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奋战抗击病魔科研一线,她严谨治学淡泊名利,她把一生献给了医学事业
她曾是一名合格军人,军营里长大的她16岁入伍,一生不改军人气质;她还是一名出色的教授,培养了数十位医学博士硕士;她更是一名杰出的女科学家,海外留学归来,长期奋战医学传染病检测检验第一线,2003年非典病毒肆虐南粤,时任珠江医院临床医学基础研究所所长的她带领团队到隔离病区采集高危标本,日夜奋战在实验室,及时研制出世界首个非典检测试剂盒,被誉为“非典型肺炎检测第一人”。她,就是车小燕。
没有出席的颁奖会
2014年9月30日,广东省“南粤楷模”颁奖现场,车小燕没有到场,身患癌症的她已于去年底离开了人世,代替她领奖的是儿子林睿思。林睿思在颁奖会上说,最后一次见到妈妈是去年12月25日在ICU病房。“为了避免癌症带来的剧痛,当时妈妈已经上药深度睡眠有3天时间了。”
林睿思记得,妈妈在最后清醒的那段时间交代他把她的骨灰撒向大海,“世界上的江河湖海都是相通的,好男儿志在四方,无论你走到哪里,你想妈妈的时候,来到海边都可以看到妈妈了!”
大会给车小燕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你是好医生,SARS一战,你以军人精神亮剑顽疫;你是好老师,把治病救人的幸福悉心传递;你是好妻子,丈夫每天出门穿着你亲手熨过的衬衣;你是天使,把爱、勇敢、执著、勤奋、温柔留在人间;天使归家,我们将长久仰望你优雅掠过的斑斓的天际……”
研制出世界首个非典诊断试剂盒
2003年是车小燕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她的儿子要参加中考;这一年,“非典”来袭。
在“非典”初期,一个喷嚏、一次发烧都可能被认为感染了非典,发热病人绝大多数只能先被隔离起来,再通过观察和血清检测排查是否患上“非典”,如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003年4月14日,车小燕所在的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接到了一项科技攻关任务:寻找一种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非典病毒进行准确诊断且安全有效、成本低廉、便于推广的检测方法。作为临床医学实验中心的主任和带头人,车小燕挑起了这个重担。
科研进入关键阶段,车小燕在实验室一工作起来就是几天几夜,而她的丈夫工作也很忙,夫妻俩几乎挤不出一点时间关心、过问在备战中考的孩子的学习。车小燕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病毒性传染病早期诊断的研究中。为试剂盒检测数据的科学、严谨,在研究过程中,她要求课题组每个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每一个数据都要多次实验、反复比较,关键环节她亲自上阵,严格把关。在车小燕的带领下,团队仅用三天完成了相关研究可行性报告,又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了广东省“非典”科技攻关领导小组的论证和批复。
2003年6、7月的广州,天气异常炎热,实验室更是闷热难耐。为争取最快拿出成果,车小燕带领课题组夜以继日赶工,并主动承担危险的非典患者血清检测任务。她和同事们天天穿着特制的三层防护服,戴着面具和口罩,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二十个小时,闷热、劳累使她多次晕倒,但她顽强坚持。饿了就泡一碗方便面或者是吃一口盒饭,困了就靠一杯咖啡消除睡意,实在顶不住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用车小燕的话说,“几天下来,都不知道外面的天是什么颜色了”。
11月,车小燕和同事们终于筛选出了一种新的配伍方法,率先研制出了非典诊断试剂盒。经复核对世界各地分离出的不同非典病毒毒株均能实现敏感检测。车小燕和同事们建立的非典冠状病毒抗原诊断方法符合质量标准。在对1000多例患者血清样品进行反复检测过程中,试剂盒可以在患者发病的第一天内,仅花45分钟即可从血中检出非典病毒,对发病1~10天内的病毒抗原检出率达到了90%以上,准确率高达99%。
抗击非典成功为车小燕带来了许多荣誉,她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第四批“千百十人才工程”国家级优秀人才、第十届广东省政协委员。
发明试剂盒狙击“登革热”
近来登革热袭扰广州,而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广州各医院狙击登革热使用的检测试剂盒也是车小燕研制出来的。
2004年,车小燕带领研究团队寻找突破口,全身心地投入到登革热的早期诊治新方法研制中。她以登革热病毒为靶标,率先发现登革热早期诊断和区分各血清型特异性诊断的抗原分子靶标。自2006年研制成功I型登革热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开始,此后依次成功研发了II、III、IV型血清型特异性(4个血清型登革病毒)和登革病毒特异性(区分其他黄病毒属)抗原快速检测方法,并申请4项国家发明专利。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易快速,试剂易保存,成本低廉及不需要特殊设备等优点,适合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部门推广使用,对我国有效防治登革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生命最后时光仍惦记工作
2013年年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党委书记黄立农等院领导来看望病中的车小燕。她得知一些同事认为她之所以生病是太拼命了,心中很不安,担心影响大家积极性,她特意对医院领导说:“我得病和工作没关系,既然选择了医学这个职业,就得尽到责任”。直到生命的最后关头,她依然牵挂尚未完成的实验,惦记那些还没有毕业的学生。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车小燕交给院领导一只留下装有工作计划的电脑U盘。
“医苑将星”的学者
车小燕拥有许多科研成果和专利,可以给她个人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有些厂家带着空白的支票找到车小燕,金额让她随意填写,只希望能把科研成果和专利转让给他们。但车小燕不为金钱所动,她说,我的成果和专利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不是给你们拿来赚钱的。“车主任,实验室盼望你归来。”这是她的同事、学生发出的呼喊。
车小燕的导师、国内知名医学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丁彦青教授称:车小燕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勇于拼搏,敢于创新,从研发世界首个非典诊断试剂盒,到研发登革热、禽流感、甲型流感等等试剂盒,她做的都是专业最前沿的研究,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她为人非常低调,从不计较名利。
他还记得2005年车小燕的博士毕业论文写得非常棒,南方医科大学想推荐她参加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奖,她都谢绝了,她说:“对不起老师,我正在忙着做登革热检测的实验,就不参加了,我觉得,解决实际问题比评奖更重要。”
她做科研非常严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可以说是锲而不舍。丁教授记得,“车小燕曾经做一个病原抗体的时候,重复了几十次都不满意,后来一天晚上,已快深夜1点钟了,她突然发了条消息给我,说:老师,我终于找到解决办法了,那种兴奋之情,真是让人替她高兴,又被她那种执著精神感动。”
他感叹地说:“可惜的是,这么一个大家都称为‘医苑将星’的学者,这么年轻就走了。”
珠江医院检验医学科副主任技师余楠是车小燕的学生,她记得车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比说什么都强。”我曾经问老师最大的爱好是什么?她说:“我最大的爱好是每天早晨打开电脑就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实验数据。”余楠说,车老师让她对人生的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链接地址: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4-10/15/content_55726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