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医院靳安民教授:摇头晃脑来放松?颈椎很受伤
颈椎出现毛病,很多人以为是长期低头、久坐不动引起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主任靳安民教授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躺无躺相最伤颈椎。在日常保健方面,市民摇头晃脑地放松颈椎,其实更伤颈椎。
改变不良姿势或可自愈
靳安民介绍,颈椎病很常见,而在所有颈椎病类型中,颈型颈椎病属病情最轻、患病人数最多的一种,“这类患者在颈椎病病人中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以往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但近年来明显低龄化,20多岁患者占比约为40%。办公室白领、手机“低头族”、“麻将友”都是高发群体。
医生指出,颈椎问题与坐姿、站姿、躺姿、睡姿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靳安民提醒,“要坐正,一驼背脖子就曲屈,久了就会出现颈椎问题。另外,个人睡姿也很重要,半卧看足球、电视剧等让颈椎很受伤”。
靳安民表示,颈型颈椎病比较少需要手术。轻度颈型颈椎病是可以自愈的,患者“离开”长期固定的姿势或可自愈。对于中重度颈型颈椎病,采用中医手法复位、针灸、按摩、熏蒸来治疗十分有效。他独创的中药熏蒸能够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每次熏蒸半个小时,配消炎止痛药,无论急性还是慢性颈椎问题,一般3~5天基本能够恢复正常,靳安民表示“但这一方法治标不治本,对于根治颈椎增生等类型颈椎病起不了大作用”。西医方面,一般选择颈椎牵引治疗。靳安民提醒,“市民自己在家做牵引一定要注意,坐着牵引的脖子不能垂直,颈椎应前倾15~30度才起作用”。
半躺卧床会伤颈椎
如何预防颈椎病?靳安民建议,平日大家可以“自己用手抓颈部肌肉,放松;然后,用一手托住下颌,脖子伸出来,一手掌护着颈背,往上提几下”。
他提醒,半躺卧床会伤害颈椎,因为人躺着的时候,脖子处于一个弯曲状态,颈椎长期弯曲,椎间盘受压,很容易造成椎间盘突出;想用“摇头晃脑”来放松颈椎的做法是不妥的,因为脊柱和关节都是需要保护的,摇头晃脑会增加它们的使用次数进而增加关节的磨损、退变、增生的几率。
名医档案 靳安民
珠江医院骨科中心主任、脊柱骨主任。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任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主委等职。开展颈、腰椎手术万余例,优良率达90%以上。2001年被评为总后勤部优秀教师,2002年获军队育才银奖,2007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二等奖共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三等奖5项。
出诊时间:星期三上午8:00~12:00
联系电话:020-61643250
链接地址: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4-07/22/content_2697097.htm
珠江医院王斌教授:脑损宝宝有望避免“脑瘫”
脑瘫儿是分娩中婴儿缺血缺氧造成的么?由于担心分娩时缺氧而生出脑瘫儿,一些产妇和家属会选择剖宫产。对此,珠江医院儿科中心主任、副教授王斌近日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脑瘫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脑损伤所致。近年来分娩过程造成的脑损伤病例越来越少见,反而是其他因素造成的脑损宝宝增多。对于出现脑损伤的宝宝,若能尽早干预也可最大程度避免“脑瘫”。
分娩导致脑损的病例不多
“随着新法接生、新法复苏技术的发展,孕产妇在正规医院分娩出现脑损伤的事件越来越少了。此前教科书上讲发生率有20%,现在肯定没这么高。”王斌介绍。同时,由宫内感染等围产期不良事件等引起的脑损伤比例则逐步增加。
脑瘫是脑损伤的后遗症,造成脑损伤的原因非常多,不仅仅是分娩时脑缺血缺氧这种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胎儿缺血缺氧的情况可发生在宫内,而不一定是分娩的那一刻。如产妇有妊高症、糖尿病、过期妊娠等引起的胎盘功能不全,有脐带缠绕、受压等脐血流不畅或阻断等因素,“这种情况下,胎儿没出生就已出现脑损伤了”。王斌指出,早产是目前全世界关注的造成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原因,“早产儿脑损伤多见于胎龄小于32周的新生儿”。
尽早干预易治愈脑损伤
新生儿出现脑损伤,不一定以后就是脑瘫儿,早发现就能够为治疗赢得时间。王斌指出,爸爸妈妈应注重宝宝的初级保健,留意宝宝发育过程中的“里程碑”,如眼睛跟着人看、3个月会笑、6个月会坐等。另外,家长要警惕,宝宝若出现脑损伤不一定表现为迟钝,“如新生儿眨眼、手舞足蹈、吐舌头等小动作也可能是脑损伤的反映”。
王斌介绍,轻度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一般没有后遗症;而中度会有30%~50%的会造成后遗症;重度的死亡率达到了50%,存活的几乎都有后遗症。高危儿最好在出生6个月内进行有效的系统评估。因为在这期间,婴儿的大脑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进行早干预能使损伤得到最大的修复和再生。近年来,医学上采取脑营养保护、作业疗法、内环境修复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等方法,对新生儿脑损伤进行治疗,治愈率达90%以上,大大降低了脑瘫的发生率。
名医档案 王斌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6年,近年来致力于新生儿及儿童危重症的监护、救治和遗传病、先天缺陷诊断处理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救治知识全面、观念先进、经验丰富。在国家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四十多篇,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出诊时间:星期二、五上午
联系电话:
020-61643369
链接地址: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4-07/08/content_2683000.htm
珠江医院杨平珍教授:心脏“停顿一秒”或是猝死征兆
心脏出现“一闪而过”的抽搐,亦称为心脏“偷停”,一些长期加班熬夜的白领对此症状并不陌生。对此,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治疗中心主任杨平珍指出,虽然“偷停”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常见表现,但市民也不可掉以轻心。当心律失常情况频现,则有可能与心脏性猝死相关。当身体出现心悸、心慌或胸闷甚至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明确心律失常的性质和病因。
心律失常盯上“大忙人”
日常生活中,工作强度比较大、喜欢熬夜的中青年人经常会出现心脏像是停顿一秒的感觉,失眠或情绪激动者的症状更加明显。这种心脏“偷停”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杨平珍指出,其病因与个体疲劳、情绪激动、睡眠不好、饮酒等有关,有些可能存在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变,“大忙人”往往是高发群体。
“年轻人的心律失常多数与心脏器质性疾病无关,但有些却由潜在的严重心脏器质性疾病引起,比如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Brugada综合症、扩张型心肌病、长QT间期综合症等。”而这些疾病却占年轻人猝死原因的八成。杨平珍表示,这些疾病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寻,心律失常就是一种先兆表现。
年轻人如果出现频发早搏(心律失常的一种)甚至出现晕厥,建议到医院咨询专科医师,而超过8000次/24h以上的室性早搏,则可能与心脏性猝死或心脏扩大相关,建议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
不良情绪也会诱发心律失常
杨平珍指出,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极大,有很多严重心律失常(如预激综合症、室性心动过速等)患者在不发作的时候和正常人几乎一样,一旦发作可能出现低血压、休克甚至致命;而有一些不那么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及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等,这类患者的症状反而比较明显。
杨平珍指出,“从症状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性质与潜在风险比较困难”。不过,“心律失常往往与疲劳、睡眠不好、心脏疾病等因素相关,不良情绪也会诱发心律失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也会减少其他心脏疾患发生的几率”。
在治疗方面,据杨平珍介绍,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等,目前没有好的药物治疗,只有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可以用药物治疗控制症状、但要完全根治还需行心脏射频消融微创手术治疗,对于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行埋藏式心脏除颤器植入术的方法。
名医档案 杨平珍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治疗中心主任。中国著名临床心电生理与起搏专家,从事心内科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1999年在国内首先采用CARTO技术应用于复杂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治愈一些常规消融方法治疗失败的复杂心律失常病例。对复杂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心房颤动、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及ICD、CRTD植入等治疗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联系电话:020-6164388转心内科。
链接地址: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4-06/18/content_2662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