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南方医科大学:体育选修课多达25项

时间:2014-09-17

点击:

广州高校体育课加码增花样

    今年6月中旬,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发布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针对目前大学生体质弱的情况,该《标准》做出多项规定,例如,各高校要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要作为考试内容,分数权重不得少于30%。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和研究生要开设体育选修课,选修课成绩计入学分,等等。
    近日,各高校陆续开学,记者采访了部分高校落实《标准》的情况。记者发现,大部分高校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强了有关体育课程方面的设置,基本满足了《标准》提出的要求。
    记者采访还发现,虽然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学生的受益程度并不尽如人意。《标准》中规定“学生要至少学会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这一点,大部分受访同学都用“没有”做回答。暨南大学的一名杨姓女同学直言,和很多女孩子一样,她并不热爱运动,对体育运动“不感冒”,所以自己基本没有在体育课中受益。另外一位高年级的兰同学也表达了让人忧虑的观点:“大一大二有体育课时,大家会比较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但到了高年级没了体育课,很多同学也就变懒了,加上学业和找工作的压力,基本上都不会再进行体育锻炼了。”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内容摘要

    1.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选修课成绩计入学生学分。
    2.高校要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
    3.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4.学校每年组织春、秋季综合性学生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参与运动会的学生达到50%以上。
    5.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成绩向学生反馈,并形成本校学生体质健康年度报告。
    6.学生体育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毕业年级学生测试成绩及格率须达95%以上。

南方医科大学:体育选修课多达25项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曾处长表示,“学校共设置了25门相关的体育课程,供同学们选择。作为以医学为主的学校,也开设了特色的医学体育,比如太极、五禽戏等”。
    曾处长强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不在于体育课程的设置,而是学校要在体育文化和体育设施方面下工夫。此外,南医大一直都有类似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的部门,而且会及时向同学们反馈健康信息。

新闻链接: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916/13116280_0.shtml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