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山大学团队发现天然病毒M1可杀灭癌细胞的消息引发关注。许多市民想知道,肿瘤治疗是否可依赖某种“神器”?国际肿瘤靶向治疗学会秘书长、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主任医师郑燕芳表示,没有哪种方法能包治各种肿瘤,要想让病人获得生存最大效益,需要应用现有的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性、个体化治疗。
不能迷信单一治疗方法
根据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监测数据,广东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肿瘤,肿瘤发病率比全国高出23.5%。据介绍,珠江医院肿瘤诊治中心目前有150张病床,基本需预约才能住院,患者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郑燕芳介绍称,目前肿瘤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手术治疗外,内科治疗包括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微创消融术、血管介入治疗等,“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针对的患者人群也各不相同,但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
不少患者会迷信于某种单一的治疗方法,认为应用方法越少伤害越小,并盲目推崇新技术。郑燕芳表示,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得到共识,肿瘤治疗应该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比如对于一个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可以进行化疗和放射治疗;具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选择口服靶向药物治疗;针对一些小的病灶,局部可进行微创消融治疗;另外可辅以细胞免疫治疗,以调动机体免疫协同抗肿瘤。如此综合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同基因患者要用不同药物
除了综合治疗,这几年专家还强调个体化治疗。同样的肿瘤,两个患者之间有年龄、性别、体力状态等差别,在剂量药物选择、剂量等方面自然应有所不同。更重要的,目前的研究已深入到了基因的层面,不同基因的患者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比如爱必妥是一种应用在肠癌中的靶向药物,但它只对没有发生突变的KRAS野生型患者有效。”
对于病灶较少、体积较小的实体肿瘤,经常交替使用氩氦刀(原理为形成冰球冻死肿瘤组织)和射频或微波消融技术(原理为用高温烧死肿瘤组织)来治疗,“效果很好,微创无切口,对正常组织伤害少”。
名医档案
郑燕芳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国际肿瘤靶向治疗学会秘书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曾留学美国八年,通过美国临床医师执业考试,获得美国的临床医师执照。专业特长为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尤其擅长于肺癌、乳腺癌和肠癌等肿瘤的治疗。在国内外已发表论文50余篇,在肿瘤的生物治疗、个体化治疗和分子医学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出诊时间:星期一下午2:30~5:30
联系电话:020-62782360
链接网址:http://epaper.xxsb.com/showNews/2014-10-23/180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