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报》数字版链接:nfydbao.cuepa.cn/index.php
我校成为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本报讯 (通讯员/张雯)近日,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批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我校申报的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基层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得批准。
据悉,“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基层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实施的“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之一。该计划的实施旨在推进中医学(含民族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工作,做好中医学专业院校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促进中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本次确定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42所,改革试点项目82项,其中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9项,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42项,面向基层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21项。
多个集体和个人获省“五四”表彰
本报讯 (通讯员/南宣)近日,广东团省委及省学联对2014—2015年度广东省共青团系统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我校共获得八项荣誉,分别是:南方医院惠侨科何湘军、珠江医院骨科中心林荔军荣获第十七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中医药学院团委荣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南方医院门诊部团总支荣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珠江医院机关团支部书记李静娴荣获“广东省优秀团干部”称号;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旭龙同学、南方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许优沁同学、护理学院宋林霞同学荣获“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会荣获“广东省优秀学生会”称号,中医药文化社团及生命启航青年会荣获“广东省优秀社团”称号,人文与管理学院李昶昭同学、2013级肿瘤科研究生潘常惬同学荣获“广东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2014年,校团委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成才需求,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深化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团务工作者争当优秀共青团干部、广大团员青年争当优秀共青团员、基层团组织争当优秀团支部的良好局面。
201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首场演出
舞剧《恰同学少年》震撼上演
本报讯(本报记者/翟畅)5月14日,中国歌剧舞剧院大型原创舞剧《恰同学少年》走进我校,为201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南方医科大学专场拉开了序幕。
舞剧《恰同学少年》以近代鸦片战争之后,救国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中华民族踏上一条充满悲壮、艰辛的复兴之路为故事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以青年毛泽东为中心的一群热血青年形象,展现了他们在求学立志道路上的艰苦奋斗历程。
除《恰同学少年》外,本年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还将有一场京剧表演走进南医大的校园。
图/张小平
【责任文化大家谈】
谈谈高校思政教师的“三种意识”
□ 马克思主义学院 邓学源
2015年4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厦门大学时谢绝了大学生题词的请求,仅以赠言代替,因为题词违反“八项规定”。由此可见,人的社会地位可以不同,个人影响力也有差异,但是对于责任的担当却是一致的。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年初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之后,召开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座谈会,他提出: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一定要树立“三种意识”即责任意识、阵地意识、问题意识。作为高校教师,尤其是站在思政课的讲坛上,我们所面对的群体是大学生,我们言传身教承载着重大的责任。
责任意识
——端正思想,激发思维活力
大学生在高校的教育、学术平台上展开专业学习,而思政课则是坚守着意识形态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政治素质教育的重担就落在我们这些思政课老师的身上。思政课教材的内容多是总揽全局、提纲契领,如完全按教材体系授课,则明显对如今求新、求变的大学生吸引力不够。但思想政治教育不容疏忽,面对这种不易教授的课程我认为应该结合时事,结合真实案例,通过讨论分析加深理论理解,这也是我为什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原因。通过学生的发言,我们可以去发现、纠正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端正学生的思想。我们有责任通过各种方式去启发思维、激活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是灌输,而应当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悟。
阵地意识
——时刻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
现在的青年思想趋于活跃,颇具批判精神,他们也不再是老师说什么就信什么,大胆质疑正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但这就对与他们直接接触的老师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给学生传递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就应该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让它尽量生动、有吸引力。我们的立场必须坚定,要在面对学生提出的、存在着的各种问题时都能给出观点清晰的解答,并将其引导至弘扬主旋律、尊重多样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向上去。每个时代的主题都不同,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都在改变,我们要以动态的方式去传达静态的理论,并且不能模棱两可。我一直认为政治理论课是最难讲好的课程:要讲好,首先我们自身得做到真信;要讲好,我们必须能够做到将政治学、历史学、国学、哲学、经济学等内容融会贯通;要讲好,还必须将教材理论与社会关切紧密结合。只有做到这几点,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坚守自己的阵地,树立阵地意识既是一个教的过程,更是一种学的体验。
问题意识
——对问题不是给出标准答案
《意见》给我们提出了“回答广大人民群众(包括高校师生)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阐释清楚”的要求。我十分喜欢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比如有一次学生问到“为什么我们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但目前贫富差距还是越来越悬殊”的问题。问题提出后,思考和回答的不是我一个,还有其他学生也乐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做的是倾听他们是如何思考的,最终归纳整合再给出我的分析。而且往往我们的回答不一定都能让提问的同学满意,这也没有关系。因为最重要的不是我是否能给他最满意的答复,而是让他有了疑问,并激发出兴趣去自己寻求更完善的答案。我希望在尽量给出解答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思政课的内容其实很实际,我们只是在用更哲学一些的方式将现实问题阐释清楚。
人有两种责任,一种是对自我人生的责任,一种是对自身之外的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是个人的事,他人无法分担。而我们谈论得更多的是第二种责任,发起关于责任的讨论往往能于集体中产生正能量,加深对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自我定位。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更应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基础上,担当起对大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两项目获省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提升计划立项
本报讯 (通讯员/孙岩)近日,从省教育厅获悉,我校两项目喜获首批广东省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提升计划立项。全省首次评审获准立项的项目仅有15项,我校是唯一一所同时获准两个项目立项的高校。
由校长余艳红牵头申报的《广东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格认定体系研究》获首批广东省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提升计划立项。该项目研究以现实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引,努力构建一种程序简单、公开透明、科学准确、广泛适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格认定体系,获得评审专家一致认可和好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海峰申报的《广东省高校助力成才卫生人才专场公益招聘会》同时获准立项。
我校将以此次广东省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提升计划项目立项为契机,深入做好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格认定体系研究工作,摸索出一套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综合认定体系工作方案,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场招聘会,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梦想和社会价值,推动我校资助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两项高校德育创新项目获得立项
本报讯 (通讯员/陈潘)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15年省级德育创新项目立项结果》,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姜虹申报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发展变化及其教育引导》,学生处处长张超申报的《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获得项目立项,两项目同时列入2015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2015年省级学校德育创新项目由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组织开展,申报内容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领域的前沿动态,着力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突出问题,突出原创性、开拓性、实践性。
学生处去年提出了以项目化推动学生工作发展的思路,立足于学生工作的系统性总结和前瞻性研究,在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建设、思政德育项目、大学生资助项目、辅导员团队建设项目、学生工作课题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性进展,有效提升了我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我校获评省创建“平安校园”优秀学校
本报讯 (通讯员/南宣)近日,省教育厅、公安厅对2012—2014年度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平安校园”创建考评情况进行了通报表彰,我校被评为创建“平安校园”优秀学校。
本次考评是对自2012年发动 “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以来的首次验收,全省共134所高校参评。考评工作经各高校自查自评、省组织书面评审和现场考核检查、省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审核等工作程序,确定了35所高校为创建“平安校园”优秀学校,中山大学等86所高校为创建“平安校园”达标学校,并对创建考核未达标的13所高校进行了通报批评,提出了强化整改的要求。
我校将以此次创建考评为契机,切实把“平安校园”建设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总体部署,全面落实学校党委“平安校园”创建主体责任和党政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工作制度,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大力推进“平安院系”、“平安年级”、“平安楼栋”、“平安寝室”、“平安家庭”等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马骊当选广东省女教职工风采人物
本报讯 (通讯员/王亚琴)5月14日上午,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女教职工年度风采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广东省工会大厦举行,我校马骊获选“粤木棉杯广东省女教职工年度风采人物”。
本次评选由各直属学校推荐1名在本职岗位上有出色表现、能代表本单位形象的优秀女教职工,并拍摄专题视频短片,在省教科文卫工会网站上分批进行展示,活动共推荐出32位杰出的女教工代表。
马骊,我校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导,从事T细胞免疫识别与活化、抗结核感染免疫研究。2006年获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南粤优秀教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当选为广东省妇女“十二大”代表。
我校举行第三期名师工作坊
黄巧冰: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
本报讯 (本报记者/黄瑶)5月5日下午,我校第三期名师工作坊在枫林堂黄鹤厅举行,本期名师工作坊邀请到我校“年度本科教学优秀教师”、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黄巧冰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黄巧冰教授用她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何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她在与青年教师们交流互动的过程中,细致详尽地解答了大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将多年来教学的心得体会娓娓道来。
“教学永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青年教师要学会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 黄巧冰建议,老师要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你可以学到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譬如,可以用病人的案例、新闻事例或一个游戏作为一堂课的开头,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循序渐进地提醒学生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从而留下悬念。
黄巧冰教授是我校“医学课程整合教学综合改革”、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病理生理学》的负责人,是国家级精品课程《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建设者之一,参编了全国多部教材及其辅助教材的编写工作。她于2014年获评我校第一届“年度本科教学优秀教师”,2010年被评为南方医大优秀教师,2007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2002年获军队育才银奖,2001年获评总后优秀教师。
我校代表队获省红会应急救护比赛第一名
本报讯 (通讯员/张强 梁嘉杰)5月10日,广东省红十字会2015年应急救护选拔赛在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落下帷幕,我校代表队斩获比赛第一名。
比赛由广东省红会主办,来自省内各高校系统共12支队伍参赛。我校派出的代表队由唐锴鹰、易国仲、李戈、赵颖和潘放五位学生选手组成。经过理论知识问答和救护技能场景演练等环节的激烈角逐,我校代表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娴熟的急救技能取得了大赛第一名,并将代表广东省参加7月份在南京举办的第三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