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有媒体报道,英国官方承认有意让大多数英国人感染新冠肺炎,以此获得群体免疫。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还是祖国好啊。”有朋友感慨,朋友前两年刚从海外留学归国,而他爱人还在英国。
当前,新冠肺炎病毒在欧美开始大规模流行,从目前应对措施看,与中国的抗疫模式不同,欧美等主要国家并不严格控制病毒的传播,只是减缓疾病传播的速度。
“对于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只有最合适的,没有唯一的选择。”有专家表示。但让普通人不解的是,究竟什么是群体免疫,这种看上去有点不近人情,甚至有些不人道的做法到底可行吗?
什么是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简单说就是一个群体中大部分人有了某种病毒的抗体后,就具有了群体免疫效应。”南方医科大学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赵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赵卫介绍,形成群体免疫的途径有两个:即疫苗免疫和自然免疫,关键是人群中要有足够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从目前统计看,一个新冠病毒感染者会传染2~3人,那么如果一个群体中有3个人,必须有两个人要有抗体,才能形成群体免疫。
确实,德国哥廷根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系讲席教授于晓华也撰文指出,群体免疫是否有效,需要达到群体免疫门槛,其是由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决定的。R0就是平均一个病人传染的人数,如果R0<1,这个病毒会越传播感染人越少,就很难形成大规模的传染。假设按照新冠病毒的R0=3来计算,那就是一位感染者,平均要传染3人。
理论上,如果一个人群中超过67%的人形成了免疫,这位感染者传染人数会小于1人(其他超过两人已经免疫了),这样会导致R0<1,流行病就得到了控制,群体就形成了免疫。
文章开头所引报道推断,新冠肺炎的群体免疫率是50%~66%,如果将英国总人口作为一个群体,那也就意味着将有3300万~4400万人需要产生抗体,才能实现全英国的群体免疫。
“对于没有疫苗和特异治疗药物的传染病,建立群体免疫是最终真正有效对抗这种传染病的手段。”赵卫说,比如流感,其实在我们国家疫苗的接种并不普遍,之所以似乎流感没有那么可怕,之前大家感染过,群体免疫水平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林炳亮看来,群体免疫最有效的手段是注射疫苗,当然疫苗短期无法很快研发出来。新冠病毒危害性和传播力非常强,而且所有人群都易感,尤其是一些免疫功能比较低下的人,如老年人,还有一些年轻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病亡率还是非常高的。“因此,让民众自然感染,从而获得群体免疫这种做法,我个人认为风险很大。”林炳亮说。
故意让数千万人感染是对英国的误读?
对于英国的这则新闻,有不少媒体在发布相关报道的时候做了这样的标题:《英国官方刚刚承认:故意让数千万人感染 获得群体免疫》。
“故意让数千万人感染应该是误读了英国官方的策略,英国的策略应该是因为医疗资源有限,无法收治和集中隔离所有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采用了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患者的方案,以尽可能降低病亡率。同时,让发热患者在家隔离,在保证收治重症患者的同时,尽可能让患者的增速不要过快,避免导致医疗系统的崩溃。”赵卫说。
即使对于轻症患者,林炳亮表示,我国最开始也采用的是居家隔离措施,但由于中国家庭人口一般比较多,很难达到一人一个独立的房间隔离,后期就成为家庭聚集性传播。不确定英国具体是什么情况,如果一家人口不多,每个人有独立的房间,那还可以。如果一家人都在一起,这种风险也是很大的。
“传染病的控制有三个途径,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林炳亮说,当前这种不控制传染源、不切断传播途径,而让所有易感人群都达到免疫的做法,从传染病防控来讲,是非常不可取的。可能致使很多人都会感染,而且约有10%以上会发展成重症,最终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林炳亮认为,英国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措施来减少和控制其医疗成本,但这样做后果很可怕,很可能是得不偿失,付出的医疗成本代价更重。
确实,按照英媒的解读:英国政府这样做的策略是使病毒充分传播到整个人群,以便英国人获得群体免疫,但为了让那些有严重症状的患者得到足够的医疗救治,这就要求英国政府需要让传播速度减慢,这样医疗服务就不会因为病例突然激增而不知所措,造成悲剧。
群体免疫是否可行?
“从纯粹专业角度讲,群体免疫策略是可行的。毕竟这种疾病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在低龄人群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付出的代价应该是人类社会所不愿承受的。”赵卫说。
事实上,赵卫表示,如果不加控制,能够自然免疫的人的比例应该是相当高的。如我国过去在不接种甲肝疫苗的情况下,人群的自然感染率是70%。对于一些基本传染数非常高的传染病,如麻疹和百日咳,如果没有疫苗,实际上人类也无法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进行控制。
当然,对于新冠病毒,人们还是有希望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尽可能延缓群体免疫的过程,甚至消灭这种传染病。让高危人群即高龄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尽可能少外出,是非常好的降低病死率的方法。
对此,林炳亮则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来看,病毒进入人体后,能够产生多强的免疫力并不是很清楚。产生了抗体之后,是不是就有了对抗这种病毒的免疫力,也就是说究竟是不是保护性抗体,还是个未知数。”林炳亮说,病毒进入人体之后,如果病毒量很高,就会诱发很明显的免疫或机体反应,这对个体来讲也是致命性的。此外,一些人即使是注射疫苗,都产生不了抗体,而直接就让他暴露在病毒之下,风险可想而知。从伦理上讲,也是不可行的。
于晓华也指出,这样的政策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新冠病毒的很多特性还不知道;这是一场豪赌。
第一,病毒对年轻人的杀伤力会不会一直很低?毕竟武汉也有年轻人病亡。第二,病毒感染速度能不能控制在医疗设施的控制应付能力之下,会不会传染增速突破医疗系统的负荷,然后造成大量死亡。第三,这是一种RNA病毒,变异很快;获得性免疫是否对变异病毒有效,能保持多久,现在也没有一个科学研究结论。
“对于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只有最合适的,没有唯一的选择。”赵卫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