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报】有效防控来年登革热流行

时间:2015-12-16

点击:

    日前,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彭鸿娟教授针对广东地区登革热防范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其中,她特别指出,冬季是消灭伊蚊孳生地、经济有效防控来年登革热流行的季节。
 登革热流行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有25亿人受其威胁。在南美洲及东南亚等高发病的国家和地区,登革热的流行大多经历了由输入性为主的疫情,经过多年流行,演变为本地流行的过程。作为全国登革热防控的重点地区,广东省是否出现由输入性疫情逐步恶化发展为本地疫情的趋势,这是长久以来业内探讨和登革热防控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和城市人口密度的增长,自1997年以来,广东省每年均有登革热病例或爆发的报道。2014年,广东省出现了其历史上最多病例数的登革热爆发流行。2014年7月12日之前广东共有12例登革热报道,包括11例输入病例和1例本地病例。在此基数上,至2014年12月15日,广东省共报道了45171例登革热病例,包括6例死亡病例,而99.1%的病人只表现出轻微症状。每天新增登革热病例数在9月28日到10月7日期间达到高峰,每天以超过1000例的数量递增,到10月22日后开始快速下降,直到12月8日出现44例/日新增病例的拖尾现象。2015年4月4日,广东省首例登革热病例报道,属广州本地DENV-I型感染。在广东省,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病毒可以经卵传递给后代蚊虫。白纹伊蚊以卵越冬,到了来年春季,孵化并发育成带病毒的成蚊,叮咬人后可以引起本地的登革热病例。因而,为了预防春季蚊虫孳生及带毒蚊的出现,市民与政府不能忽视冬季灭蚊。
 “随着新毒株的输入和本地毒株的变异演化,病毒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将加剧今后人群中再次感染不同型别病毒导致重症登革热的风险。”彭鸿娟教授说。同时,她认为,市民有必要做好登革热逆时潜伏的防范措施,消灭蚊虫孳生地,如清除房屋内外树洞、废弃轮胎、花坛罐内及雨后水坑内的积水,给屋内的水养植物勤换水,可以有效控制蚊媒,阻断登革热的流行。
 

新闻链接:http://epaper.jiankangbest.com/html/2015-12/15/content_4_2.htm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