的工作路径更加清晰了。
  下午,由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组织的“省域医学大数据中心”立项论证会也在顺德召开。

【顺德城市网】如果生物医药遇上大数据,会发生什么?.jpg

    http://www.shundecity.com/a/szsd/2016/0429/176925.html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