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领到‘残疾证’能让我们便利好多,但我折腾不起,没想到医生能来我家。”3月4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五院”)工作人员与从化区残疾人联合会及从化区江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深入广州从化区太平镇8个村、2个社区,为23人开展入户评残服务。
记者了解到,评残办理流程涉及街道、有资质的评残机构(医院)等,需要持证专家评定并经专业部门审核,将有关信息资料上传系统。广州从化路途较远,不少重度残障人士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行动不便。南医五院聚焦属地残障人士评残痛点,组织评残专家服务队,主动上门开展入户评残服务,在岗学雷锋,为有需要的残障人士打通“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2021年4月以来,南医五院服务队走遍边远山区,覆盖广州市从化区全域3街5镇超140座村落,共计派出17批45人次专家,服务436户。
就算只有一户人,也要“跑腿送服务”!
木棉村是从化区太平镇人口大村,从公路转入村道,下车后评残服务队众人徒步在村居间的小路高低行走,不知拐了几道弯来到一栋老房子。
木棉村村民陆老太年逾古稀,看到一群白大褂进门,坐在轮椅上声音哽咽着要给评残专家倒水喝。
“我这腿这么多年都不方便,孩子离得远,出门也不方便,生活有很多不便。”陆老太说,“听村干部介绍过政策知道领‘残疾证’有好多便利,但我老两口跑不动,折腾不起,没想到医生能来我家。”
村干部帮老太太出示提前准备好的资料,南医五院副院长徐晓武主任医师与创伤骨科李伟成副主任医师仔细查阅核对资料,并为老人家检查身体,询问病史等情况,叮嘱日常注意事项,做好健康保健细节。
记者了解到,1900多平方公里的从化区是广州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山遥路远,尤其是良口和吕田两镇往返100多公里是家常便饭,经常要在盘山公路上行驶2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其中的一户评残对象家中,户与户之间距离较远。
南医五院医教部党支部书记、医务科张文君科长介绍:“重度残障人士中不少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多年被残疾困扰行动不便,哪怕山里只有一户,我们也坚持跑腿上门做好服务。”
为不便人群“行方便”,评残对象足不出户办证件
根据相关规定,评残办理流程涉及街道、有资质的评残机构(医院)等,需要持证专家评定并经专业部门审核,将有关信息资料上传系统。南医五院作为从化区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担负当地评残重任。往往许多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住偏远山区,生活出行本就不方便,评残需求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
南医五院妇科副主任卢光明和神经外科副主任刘国华热心奔走牵线,向医院党委提出思路,积极与残联等部门沟通。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安排由医教部党支部牵头,组织各学科评残专家,与残联等志愿者服务团体联系,主动上门开展入户评残工作。
卢光明说:“整个流程中先由政府部门筛选区域内特需户名单、掌握残疾病情、规划路线,医院针对性匹配评残专家和医护人员,才能与残联志愿者携手行动。回收评残表,到医院上系统,最后由乡镇残联工作人员到医院将领取全部资料,全流程确保评残对象足不出户。”
以实际行动学雷锋,服务人民常态化
2021年4月开展入户评残以来,南医五院已陆续组织45人次专家开展17批次工作,评残范围覆盖广州市从化区全域3街5镇超140座村落,共计服务436户。
南医五院党委书记李绍波表示,医院党委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用实际行动为百姓办实事。在入户评残工作方面,切实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学雷锋与医疗服务有机融合,让困难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家上门服务,真正做到“精准服务到家”。
“我们将坚持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便利的高质量服务,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入户评残’服务,践行医者初心使命。”李绍波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