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体短缺成为器官移植瓶颈
如何缓解器官供体短缺问题?昨日,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中法卫生法学与生命伦理研讨会在南方医科大学举行,法国专家安妮·玛利亚·杜盖女士提出一个新观点——“反对大规模的人体器官交易,可以允许人体器官有偿使用”。
器官供体短缺是世界性难题
本次会议是首次在国内由中法联合举办的、就医药卫生领域相关法律与伦理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的高端学术会议,旨在推进中法学术交流和我国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国际化。
会上,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法学副教授龚波指出,器官供体短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器官移植手术健康开展的瓶颈。我国于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入宪后,政府注重人体器官的合法来源问题,提倡捐献行为,禁止器官买卖。
与会专家指出,政府要在打击和控制不合法的器官来源的同时,采取积极的手段和对策为患者提供合法、可靠的器官来源,完全履行自己的职责。
法国专家反对大规模器官交易
杜盖女士是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的卫生法学专家。在论及人体器官商业化时,她表示,传统伦理禁止器官买卖,这也造成了器官黑市交易猖獗。杜盖女士赞同人体器官有偿使用。
不过,她反对大规模的人体器官交易,认为要严格限制活体器官的捐献使用,其他国家可以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管理人体器官的交易。法国则设有协调管理人体器官捐献的机构,而活体器官捐献都必须有书面、正式的同意。
针对在场学者提出“人体器官是否可以有偿与无偿相结合时”,杜盖女士说道:“这个问题我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结论,因为文化背景不同。我们认为要对人体器官保持尊重,尊重人的尊严。”
新闻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4-04/26/content_430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