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是我国高发疾病之一,其中慢性肝病发病率超过30%。慢性肝病的特点之一是不断进展的纤维化。肝纤维化是动态的过程,肝脏受损时会产生修复反应,试图维持正常组织功能。但修复反应往往导致肝纤维化,使细胞功能丢失,组织结构受损,甚至致死性器官功能衰竭,部分肝癌亦由肝纤维化演变而来。
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可有效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针对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则有可能为治疗肝病带来希望。
本期“趣探实验室”的内容与肝纤维化研究有关。求学君要带各位了解的是,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周伟杰教授及其课题组在这一领域的贡献、经历和愿景。
周伟杰教授在实验室,身后是他进行研究工作的“战场”。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篇CNS论文▶
2015年,周伟杰教授回国,在南方医科大学建立研究团队,专注于肝纤维化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到2017年,周伟杰与课题组成员在肝脏纤维化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研究成果。
该研究加深了人们对组织内源成体干细胞自我更新,促进组织损伤修复/再生等特性的理解,拓展成体干细胞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有可能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损伤修复组织器官再生障碍等疾病所借鉴。此外,其研究亦有可能为肝脏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带来新的手段。
南方医科大学硕博连读生林媛博士、温州医科大学方哲平博士为该研究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周伟杰教授、丁彦青教授及梁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到2019年,周伟杰教授与课题组成员再次取得重要进展,并在Cell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发现肝纤维化进程中肝脏不同区域血管发生不同变化并发挥不同功能,为肝纤维化研究注入新观念。这篇论文提供了新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血液诊断分子标志物和肝纤维化肝硬化干预治疗靶标,加深了对肝脏血管系统调控的进一步理解,也为其他组织器官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该研究由周伟杰教授指导完成,南方医科大学徐濛博士、徐洪海博士、林媛博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周伟杰教授、丁彦青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武大雷教授及其博士生孙向楠、广东药科大学王丽京教授、温州医科大学方哲平教授、悉尼大学乔梁教授等合作者为该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这篇论文为南方医科大学建校以来第一篇以南方医科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或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的CNS论文。CNS,即Cell(《细胞》)、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为三大顶级科学期刊的简称,非专有名称,只表示这三本生命科学高水平学术杂志。
有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还发表文章,专门评论这篇论文,即认为周伟杰与团队的这一研究工作,让人们要重新考虑肝脏血管变化问题,因为以前的理解有不准确之处。
周伟杰教授和走廊尽头的超低温冰箱。
◀选择回国,希望为祖国作出贡献▶
早在2013年,当时尚在美国的周伟杰已在Nature杂志,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那篇论文为治疗肿瘤提供了新思路。
周伟杰是山东人,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后,他在上海生化细胞所硕博连读。博士毕业后,周伟杰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并于2013年在Nature杂志发表论文。当时,周教授的研究主要是肠道损伤修复。
通过博士训练和博士后训练,并在2013年发表论文之后,周伟杰教授开始寻找独立研究的道路。那个时候,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留在美国,要么回国。2015年,周伟杰回到国内。他是拖家带口式地回国:一个小孩5岁,一个小孩刚出生不久。
当时,美国的科研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更好,但周伟杰还是选择回国。
“一是当时国内的科研环境已得到非常大改善。另一个原因,从个人感情来讲,还是觉得在国外终究是一个外人。我们从小都是在国内成长,我的本科到博士都是在这里,这里有更熟悉的环境。也考虑到小朋友,小朋友在国外成长和在国内成长,也不一样,我希望他们能接受我们传统的教育。”
回国之后,很多事情要从头开始,尤其是科研。回国之前,周伟杰对将会遇到的困难,已做好一定的心理预期。“因为有预期,所以也没觉得特别艰难。来了之后,学校给的支持也不错。”实验室在他回国后筹备半年,开始正式运转起来。
放在周伟杰教授面前的是液氮罐。
◀现在才刚打开冰山一角▶
周伟杰的团队从他刚回国时的从零开始,到如今整个团队已有20人,其中有硕士、博士、博士后。“大家非常愿意去做深入的研究,也是从零开始,大家一起成长。”如今,团队有经验的高年级博士后,带着低年级的学生,形成一个个小课题组。往往从一个问题出发,团队会不断引出新的问题,周伟杰称之为“开发式发展”。
各个小课题组经常要错开时间,排队使用一些实验仪器。“通常在实验室24小时都能看到学生。每天我大概7点多到,我到的时候,总是能够看到学生。他们有的是来得比我早,有的就是熬夜了。”
每周周四,周伟杰会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让学生们轮流进行文献汇报和课题研究进展讨论,每周一人。此举实际上就是鼓励和鞭策学生要多读文献,紧跟研究前沿。学生进行文献汇报时,要讲一篇与其课题相关的最新的高水平文献,另外要再讲一篇可与课题无关的文献,学生本人觉得有趣就行。
周伟杰在国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肠道损伤和肠道肿瘤,并未涉及肝脏方面。但对他而言,留学的目的是对能力的训练和培训。回国之后,他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如今,这个团队不跟着别人的热点去做研究,要做就做开拓性的工作。
“我们有信心这样讲,在国内及国际该研究领域里,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大家没有关注到的问题。我们的发现,是对整个肝纤维化肝损伤领域的一些观念的更新。不仅是在国内,在国际上,我们研究的影响也非常重要。”目前,团队已与药企展开合作,希望能在未来,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
周伟杰说:“我们相当于才刚刚打开冰山一角。要真正地在临床上解决问题,还需要非常多的工作。”他把肝纤维化形容为“中间态”,中间态往后是肝硬化、肝癌,往前则是肝稳态、肝再生。“我们有一个愿景,希望能把肝病,从头到尾都能够有手段来进行干预缓解,甚至是治愈,这是我们的目的。当然肯定要慢慢地一步一步来,没那么容易。”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MjkwMDMzNg==&mid=2247520904&idx=1&sn=38a08ce0e29d70d7f7bccf56d32e448b&chksm=f95fbf17ce28360153f8b390cb6afdbc1d76ad9b8f35c711a494dae642517530abe524ce5e2a&mpshare=1&scene=23&srcid=0330JSQcoUeBqhkscXiLD8Fw&sharer_sharetime=1617082962819&sharer_shareid=03d1a2fb32ab351788f825bfe3dd19e3#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