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毕业季里
带走了一幕又一幕的定格瞬间
7月的日子里
迎接着一场又一场的紧凑考试
这一刻的你我
回头看看,挥手告别
告 别
【毕业季】
爱要有你才完美
□ 宣传部 王宇涵
青春是一场泅渡。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说的是事物的运动与不可逆。在青春的泅渡里,大学无疑是最惊险刺激的一段。它可以静谧安详,但平静的表面潜伏着难以揣测的湍急水流;它也可以炽热而浓烈,像夏天的风,混杂着各种味道,汗水、梦想、拼搏是它的底色。
六月,毕业。泪水与离别,又夹杂着一种甜蜜的温柔。啤酒、鲜花、西瓜、烧烤是这个季节永恒的元素。朋友说,你看他们个个都穿着正装拿着鲜花,到处拍照,不嫌热?我笑了笑,这是一种情怀,一种青春的仪式,或许以后都不再拥有。《东邪西毒》里有句经典台词:当你不能够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所以,我们怀念与珍惜的,不仅仅是一幕幕定格的画面,还有那些青春走过的痕迹,或浅或深,但无一例外,在某年某月某个时刻,会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隅。曾经最道是寻常的一切,终将成为最美的画面。
我们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不论性别、民族、肤色,各种自由体平等地生活在一起的大世界,那对于拥有着令学子骄傲的男女混住传统的母校,更算得上是这种大世界的升级版,毕竟医科院校情谊甚至不论生死。对“霸气女王”秦琳娜来说,四年时光匆匆,从走入校门时的青涩懵懂,到即将离开校门时的自信成熟,大学过程中的成长少不了好朋友的相伴。同样的人同样的动作,变了的是岁月的痕迹,不变的是真挚的友谊。
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在干净整洁的廊道中,不知道有多少次他们就是这样凑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倾诉着失去和收获。无忧无虑地笑着闹着,似乎因为彼此的相伴,所有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所有的困难都迎刃而解。分别在即,希望有幸被同一个珍贵场景定格下的你我,以后也能珍视彼此,共同进步。
总是到了要毕业的时候才发现有太多事没做,太多话没说。在来不及说再见的毕业季,回头想想,那些一起胡闹,一起高歌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了彼此,回忆似乎都没有了存在的价值。究竟要怎么定义大学兄弟情的珍贵和深刻,大概就是:或许我们曾经因为冲动打过架,或许我们曾经错过了彼此太多,但即将分别的时刻来临,依旧可以彼此肆无忌惮地“冒犯着”,请把你最后被“欺负”的机会留给我,何尝不是爱。
自白
人管学院毕业生邓彬,大学四年都自嘲“单身狗”。大大咧咧的外表下,掩藏着更多内心的思考。
“我这个人其实挺感性的,但越是长大就越懂得了隐藏;又或许是自己真的正在变成一个社会人,不关乎自己就会不痛不痒,不理不睬。毕业早成了离别的代名词,以为早就做好了准备,但真的要拍毕业照了、摆谢师宴了、整行李了,倏然间就不知所措,我又变回了那个胡思乱想、多愁善感的人。顺德毕业照时扔出的学士帽、纵情的欢笑声,在归程的巴士上忽然就沉默了;谢师宴那碗浓酒里哭诉的最真挚情分,酒醒后就再没人公然提起;整行李那天的拖沓与磨蹭,也终是有些无形的东西落下了。
这趟开了四年的列车,这相处了四年的一车厢的人,这催促着下车的鸣笛声,响得心痛,响得不舍,响得无奈……四年,足以刻骨铭心了,谁知道再见又是哪个季节?五年后、十年后,时间久得、生活累得足以摧毁好多东西,但那些记忆,只愿某个契机能再想起来时,会笑。真的,感谢你们凑成了我青春里的最炫彩的片段。那制作精美的毕业册,再相见,望还是你们的音容笑靥。”
TA 说
她说:“遇到他竟花光我所有的运气。”
他说:“她就是我的运气。”
男生叫吴直兴,是南方医科大学2016届毕业生;女生叫熊小梅,他们之间的距离是520公里。
2008年,他们相遇相识,一起约定,大学来到同一个城市,甚至是同一所学校。老天爷给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下子把距离无限拉大,一个在南国都市广州,一个在中部城市赣州。
相恋8年,无法触摸的电磁波,将两颗年轻的心连在一起。她在电话那头,他能听到她的声音;她在电脑那头,他能看到她的容颜;她那么近,又那么远。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泡馆,一个人漫步在校园的小道上。她所在的城市下雨了,可他却不敢问有没有带伞,因为他怕她回答没带,而他却无能为力。
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全世界好像都是你;你在我身边的时候,你就是我的全世界。虽然远在千里,但是他知道,他们的心,从未远离。
大学4年里,只要一有假期,他们就会去到对方的城市。厚厚一沓几十张车票,记录了他们行进的16000多公里。
他开玩笑,8年抗战都胜利了,我们也不远了吧。直到有一天——“你出来,我到了!”2015年,她来到了他所在的城市。4年的时光,他们将所有的思念化作了彼此的激励。正如他对她所言:两个人在一起,就应该让彼此都变得更加优秀。
她说:我继续学业。他说:我要去工作。时光在继续,而爱情的故事,也在继续。不同的是,距离近了,人长大了。
【回忆顺德】
要向前走,总是得先告别
□ 第一临床医学院 周如宁
2016年7月15日,来到顺德校区第674天。考完了三联考的最后一门课,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只觉得鸡蛋花格外的香,天格外的蓝,凌云塔和虹桥的倒影格外温柔。宿舍的楼道里都是大家进进出出、搬搬抬抬的吵闹声——就好像,600多天前,我们搬进来时候的情景。
2016年5月9日,来到顺德校区第607天。在我两年“运动员”的生涯即将结束之际,终于在我最钟爱的球场上拿到一块金牌。如果说学霸们的“泡馆”是图书馆的话,那我应该是综合馆吧。在这个只有七片场地还有一大面西向落地窗的羽毛球场,我有过许多一个人练球的下午,我带着我的队伍夺回了失落了一年的“新生杯”亚军,我还遇到了我想要珍惜很久的朋友们。这项运动,还有这一群朋友,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纯粹的快乐,也教会了我许多:比如坚持、乐观。
2016年4月16日,来到顺德校区第584天。教班主任的十周年庆,我听到了许多前辈们的故事。回想起刚入学时毛遂自荐想当“学习委员”,却被师姐纠正到应该是“教班主任”;从一开始的懵懂不知,到今天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各项班级的教务工作;我不后悔选择了教班主任这个职位。我深知,我的努力能够为大家带来方便;我感激,一路上有老师、伙伴们的帮助,有同学们的包容。“你说,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也像师兄师姐那样回顺德参加座谈会?”“嗯,我应该会很想回来看看这支越来越壮大和团结的队伍。”
2014年12月24日,来到顺德校区第105天。平安夜,作为医学生的我第一次亲手结束了第一只实验小动物的生命,有恐惧,有难过。一想到今后的学习中还可能需要结束许多实验动物的生命,我想,只有让自己在每一次的实验中都有所收获,每一步的操作都准确恰当,才能让它们的生命具有价值。
2014年9月17日,来到顺德校区第7天。在大学里的第一个生日,按惯例地收到了爸爸妈妈的一封亲笔信。“希望你勿忘初心,只有这样你才能坦然面对最终的结果。”开始踏上漫长的医学之路,可以说是达成了我在高一时便怀揣的梦想;而顺德,则是我为梦想奋斗的起点。
2014年9月10日,我来到了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开始我的大学生活。
常常听师兄师姐说,好好珍惜在顺德的时光,回到本部之后你会十分怀念。然而,当我们身在时间之中,却感受不到时间之快——这样一眨眼,在顺德度过了600多个日夜。无论是否后悔没有好好珍惜,或者是每每把回学校当成“回村”般的与世隔绝,终于还是快到了我们与顺德说再见的时候了。米兰·昆德拉说过:“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然而,要向前走,总是得先告别。虽然离开了顺德,但是我们会带着学过的知识走下去,带着父母的期望和朋辈的友谊走下去,带着回忆走下去;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带着梦想,走下去。
这样看来,告别便不是伤感的词,而是又一次崭新的出发。
那年我们,青春正好
□ 第一临床医学院 吴燕妮
2014年,那是我们入学的年份,那年的我们,青春正好。
2016年,这是我们离开顺德的日子,看着曾经无数次吐槽的食堂,突然间觉得它的饭菜好像也挺好吃的样子;看着每天上课必待的春华秋实,突然间觉得这里好像不经意间留下了许多的回忆;看着此刻在电脑前的自己,突然间觉得……
上课说,绩点是它的最好验证
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开始还能十分专心的听课,后来慢慢地开始不由自主的走神、打瞌睡,偶尔还会偷摸地在桌子底下刷票圈。直到期末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的考前复习,我才明白什么叫做“考前预习”的说法。还记得,当时的自己,没日没夜地反复看着老师给的PPT,对着课本上画的密密麻麻的重点反复背诵。在进考场后打开考试网页的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挂科”的风险,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对考试的恐惧与后怕。
大一下学期,经历过一个学期的担惊受怕,绩点“摇摇欲坠”后,不再如同原来那么放肆。而是好好地做好预习,课上即使走了神,听不懂老师说的内容,课后也刷PPT,做习题,考前提前一个月安排复习计划。付出了才会有收获,虽然绩点不算高,但是至少不难看。
再看看如今每周都几乎满课的自己,虽然时间很挤,每天也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是,每天晚上在脑海里“放电影”的时候,发现自己这一天没白过,知识虽然不能全部记住,但是大致要点已经拿下。
班级说,见面不再是擦肩而过
刚到学校的自己,脑海里各种少女梦,特别是青春文艺片里的那些姐妹团的场景。然而,现实是,200多号人一起聚在大教室里点名,辅导员安排事情,20分钟后各回各家。一瞬间感觉自己被文艺片给涮了,说好的姐妹团呢?
随后的骨干竞选里,我当上了生活委员,加入了一个新的小集体里,大家开始为工作而联系,渐渐地,彼此之间多了玩笑,多了调侃。每周必做的查卫生,因为不停地刷存在感,大家之间也熟络了不少。每次检查到来不及做卫生的宿舍,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小妮大人,绕我们一命,下次保证光亮整洁!”“妮妮,要不要吃点零食呀”,还有一次一个宿舍门口贴着“学霸已死在屠猪倌,请手下留情[跪拜]”的纸张。
我们从陌生人,变得不再擦肩而过。我想,日子,应该是最有利的优势吧,存在感刷多了,总会有的。
官微说,是我最不愿割舍之一
官微,对我而言,是我唯一一个想要坚持做下去的东西。
一年的时间里,写稿,改稿,编辑。甚至于我的舍友都在说,“妮妮,你不该是理科女,你一定是填错志愿了!”即使看起来如此枯燥的工作我依旧还是很喜欢,因为自己学的是医科,很多时候面对的都是一些专业、学术、刻板的内容,生活很枯燥,也很平常,而多了文字,可以写自己想写的随笔,可以拍自己认为漂亮的风景,可以通过“秀米”编出自己想要的“奇迹”……
两年了,就这么在我们还没来得及好好收拾自己的时候就过去了。与其继续煽情过去,不如好好珍惜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