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青喧柳陌,举白醉花阴。”近日,气温回升,不少市民都有了外出踏青的计划,希望在暖阳下、绿茵间感受春日的气息。然而,在芳草绿叶中可能藏着一些蛇类,并不欢迎客人的到来。
蛇,是一种让很多人闻之色变的生物。据了解,目前全球共有3000余种蛇类,在我国有蛇约200余种,其中毒蛇大约有50多种,包括10余种剧毒蛇,广东常见的有竹叶青、眼镜蛇、眼镜王蛇、银环蛇等。蛇的活跃期在每年的夏秋季(4-10月份),常在早晨与傍晚出没,公园、小区、田间、水塘及菜地等都是蛇类生存的“乐园”。
无毒蛇类也危险
“在之前饲养毒蛇的时候,动管员要穿着2厘米厚的防护服去照顾蛇类。” 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动管员陈思湋介绍道,毒蛇会通过较长的牙齿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被毒蛇咬后一般会留下两个很深的牙痕,因此需要动管员穿着很厚的防护服作业。后来从安全角度考虑,园区放弃了饲养毒蛇。
据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中国动物致伤防治联盟常务委员康新介绍,蛇毒一般分4种,包括神经毒素、血液毒、混合毒及细胞毒等。毒蛇咬伤其他动物后,由毒腺分泌毒素,经排毒导管、毒牙及伤口,沿淋巴及血液循环至全身,引起神经肌肉麻痹、溶血、多器官出血、组织溃烂坏死感染等全身症状,从而引起动物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我们平常说的五步蛇、七步蛇之类的,虽然没有走几步就发毒那么夸张,但剧毒蛇的毒液确实会短时间致命。”康新介绍道,如果短时间出现伤口明显肿胀,剧痛、血疱、坏死以及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眼睑下垂、晕厥等全身症状,可以判断为毒蛇咬伤,或者为剧毒蛇伤。
“剧毒蛇的危险性相当大,一定要远离,”陈思湋强调:“有数据表明,部分蛇类的毒液仅需10毫克就可以杀死几千只小白鼠,如果有人被剧毒蛇咬伤没有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要分辨蛇类是否有毒,可以从蛇的形态、牙痕、伤口以及症状来区分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一般有毒蛇头部呈三角形、尾巴短粗;无毒蛇头部呈椭圆形,尾巴细长。毒蛇一般会留下两个很深的牙痕,伤口周围表现明显肿胀、淤斑、血泡甚至坏死等;无毒蛇咬伤的伤口呈两排或四行锯齿状浅面细小的牙痕,局部除了少许痛感流血,无明显肿胀等表现。
那么无毒的蛇类就一定安全吗?非也!
“野生蛇类如果咬到人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康新介绍,被无毒蛇咬伤,可能因为野生蛇类口腔内复杂的卫生环境,导致伤口发生细菌、破伤风等感染,仍然会危及生命。
此外,一些体重较大、身体较长的蟒蛇会依靠自身健壮的肌肉缠住猎物,将猎物绞杀。
“20公斤左右的蟒蛇如果缠住猎物的话,没有四五个成年人是解不开的。”陈思湋强调,无论蛇是否有毒,在野外遇见都应远离。
抗毒血清并非绝对有效
“外出郊游时,为了避免被蛇类咬伤,建议大家穿长衣长裤,并携带一根长木棍。”康新说道,长木棍可以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赶跑蛇。如果是见到蛇出现,尽量远离它,切忌主动攻击或挑逗蛇。
“如果不幸被蛇咬伤,一定要保持镇定!”陈思湋提醒道,被咬后要尽快想办法减缓血液的流通并迅速求救,如果自己随意走动或过度紧张会导致心跳过快,加速血液循环,毒性发作更快。
“被蛇咬伤要记住六个要点,才能为后续救援争取机会。”康新介绍,被咬后第一步要立即脱离,马上远离被蛇咬伤的地方,与蛇保持距离,切勿再去追赶、挑逗或者试图杀掉它。
第二,要“认蛇”:患者与随行人员要尽量记住蛇的基本特征,最好能拍下蛇的照片,方便在后续抢救中医护人员可以针对性使用不同类型的血清。
“蹭青喧柳陌,举白醉花阴。”近日,气温回升,不少市民都有了外出踏青的计划,希望在暖阳下、绿茵间感受春日的气息。然而,在芳草绿叶中可能藏着一些蛇类,并不欢迎客人的到来。
蛇,是一种让很多人闻之色变的生物。据了解,目前全球共有3000余种蛇类,在我国有蛇约200余种,其中毒蛇大约有50多种,包括10余种剧毒蛇,广东常见的有竹叶青、眼镜蛇、眼镜王蛇、银环蛇等。蛇的活跃期在每年的夏秋季(4-10月份),常在早晨与傍晚出没,公园、小区、田间、水塘及菜地等都是蛇类生存的“乐园”。
无毒蛇类也危险
“在之前饲养毒蛇的时候,动管员要穿着2厘米厚的防护服去照顾蛇类。” 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动管员陈思湋介绍道,毒蛇会通过较长的牙齿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被毒蛇咬后一般会留下两个很深的牙痕,因此需要动管员穿着很厚的防护服作业。后来从安全角度考虑,园区放弃了饲养毒蛇。
据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中国动物致伤防治联盟常务委员康新介绍,蛇毒一般分4种,包括神经毒素、血液毒、混合毒及细胞毒等。毒蛇咬伤其他动物后,由毒腺分泌毒素,经排毒导管、毒牙及伤口,沿淋巴及血液循环至全身,引起神经肌肉麻痹、溶血、多器官出血、组织溃烂坏死感染等全身症状,从而引起动物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我们平常说的五步蛇、七步蛇之类的,虽然没有走几步就发毒那么夸张,但剧毒蛇的毒液确实会短时间致命。”康新介绍道,如果短时间出现伤口明显肿胀,剧痛、血疱、坏死以及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眼睑下垂、晕厥等全身症状,可以判断为毒蛇咬伤,或者为剧毒蛇伤。
“剧毒蛇的危险性相当大,一定要远离,”陈思湋强调:“有数据表明,部分蛇类的毒液仅需10毫克就可以杀死几千只小白鼠,如果有人被剧毒蛇咬伤没有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要分辨蛇类是否有毒,可以从蛇的形态、牙痕、伤口以及症状来区分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一般有毒蛇头部呈三角形、尾巴短粗;无毒蛇头部呈椭圆形,尾巴细长。毒蛇一般会留下两个很深的牙痕,伤口周围表现明显肿胀、淤斑、血泡甚至坏死等;无毒蛇咬伤的伤口呈两排或四行锯齿状浅面细小的牙痕,局部除了少许痛感流血,无明显肿胀等表现。
那么无毒的蛇类就一定安全吗?非也!
“野生蛇类如果咬到人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康新介绍,被无毒蛇咬伤,可能因为野生蛇类口腔内复杂的卫生环境,导致伤口发生细菌、破伤风等感染,仍然会危及生命。
此外,一些体重较大、身体较长的蟒蛇会依靠自身健壮的肌肉缠住猎物,将猎物绞杀。
“20公斤左右的蟒蛇如果缠住猎物的话,没有四五个成年人是解不开的。”陈思湋强调,无论蛇是否有毒,在野外遇见都应远离。
抗毒血清并非绝对有效
“外出郊游时,为了避免被蛇类咬伤,建议大家穿长衣长裤,并携带一根长木棍。”康新说道,长木棍可以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赶跑蛇。如果是见到蛇出现,尽量远离它,切忌主动攻击或挑逗蛇。
“如果不幸被蛇咬伤,一定要保持镇定!”陈思湋提醒道,被咬后要尽快想办法减缓血液的流通并迅速求救,如果自己随意走动或过度紧张会导致心跳过快,加速血液循环,毒性发作更快。
“被蛇咬伤要记住六个要点,才能为后续救援争取机会。”康新介绍,被咬后第一步要立即脱离,马上远离被蛇咬伤的地方,与蛇保持距离,切勿再去追赶、挑逗或者试图杀掉它。
第二,要“认蛇”:患者与随行人员要尽量记住蛇的基本特征,最好能拍下蛇的照片,方便在后续抢救中医护人员可以针对性使用不同类型的血清。
第三,解压:患者应尽快去除受伤部位的戒指、手镯等,以免患处局部肿胀无法取出,并压迫组织,引起局部损害。
第四,制动:患者尽量减少受伤肢体的移动,保持受伤部位保持在心脏水平以下的相对低位。
第五,包扎:绷带加压固定法或使用加压垫法。
第六,送医:尽快寻求附近有蛇伤治疗能力的医疗团队的帮助,正确对医护人员描述蛇的外观特征,积极配合治疗。如果是毒蛇的话,需要注射抗蛇毒血清。
据了解,抗毒蛇血清是将一定量的蛇毒经过减毒后注射到马身上,经过马免疫后产生抗体,然后提取马血,经过特定工艺后制备出抗蛇毒血清。抗蛇毒血清含有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相应蛇毒的作用,从而达到解毒作用。
据悉,抗蛇毒血清是目前治疗毒蛇蛇伤唯一切实有效的药物,然而抗蛇毒血清也非100%有效。康新介绍,血清能起到做大的作用与咬伤后就医时间长短、排毒量、个人体质及免疫状态等有关。
“影视作品中,常有被蛇虫咬伤后吮吸伤口排毒的镜头,这一做法并不值得采纳。”康新说道,“毒素有可能通过口腔破溃粘膜吸收从而中毒,产生更高的风险。”
第三,解压:患者应尽快去除受伤部位的戒指、手镯等,以免患处局部肿胀无法取出,并压迫组织,引起局部损害。
第四,制动:患者尽量减少受伤肢体的移动,保持受伤部位保持在心脏水平以下的相对低位。
第五,包扎:绷带加压固定法或使用加压垫法。
第六,送医:尽快寻求附近有蛇伤治疗能力的医疗团队的帮助,正确对医护人员描述蛇的外观特征,积极配合治疗。如果是毒蛇的话,需要注射抗蛇毒血清。
据了解,抗毒蛇血清是将一定量的蛇毒经过减毒后注射到马身上,经过马免疫后产生抗体,然后提取马血,经过特定工艺后制备出抗蛇毒血清。抗蛇毒血清含有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相应蛇毒的作用,从而达到解毒作用。
据悉,抗蛇毒血清是目前治疗毒蛇蛇伤唯一切实有效的药物,然而抗蛇毒血清也非100%有效。康新介绍,血清能起到做大的作用与咬伤后就医时间长短、排毒量、个人体质及免疫状态等有关。
“影视作品中,常有被蛇虫咬伤后吮吸伤口排毒的镜头,这一做法并不值得采纳。”康新说道,“毒素有可能通过口腔破溃粘膜吸收从而中毒,产生更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