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现医院科技创新水平,加快科技创新速度,进一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在第七届新时代公立医院建设与发展“珠江论坛”暨“珠江创新日”系列活动召开之际,举办了首届“珠江创新系列大赛”——医疗技术及应用创新大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大赛和管理创新大赛。
大赛共收到申报案例154项,通过严格的形式审查、书面评审和决赛现场演示,最终19项医疗新技术、24项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项目、12项管理创新案例成功入围决赛。项目涉及术式创新、技术改良、材料改进,仪器/设备、试剂/药物创新发明以及精细化管理等多个方向,充分展现医院持续不断推动技术服务创新、学科人才创优、运营管理创效与精细化管理体系创建,助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12月17日上午,在第七届新时代公立医院建设与发展珠江论坛暨首届“珠江创新日”大会上,珠江医院将对获奖项目进行颁奖,优秀科技创新转化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仪式也将同步举行。现精选部分精彩参赛项目进行展示,分享前沿创新理念,交流科技创新实践。
一、“医疗技术及应用创新大赛”优秀案例
●流程化精准腹腔镜解剖性肝段/亚肝段切除术
执行团队:肝胆一科 杨剑团队
“肝段为本”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是重要的肝癌根治术式。项目团队率先提出并实践外科医生主导的高质量可视化手术规划,术中创新应用实时超声、ICG荧光影像等多模图像引导技术,流程化、精准实施微创解剖性肝段切除术。相关临床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总结发表在BJS、JACS等国内外高质量学术期刊,并被国家卫健委颁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重点引用。作为执笔专家参与撰写相关《诊治技术指南》《诊疗规范》共8部,在广东省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支持下积极在基层医疗单位普及、推广该技术。
●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
执行团队:脑血管病中心 段传志团队
密网支架技术是治疗未破裂动脉瘤的前沿变革式技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密网支架技术,近三年已治疗442位复杂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率高达98.9%、89.4%,取得了良好预后;死亡率0.8%,明显低于国内多中心研究的1.5%;动脉瘤闭塞率83.3%,高于国际、国内同时期的76.4%及81.4%。本技术现已发表相关SCI论文3篇,在投10篇(SCI),入选2022年“广州地区重大临床技术项目”,相关专利成果2023年获选首届广东省优秀医药成果。
●全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
执行团队:泌尿外科 徐啊白团队
项目团队在大量腹腔镜下膀胱切除+开放尿流改道病例经验累积基础上开展了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术,2018年原创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使用全腔镜下操作创伤小、切口更隐蔽,术后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好。相关技术发表高水平SCI4篇,其中两篇泌尿外科最顶刊《European Urology》(IF 24.3)。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项目1项,南方医科大学临床研究培育项目1项。参与编写2部技术相关论著,参与制定中国泌尿外科学诊疗指南,获得专利2项,于国际泌尿外科高水平学术会议大会发言5次。
●机器人技术辅助难治性癫痫的系统性精准诊治
执行团队:功能神经外科 郭燕舞团队
系统性、严谨的术前评估是癫痫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如无创手段不能明确致痫灶,则需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的方法,埋置颅内深部电极,明确致痫网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项目采用手术机器人辅助颅内深部电极埋置术,过程更便捷、创伤更小、精度更高。癫痫系统化评估及机器人辅助精准诊治技术,使患者可接受药物、手术、调控等全方位治疗手段,标志着珠江医院癫痫中心已成为国内癫痫治疗的一站式诊疗中心。
●经心尖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执行团队:心血管外科 王晓武团队
经心尖心脏瓣膜植入术是将可压缩的人工生物瓣膜加工后装载入固定的输送系统,通过心尖途径将人工瓣膜输送到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位置释放,从而完成人工瓣膜植入,恢复瓣膜功能的一种微创瓣膜置换手术方式,该术式已成为外科手术高危症状重度瓣膜病变患者的替代治疗以及外科手术禁忌患者的首选方案,是作为经股动脉入路瓣膜置换的重要补充,具有风险相对较低、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中长期疗效满意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保留生殖功能的全膀胱切除术
执行团队:泌尿外科 徐啊白团队
项目团队高度关注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术后生活质量提升的强烈需求,应用腹腔镜/机器人技术精细处理并保留性生殖和控尿相关器官和结构,并行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在保证瘤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生殖和控尿功能。立项以来,已为4例患者提供服务,随访显示排尿可控,并保持了术前的性和生殖功能,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手术组,初步成果在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展示,取得热烈反响和关注,提升了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大赛”优秀案例
●自膨式、可回收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项目负责人:脑血管病中心 段传志
团队将既往普通支架辅助栓塞治疗与目前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理念相结合,作为国际首创研发的自膨式、可回收覆膜支架,该覆膜支架的主要由金属支架、不透X线标记点以及覆膜三部分组成,其可回收与自膨方式两大特点,能够在支架置入血管内后,回收并调整支架位置,使得金属支架上的覆膜可以精准封堵颅内动脉瘤瘤颈,同时不影响载瘤动脉上的穿支血流,在促进支架的血管内皮化,促进动脉瘤的愈合同时降低支架置入后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靶向血清M蛋白的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浆细胞疾病检测新技术
项目负责人:检验医学部 周宏伟
周宏伟教授团队开发的基于MALDI-TOF MS飞行质谱平台的M蛋白检测方法具有高通量、低成本、简便操作和高灵敏度等优势,与现行方法一致性达到92%以上;该检测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结果判定模型,可处理大样本数据和输出结果。团队开发了M蛋白检测分析系统,自动获取质谱检测数据并根据智能模型绘制质谱曲线、解析峰图,自动分析和输出结果,并生成分析报告。应用于中老年体检筛查;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的诊断、伴随诊断和预后。
●爱膝康——领先的数字化膝关节康复辅具
项目负责人:康复医学科 樊涛
本项目提供一种基于数字化的3D打印膝关节康复辅具,采用3D打印技术来制作膝关节康复辅具,患者及其家属可通过手机或平板录制膝关节部位的视频,上传至云平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三维建模与自动化设计,患者无需去医院或机构进行人工扫描,摆脱了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成本扫描仪的限制,节约了人力和设备成本。既能满足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案、促进膝关节损伤的快速康复,还能满足患者个性化治疗需求,给予患者更加轻盈、透气、舒适度高的佩戴感受。
●靶向缺血性卒中脑肠轴及炎症性肠病的药物及功能食品
项目负责人:检验医学部 周宏伟
本项目旨在开发一种创新的治疗炎症性肠病(IBD)方法,通过靶向肠道DL-内肽酶和NOD2信号通路,探索含有能够产生DL-内肽酶和调控NOD2活性的食品级益生菌或功能食品,调控人群NOD2的效果。最后开展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探索上述药品、益生菌或功能食品缓解IBD的效果。此外,团队还揭示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由脑到肠、再由肠到脑的因果交互驱动新机制,有望成为卒中急性期治疗及风险评估新靶标;并提出肠杆菌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的用途,以及乳酸杆菌在脑卒中治疗领域的潜在应用等。
三、“管理创新大赛”优秀案例
●构建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岗位胜任力的培训体系
执行团队:组织人事处
为应对医院在人才工作各阶段面临的挑战,在全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构建覆盖不同层级、贯通成长路径的全周期人才引培体系,以高层次人才全职引进、柔性引进、博士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基础制度作为支撑,整合建立珠江新苗、菁英、领军三大人才引培计划,同时配套建立专职科研人才队伍发展计划、人才引进专项奖励计划等近十项支撑项目,形成包括顶尖人才、中坚力量、青年骨干与专职科研队伍等分层递进、协同发展的人才梯队建设核心制度,为构筑人才富集高地、加速释放高水平医院建设发展新动能提供了坚实保障。
●绩效薪酬医护技分类核算与分配
执行团队:经济管理科
项目组创新性提出“分算不分家”理念,即在不改变科室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实现分类分组精细化核算。“分算”:按照医疗、护理和医技各自特点,引入 DRG、RBRVS、PF 等科学考核工具,分别设计不同的考核指标与薪酬核算方法。“不分家”:一是在成本控制考核方面以科为单位进行,将考核结果分别以不同权重与医护技进行挂钩核算;二是设立公共绩效薪酬池,由科室统一进行分配,保障科室公共事务和学科建设。
●以病种精细化管理、低风险病历精准管理、一站式床位管理,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执行团队:医疗保险事务部、质量管理科、床位调配中心
医院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从提高服务效率抓起,实行精细化管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病种精细化管理:提出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把合理诊疗、合理收费有机结合,创新融合DRG评价和DIP付费管理,协助临床专科优化病种结构,提高急危重症救治和优势医疗技术的开展。低风险病历精准管理:针对影响低风险死亡的六个维度,通过精准管理,多维整合,强化质量控制,建立安全防线,减少负性事件发生。“一站式”床位管理:医院在广东省内率先成立床位调配中心,实施“全院一张床”,打破病区床位“各自为阵”的壁垒,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更高效利用。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医院平台优化流程,开展“一站式”智慧入院服务,缩短患者来院等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