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艾”发声 共享生命
青春健康之“艾”行动征文大赛顺利举办
12月1日是“世界防治艾滋病日”,为将“认艾”、“防艾”的观念深入大学生群体中,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生活,由医院管理处主办、预防医学社承办的2015年青春健康之“艾”行动征文大赛于近日顺利举行。本次征文比赛以“关爱艾滋病病人、正视艾滋病传播”为主题,共收到以“预防艾滋病”、“平等对待艾滋病人”、“向防艾工作者致敬”等有关艾滋病主题的文章共27篇,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本报节选了部分优秀作品,以飨读者。(文/郑普生 刘陶欢)
那一天,我听着小艾在唱歌
□ 中医药学院2015级中医学 马睿
“我想我应该是一朵死去的花/不然怎么就盛开不了了/我想我应该是黑夜的孩子/不然怎么就那么害怕阳光……”初听《涩》这首歌,觉得是一首迎合大众的忧郁民谣,听过就抛之脑后。
如今,我从小艾口中听到《涩》,才明白:有一个群体,他们被称作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他们听到这首歌会哭。
不去体会的,永远都是未知;不去了解的,永远都谈不上理解。对于艾滋病毒(我叫它小艾),因为这些天的资料接触,我已不再陌生。它从黑夜中走向我,有血有肉,好像一个孤儿,无辜又孤僻。情感丰富、易做傻事,心上总飘着灰色的绝望。它像是一种人格,感染就意味着将这些特质一并吸收内化。
小艾走近我,低低望了我一下,就找了个房间的角落蹲着去了。是啊,我和它对话,必须选在一个房间。因为人类世界大得可怕,它无处藏身。它害怕人群驱逐它,也害怕自己感染人群。
我蹲在它面前:“也许我可以帮你。”小艾抬头一脸茫然,它试图张口说话,却迟迟吐不出一个字,憋得满脸通红,眼睛红红的,然后哗地一下泪水涌出来。我已经读过它的故事:身世背景以及身不由己传染他人的苦衷,便知道它心里头苦,反倒不知从何说起。
“眼睁睁地看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被我而毁,我害得多少人因绝望而轻生,却无法自我了断……”小艾委屈地直流泪,却没有底气放声大哭。
那一瞬间让我想起河南艾滋病村里那个闷闷玩耍,身体疼了就回床上睡觉休息的小男孩。成年人的委屈有语言、文字甚至暴力,小孩子的委屈只有眼泪。
“小艾,我知道你终生都会因为自己的可传染性而憎恨自己。但是,现状已经无法改变了。和你一样,感染者们大多会为自己感染者的身份而羞耻,下半辈子的所有光明与未来都化作半生惨淡。可是既然知道无法挽回,为何不能让余生与喜乐相伴呢?我知道这很难,但是这样做是最对得起自己的。”
“我想你是对的。”小艾擦干泪水的眼红红的,暂时收起了自己的悲伤,“给你唱一首我最喜欢的歌吧。”
“……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一只萤火虫/在每一个夜晚都会有光明……”
小艾唱歌时十分认真。我不禁想象:阳光洒在大地,也洒在它的身上,把它的歌声和笑容全都染成了金色。
也许有一天,小艾会成为一只萤火虫,在暗夜里发着光,温暖一个个在黑夜里孤独的同行者。就如同每个投身于宣传防治艾滋病的志愿者一人提一盏灯,在黑夜里伴着夜行者走一程。也许有一天灯盏会越来越多,也许,天就亮了呢。
那时候,我们一起唱一首歌吧,在阳光下、雨露中的幸福里。
面向阳光,无谓哀伤
——读《艾滋女生日记》后有感
□ 中医药学院2015级中药制药 周琦纯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初秋,天真烂漫的女大学生朱力亚在一家音像店邂逅了来自巴哈马的留学生马浪,一段异国情缘就此展开。然而,短暂的幸福甜蜜是许多年后朱力亚心里的痛。痛苦的根源是一种人人都惧怕的病毒——HIV,朱力亚被医院诊断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所有的幸福、希望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孤独和绝望。
人们的非议和躲避让朱力亚跌入了万丈深渊,而年迈的父母让她选择了生存,万般无奈的她开始了流浪生活。也正是在流浪生活中,她亲眼目睹了许多比自己更加不幸却比自己更加坚强的人。于是朱力亚渐渐地找到了生命的支柱,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为了警示当代的大学生朋友,警示社会,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媒体公开自己的病情和身份,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敢于面对公众坦言自己艾滋病情的在校女大学生。
大学,这原本无比美好的年华里,朱力亚却遭遇了人生巨大的不幸,她的懊悔值得我们深思。当我们踏进大学的校门时,那一刻,我们的内心是欢呼的。我们想象着大学里的自由,向往着美好的未来。而在拥有这一切自由的同时,最重要的应该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朱力亚是勇敢而又坚强的。她在最痛苦的日子里,克服了自杀的心理,并最终投入到服务艾滋病事业的行列中。而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艾滋病患者选择自我结束生命?有多少艾滋病患者心理扭曲而走上了报复别人的道路?又有多少艾滋病患者每天自暴自弃,苟且生活?病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健康的心态,没有面对生活的勇气。
大学生常常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而往往因为这些问题,让很多大学生茫然甚至走上歧途。心理太脆弱、承受能力太低、容易屈服和放弃……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学生身上。什么才是真正的绝望?什么才是真正的坚强?比起朱力亚承受的,我们所面对的又算得了什么呢?小小的挫折不应该成为我们人生的绊脚石,即使是灾难我们也不能让它成为生活的无底洞。
拥有青春年华的我们,应当像马一样驰骋千里,而不应该打着自由的幌子去放纵,去堕落。
正处于花季时期的我们,应当有磐石那坚硬刚强的意志,而不应该在现实中屈服,在困境里茫然。
正享受着明媚温暖阳光的我们,应当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用自己的爱去回报这个世界,去温暖这个世界。
即使生命赐给我们太多不幸,那又怎样?面向阳光,无谓哀伤。
无言之“艾”
□ 中医药学院2014级中西医临床 李雅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心中充满爱,也渴望被爱,可是他们的眼神里更多的却是孤独与绝望,因为,大多数的人们对待他们的歧视甚至是恐惧。孤独与冷漠,又是谁的错呢?
艾滋病,并不是被大多数人误解的那样,它的有效传播途径仅限于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不包括一般的日常接触:如共同进餐、握手、拥抱等是不会传播的;它也不一定是致死的,只要早发现,积极治疗,还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存活时间也是较可观的。也许是宣传的缺乏,让他们习惯了无言的冷漠,而无言下的歧视,带给艾滋病患者的是更多的痛苦与绝望。
向零艾滋迈进的第一步,也许是消除歧视吧。如果人人都谈“艾”色变,歧视与逃避,又何来战胜一切的信心与勇气。央视曾反复播出的公益短片“永远在一起”中,彭丽媛与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一起弹琴、唱歌、画画、踢足球,蹲下来为孩子们系鞋带。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国家卫生计生委防治艾滋病宣传员彭丽媛用实际行动呼吁更多的人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用真心的陪伴代替冷漠的逃避,一幅幅画面胜于千言万语,给予了艾滋病患者无尽的温暖与希望。
如果全国没有关爱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的认识高度和行动力度,向零艾滋迈进的愿望就会落空。很幸运的是,社会各界对艾滋病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不仅仅各省市都拥有艾滋病的免费志愿咨询检测点,国家在艾滋病方面也有“四免一关怀”等关注艾滋病的政策,同时各组织机构也积极投身防治艾滋病宣传的工作当中。保护艾滋病患者隐私、求学、就业等正常权益。消除歧视,人类或许基于此能跨过这段艰辛的斗争史,奋斗出最好的结局!
只有敢于面对,才有资格说超越。2015年我国提出要将艾滋病人数控制在120万,全世界都在为遏制艾滋病而共同努力着,那鲜红的红丝带就是所有奋斗最好的见证。一根15厘米的红色丝带,交叉折叠成一个倒V字,象征着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别上“红丝带”的胸章,代表为一起战胜艾滋病而努力。零艾滋,需要的是齐心协力。
你忍心让那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神在无言的冷漠下黯然失色吗?他们也是疾病的受害者,同样需要社会成员的支持。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关爱莫过于不歧视他们,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希望未来,在你我他的共同努力下,每个人脸上都能洋溢着最天真最温暖的笑容,没有了歧视,没有了恐惧,没有了艾滋带来的种种苦痛。千千万万的关怀,足以融化无言的冷漠……
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观《谢谢》有感
□ 护理学院2014级护理学(助产) 申乔乔
艾滋病作为一种尚无法治愈但可预防的疾病,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向世界蔓延的猛烈趋势。如今,当提起艾滋病时,除了HIV等医学名词在我们的脑海一晃而过,我们还能想到什么?危险,绝望,还是死亡?
我想到了温情。大约是08年,我第一次看到了《谢谢》这部电视剧——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春天,因为一次错误输血而感染上了艾滋病。独自养大春天的妈妈尽其所能为女儿去营造一个远离世间苦难的童话世界。妈妈告诉春天说她的血是“天使的血”不能随便让别人看到,所以即使流血也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自己处理。在妈妈的关爱下,春天比任何人都开朗,她会心疼母亲,又很会照顾患痴呆症的爷爷。“牙刷和指甲剪绝对不用别人的,自己的也不能借给别人。流血时拿妈妈准备的毛巾擦血,然后放进塑胶袋里拿回家。跌倒流血时绝不接受别人的帮助。”这是春天每天必背的内容。当她小小年纪却懂得用单纯善良的心去接受世故冷眼,当她抱着舍不得吃的汉堡跑去分给那些视她为怪物的同学时,当她在危难之际让妈妈先救别的孩子时,当她得知自己得了艾滋病为了妈妈的健康离家出走时,当她知道吻不会传染和妈妈互相亲来亲去时……你还在怀疑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有天使吗?
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约有350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许其中很大一部分艾滋病毒感染者像春天一样是被动、无辜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害者。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艾滋病人像春天那样幸运呢?我们必须看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歧视:就业歧视、就学歧视、就医歧视等等。在世界预防艾滋病日,世卫组织曾提出了“倾听、学习、尊重”、“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等响亮的口号;在荧屏上,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公众人物为“反对歧视艾滋病人”进行各类公益活动;在街道的宣传栏上,我们也会看到“抗艾滋,反歧视”等鼓舞人心的标语……我们似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为什么直到今天艾滋病歧视依然存在?艾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的冷漠嘲笑与讥讽。
“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天黑时我们仰望同一片星空,虽然没有天生一样的,但在地球上我们是一样的”。艾滋病人一样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一样有为梦想奔波的权利,一样有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力,一样有表达声音的权力……即使一开始就不幸,他们也有权利努力与命运抗争。
是的,小春天和她的妈妈,她们与世界小心地相处,就只想和大家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防艾背景】
据广东省疾控中心数据,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全省累计报告现住址在广东省的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为4141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5480例,累计报告死亡13734例。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居全国第五位。
2002年广东开始检测出首例学生艾滋病患者,13年后,学生感染者剧增至630名,男男同性传播快速上升,经男男同性传播最小的感染者年仅12岁。15-19岁组占报告病例的比例从2000年的1.3%增加到2015年的2.6%。专家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仍然十分欠缺。
在2015年11月召开的广州市教育局艾滋病防治形势与政策全员宣讲会上了解到,截至2015年6月30日,全省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10例的学校分别为中山大学15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4例,华南农业大学13例,华南理工大学12例,暨南大学11例。据疾控人士称“这五所高校艾滋病例多有一个原因是其学生基数大”。
【防艾科普】
你必须知道的十条防艾知识
1、目前艾滋病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2、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
3、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4、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危险。
5、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7、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8、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9、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10、艾滋病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因此积极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防艾工作】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青春健康”艾滋病防控工作回顾
——9月18日,我校获批广东省2015年“青春健康”艾滋病防控项目学校,项目由医院管理处牵头负责。
——10月8日,学校医院管理处在全校印发《南方医科大学开展“青春健康”艾滋病防控项目工作方案》,校长余艳红批示:“要发挥我校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及医疗特色,创新性做好学校青春健康艾滋病防控工作”。文件明确了学校有关部门的分工任务,以“因地制宜、体现特色、讲求实效”为原则,组建青春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一级为学校青春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二级为学院青春健康教育指导小组;三级为青春健康教育学生社团组织。
——10月8日,选派三名学生参加广东省高校第三批项目学校青春健康培训班,培训将“参与式”的活动理念贯穿全程,以游戏、情景剧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同伴教育、社会性别与性少数群体、防止性骚扰和性侵害、预防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校园艾滋病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和训练,让参训师生对于青春健康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10月14日-18日,进行顺德校区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认知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48份。问卷以艾滋病“国八条”为蓝本,添加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内容充实,涉及面较广。
——10月15日,邀请岭南伙伴社区支持中心负责人李小米到校主讲“性,安全,艾滋病之认性小讲堂”,获得广泛关注。
——10月26日,“艾滋病知识教育暨医生面对面”讲座举行。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何浩岚担任主讲,介绍了作为抗艾一线医护人员的亲身经验,同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艾滋病病理及防治手段。共有300名学生参加此次活动。

——10月29-11月15日,选派学生和作品参加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高校青春与梦想预防艾滋病系列活动,包括“魅力讲师”之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主持人大赛、“青春与梦想”微作品创作大赛。
——11月3日-12月1日,为迎接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举办青春健康之“艾”行动征文大赛,全校学生踊跃投稿,反响热烈。
——11月29日,学校领导和部分师生踊跃参加在广东工业大学举办的2015年广东省高校 “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
——12月1日,由学校医院管理处主办,红十字会顺德分会协办的以“关艾反歧,为艾奔跑”为主题的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举行,顺德校区400多名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为艾奔跑”的环校园跑步宣传活动与游戏互动来呼吁大家反对歧视艾滋病人,加强对艾滋病人的关爱。

——12月1日,在图书馆开展宣传主题为“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的画报展览,吸引了广大师生前往浏览。
(文/郑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