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系列报道③
今年7月,炙热的太平洋岛国上活跃着一群热心医生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广东赴太平洋岛国援外医疗队队员。在医疗条件不乐观的情况下,他们排除万难,加班加点,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救治更多的病人。他们不仅“授人以鱼”,而且还“授人以渔”,既送药送诊,还给当地医生做培训。回国后,当地岛民对广东医疗队的无私援助念念不忘,期盼医疗队“下次再来”。
事实上,这并不是南粤医生第一次远赴南太岛国送温暖。从2012年开始,广东正式启动“送医上岛”项目,至今已先后派出了4个友好暨医疗代表团赴7个太平洋岛国进行医疗巡诊。期间,广东卫生部门和医院还分别与当地政府、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为广东与太平洋岛国开展后续医疗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线故事
岛民期盼南粤医生下次再来
在遥远的南太平洋群岛上,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那里的人们看病很难。从去年起,广东省医疗队先后“送医上岛”,为当地百姓送健康。
岛国医疗条件令人堪忧
有些偏远的小岛上交通不便,乘船出岛可能都要大半天。那里别说医院,连医生都没有,只有一些较发达岛屿上的医生一个月会到小岛上巡诊一次。若遇上重大疾病,小岛上的居民将无所适从。
而即使是在一些条件最好的地区,医院的条件也令人堪忧。
以瓦努阿图为例,当地多年来一直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首都最大的医院只有两个心电图仪,而且还有一个是坏的。当地医院病房里装的是电风扇,只有手术室有空调。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李晨钟的话来说,“他们的病房简陋得就像我们工地的活动板房一样”。
南方医院中医内科教授王升旭在瓦努阿图给病人做针灸时,医院只有两张针灸床,但要同时给10个人针灸。“不够用啊。他们就直接躺在泥地上。”李晨钟说。
另外,由于气候、饮食习惯等原因,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皮肤疾病、风湿性疾病以及白内障等眼科疾病成为南太平洋岛国的常见病。“他们以胖为美,吃很多肉食,所以糖尿病在当地很常见。”李晨钟说。
然而,限于当地医疗仪器设备不足,很多医疗检查都不能做。“医治糖尿病要先检查病人的肝肾功能、血脂等。但因为设备不足,当地最好的医院也只能一周做一两次这样的检查。”李晨钟说。
每天工作10小时无怨言
在岛国期间,医疗队往往是一早起来出诊,到晚上七八点才“收工”。他们就像上了发条的“医疗仪器”,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但从没有人抱怨,也无人喊累。每一个人,都一直坚守在第一线。
王升旭在国内最高纪录是同时给5个病人针灸,但在瓦努阿图,他一人同时“扎”10多个病号。“王医生都快累虚脱了。”李晨钟说,那天晚上7时,其他队员都忙完了,王医生还在给病人针灸。为了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其他队员们帮忙先把病人反映的情况写下来,再交给王升旭诊断。
李晨钟说,在岛上的日子,大家都放弃了午睡,就连午餐也只是匆匆扒几口盒饭,就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
在岛国期间,医疗队员常常因加班错过饭点,有次为了替病人看病,连岛国政府首脑设下的晚宴都推迟了一个多小时。
原来,在太平洋岛国上,岛与岛之间交通往来不便,有的患者从偏远地方坐船到首都,可能要花上大半天。因此许多患者到达医院时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可一想到这些患者没多少钱,住不起旅馆,如果当天不给他们看病,他们就得露宿街头再耗上一天。”李晨钟说,考虑到这一点,医疗队员义无反顾地将晚饭时间推后。
此外,由于医疗队没有药师跟随,队员们还要承担发药、分诊等任务,常常一人身兼多职,大家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
经过连续不断的工作,医疗队在瓦努阿图2日共接诊了340人次的患者,超过该医院10余天的接诊量。
送药送诊还送医术
在太平洋岛国,岛民深切体验到的不仅是广东医生良好的“医德”,还有善于治愈疑难杂症的高超“医术”。
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医生郭海科告诉记者,今年在岛上义诊时,有一位病人患了唐氏综合症,病情严重,但没有其他外国医疗队愿意接收并为他治疗。“我们去到那里后,二话不说就接下来,并很快为他做了手术。”郭海科说,手术非常成功,且效果特别好,病人情况很快好转。
很快,广东医疗队的“仁心仁术”在岛民中间迅速传开了。
有一次医疗队员在某岛国农贸市场参观时,岛民们一看是中国医生,立刻笑脸相迎,送上许多甘甜的水果,表达对广东医疗队的感谢。
除了给岛民义诊、送药,广东医疗队还给当地医生做培训,详细给他们讲解哪些药怎么用、为什么用、有什么禁忌、用量是多少。
此外,广东医疗队还与岛上的医生进行学术交流,带领当地医生进行教学查房,共同为一些疑难杂症患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查房结束后,有多名医师和中国代表团联系,希望有机会到广东省学习深造。
对话大使
我驻瓦努阿图大使谢波华接受南方日报专访畅谈中瓦交往
“听闻广东医生要来 岛民早早报名候诊”
瓦努阿图,是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群岛国家,岛上民风淳朴友善,被誉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地区之一。瓦努阿图同时也是世界上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大多数岛屿没水、没电、没公路,工业落后,物价偏高。更令人堪忧的是当地医疗卫生条件差,全国26万人口,医生却不足30名。中瓦建交31年来,在中国的帮助下,400多名医生先后赴瓦努阿图“送医上岛”,400多名瓦努阿图青年人才被送往中国深造。
后日,第二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合作发展论坛即将在广州开幕,瓦努阿图总理高度重视,率领多名政要前来赴会。中国驻瓦努阿图共和国大使谢波华陪同访粤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
岛国情缘??
不发达但幸福的国度
南方日报:瓦努阿图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谢波华:我是去年8月开始担任中国驻瓦努阿图共和国大使,在这之前从未到过瓦努阿图和其他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群岛国家,共有83个岛屿,国土面积1.2万平方公里,8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这里民风淳朴,被誉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之一。
南方日报:据了解,瓦努阿图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谢波华:是的,这里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岛屿处在原始的“三无”状态,即“无水”、“无电”、“无公路”,医疗卫生条件更谈不上。但从另一方面看,瓦努阿图的经济发展潜力大。一是有着广阔的海域面积,80万平方公里海域是金枪鱼高回流区,渔业海洋资源丰富。二是拥有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那里的牛肉非常好,热带水果丰富多样;三是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全世界唯一一座天天喷发的活火山——亚瑟火山,也有充满了美拉尼西亚特色的原始部落风土人情。
中瓦交流??
400名医生先后上岛送诊
南方日报:第二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合作论坛即将在广州召开,您怎么看待时隔7年之久召开的这次会议?
谢波华:这7年来,国际和亚太地区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合作论坛将围绕“绿色产业”、“经济合作互利性”等话题展开讨论,中国也将宣布帮扶太平洋岛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因此,本次论坛是一次重要的“南南合作”,将推动中国-太平洋岛国两地经贸合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也能加深太平洋岛国对广东的了解。
南方日报:现在是中瓦建交第31个年头,您身为驻瓦大使,可以说见证了中瓦关系发展的点滴变化。
谢波华:1982年,中瓦两国在瓦努阿图独立两年后即建立外交关系,此后,这个被英国和法国殖民统治长达200余年的国家才开始逐渐与我国接触。如今,30多年过去了,两国在高层互访、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等各方面合作都发展得很好。比如在经济上,中国为瓦国援建基础设施,增进农业和畜牧业合作,帮助瓦国培训工程技术人员。这几年来,中国都会定期向瓦努阿图派驻两支中文老师开设汉语教学,目前已经进行了三期,教授了不少学生。
南方日报:据了解,我们向瓦国送医送药也是双方交流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谢波华:瓦努阿图26万人口,目前只有不到30个医生,主要集中在首都维拉港和北部桑托岛,大多数岛上别说医院,连小诊所和医生都没有。从1987年起,中国政府就开始定期向瓦努阿图派驻两只医疗队,一支在维拉中心医院,一支在桑托岛北方医院。一直到今天,大概有400多位医生在瓦努阿图工作过。
广东印记??
华侨成瓦国重要经济支柱
南方日报:近年来,广东医疗界派代表团前往瓦国,带去了不少援助和经验。
谢波华:是的,广东医疗队到瓦努阿图“送医送药”,给瓦国人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听说,今年11月中旬,广东省对外友好协会将率领一支医疗队再次来访瓦努阿图,这支由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眼科医生组成的队伍,将为瓦国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手术和治疗。据说,医疗队即将到来的通告目前已在瓦国国内刊登出来,不少病人已经到维拉中心医院排队报名候诊。
南方日报:瓦努阿图的广东籍华人华侨多吗?
谢波华:广东是著名的侨乡,包括瓦努阿图在内的许多太平洋岛国,都有很多来自广东的华人华侨。目前在瓦华人华侨已经有六七百人,主要集中在首都维拉港和北方最大岛屿桑托岛。他们在当地主要从事批发零售、餐馆和酒店业,为瓦努阿图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商品流通发挥了很大作用,已成为瓦努阿图重要经济支柱。
源链接: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3-11/07/content_7242745.htm
新闻链接:http://news.smu.edu.cn/mtbk/waixuan/2013-11-11/53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