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社会反馈热烈,尤其是文件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的内容,更给医疗健康行业注入强心剂。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李文源
新的政策指导下,健康管理事业该如何发展?管理水平该如何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在健康传播、健康管理中,应该有何作为?为此,39健康网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李文源。
健康科普与健康管理相互促进
公立医疗机构要做好相关引导
健康宣传教育,是用科学易懂的方式将健康保健和医疗常识传播给大众,目的是为了让大众增强健康意识,学会自我健康管理并形成健康生活方式。而健康管理则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它基于健康体检结果,建立专属健康档案,给出健康状况评估,并有针对性提出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健康管理更侧重于监测和针对致病危险因素的评估以促进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李文源指出,健康科普对健康管理的推进作用十分明显,而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都能促进病人及健康人群更好地恢复健康、维护健康,并有效降低医疗支出,节约社会资源。
比如,社区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能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从而使健康管理的认同度得到提高,为社区健康管理提供可能。反过来,社区诊断、健康档案提供了监测数据,为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确立基础数据,也为针对个人的个性化健康科普提供了依据。
同时,社区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也为健康管理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专业人员;健康教育、预防、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定位为健康管理确立了制度保障。这些方面都反映了健康科普在健康管理发展方面存在的强大推进作用。
而在推进健康科普、健康管理的过程中,公立医疗机构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公立医院始终坚持公益性,在健康传播等领域承担着社会责任,所以更要主动、积极、科学地发展健康科普教育活动,比如举办大型专家会诊、下乡巡回医疗、义诊、送医送药、健康讲座等。同时,也要将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在健康科普教育活动当中,在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给不同人群做出针对性指导。
网上寻医问药需求日益增强
专家网上科普与本职工作并不冲突
以往,人民群众主要通过就医、咨询专业医生、阅读健康类报刊等来获得正确的健康信息。然而,随着互联网和医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成为获取健康信息的“新宠儿”, 在网上寻医问药也成为网民一个重要的诉求。
不过,也有人反映,医院和医生平时就忙于治病救人,还要花时间进行健康科普、网上答疑,与医生本职工作相冲突。
对此,李文源则认为,医院和医生做科普工作和本职工作不但没有冲突,而且还会促进医患和谐,大众了解越多健康知识,越有利于配合医生的诊疗,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沟通问题,同时有利疾病康复,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网上健康答疑是一种适应社会潮流而且很灵活方便的方法,但网络医疗服务与传统的看病问诊始终不一样,患者需要自己谨慎估量,医生提供的网上服务也不能替代传统的门诊,”李文源建议道。
此外,虽然现在网络非常发达,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通过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但由于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人们最好尽量从权威的网站和机构获取信息,遇到问题及时就诊。
李文源建议:“健康是每个人最大财富。我们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要坚持锻炼身体,合理休息和健康饮食,增强健康管理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源链接:http://zpb.39.net/bd/131206/4303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