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二期(9月30日)第四版

时间:2025-09-30

点击:

2025级新生军训汇演震撼登场

9月30日,学校2025级新生军训成果汇报大会在顺德校区举行。学校副校长杨海文,武警广州支队参谋长蒋明上校,学校相关部处室负责人、各学院党政负责领导、各书院执行院长、辅导员、教师代表出席大会。

来源:党委宣传部 保卫处(武装部)青年传媒中心 校团委宣传部

文:柯佳 刘靖 王沛

图:夏涛 龚杰 李婧雯 黄蔚麟 戴嘉聪 王沛 李睿 巫双

大会在迎校旗的庄严仪式中拉开帷幕。分列式表演中,各学院方阵队列严整,步履铿锵依次通过主席台。在科目汇报表演中,各方队依次展示了刺杀操、擒敌拳、基础战术、战地救护等科目。大会为军训汇报表演优胜方队、轻武器模拟射击优秀射手、轻武器模拟射击团体竞赛获奖队伍等优秀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此次军训训练内容丰富,既有基础军事训练和拳操科目,还有轻武器激光射击模拟训练、应急救护培训以及3公里拉练的全新项目。

杨海文勉励同学们,希望大家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始终怀揣爱国之心,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收获与成长

军训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它教会了我团结,也告诉了我如何独立,我不再因初入表演方阵而担心,也不因离开亲友而慌乱,真正的成长,正是在这不断的告别与相遇中,将集体的烙印化为内心的力量。

——基础医学院 尹文轩

军训是对意志的磨练。烈日下,无数次定格抬腿,从摇摆到挺拔,汗水砸在地上,砸出的是纪律与坚韧。而紧握钢枪的拉练,让疲惫的脚步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军训很短,但正步踏出的节奏与枪身的重量,已成为难忘的记忆。

——药学院 冯一涵

我们在绿茵草地学习战术动作,在教官的指导下从稚嫩走向娴熟。每一滴汗珠都为青春的热血而闪烁,每一句口号都是南医学子的铮铮誓言。我们以迷彩为甲,凭信念为盾,勇敢挑战,坚毅前行。

——第一临床医学院 黄蔚麟



乡野间的青春答卷

——学校博士医疗队大别山地区三下乡纪实

今年暑期,学校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张原英带领学校“健康中国·医路同行”博士医疗队,与校内外医疗专家、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志愿服务队以及光山杏林医院等走进河南省信阳市大别山革命老区开展义诊宣教、健康科普及社会调研活动。

为期12天的大别山之行,队员足迹遍及光山县、罗山县、潢川县7个乡镇村落,为当地2000多名群众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累计发放价值20余万元的药品等医疗物资。

来源:研究生院

精心组织 备足“医”靠赴乡野

为进一步筑牢革命老区“健康底座”,补齐基层医疗短板弱项,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组织召开筹备工作协调会,认真总结近年来省内双百行动义诊宣教工作成效及新疆喀什地区、四川甘孜地区暑期三下乡活动经验,同时根据前期针对大别山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此次三乡下活动基本工作方案。

抵达信阳光山后,博士医疗队与校内外专家一道同光山县卫健委等政府职能部门、光山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光山县杏林医院展开深入交流研讨,共同把脉大别山革命老区基层医疗现状,为后续义诊服务靶向施策提供科学指引。张原英指出,为革命老区服务责无旁贷,使命光荣,希望通过义诊将健康知识和关爱传递给更多群众,为提升革命老区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贡献力量。

情暖基层 优质服务零距离

此次大别山义诊活动,以信阳市光山县为支点,覆盖光山县、罗山县、潢川县等7个乡镇。面对持续高温天气和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队员们保持着极高的工作热情与专注度,始终坚持将医疗服务与健康宣教相结合,针对复杂问题及时开展多学科会诊分析,竭力解决当地问诊群众的医疗难题,力求为革命老区群众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队员们分别从皮肤创伤救治、中医学、心内科与重症救治、创伤骨科、公共卫生与预防等专科门类为就医群众提供了诊疗和指导。针对地区常见疾病在提供诊疗、用药指导的同时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科学康复方案和预防保健指引,并将遇到的典型个案和诊疗建议及时总结反馈给当地村医和镇卫生院,为患者的后续诊疗提供参考指引。

生死时速 医者本色显担当

7月20日,医疗团队在光山县殷棚乡开展义诊活动时,一名约70岁阿婆突发胸闷气促、头晕伴双手颤抖,博士医疗队宋俊毅闻讯立即赶赴现场。

经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并结合患者既往情况,宋俊毅博士初步判断其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且不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可能”。现场医疗队员迅速协作,实施紧急救治措施,患者症状得到初步缓解。医疗队和当地卫生院争分夺秒,多方联动将患者转往光山县人民医院。宋俊毅全程陪同并与接诊医生交接患者发病经过及已实施的急救措施,为后续精准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每次抢救都是与死神的竞速,看到患者转危为安,就是我们最美的勋章。”这场跨越乡、县两级的无缝生命接力,生动诠释了医务工作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也为基层应急救援协作提供了暖心范例。

心系老兵 走访慰问续传承

义诊期间,博士医疗队深入退伍老兵家中开展送医送药、走访慰问工作。

在曾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家中,医疗队成员认真聆听老兵参军入伍的故事,仔细了解当下生活状况和身体情况,并送上入户诊疗服务以及精心准备的慰问品,表达对老兵及家属的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亲属家,队员们为家中长者开展体检式义诊,耐心解答他们关于健康的各种疑问,用专业的医疗服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对老兵的关怀与尊重。

在走访慰问时,医疗队了解到一位瘫痪在床的患者,生活十分困难。队员们立即前往为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根据病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为患者及家属普及康复护理知识。

追寻红脉 凝心聚力启新程

建立在大别山区的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孕育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新四军第四支队、新四军第五师和大别山游击队等红色力量,还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传奇。义诊期间,队员们在工作之余陆续到当地的红色革命遗迹参观学习。

此次医疗“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医学教育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更是“健康中国”战略在大别山革命老区落地生根的具体行动。义诊虽然结束,“医校地”协同联动的长效合作机制悄然建立,“带不走的卫生网、医疗队”将医疗帮扶工作从“输血”转向“造血”,从义诊诊疗到健康宣教,从疾病筛查到技术帮带,每一项工作都将成为点亮革命老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在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上,红色信仰与青春行动在大别山地区形成闭环,大别山精神在青年人身上有了具象模样,从“勇当前锋”到“医疗背包的青春冲刺”,让冲在最前的勇气有了新时代的打开方式,信仰因此生生不息,赓续血脉的青春长征奔流不止。

博士医疗队队员为山区群众提供服务

我校博士医疗队师生合影


踏遍丹霞寻百草

大学生突击队员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把县镇村广袤大地作为创新创业的沃土、锻炼自我增长才干的试验场,通过实际行动为我校“双百行动”贡献力量,暑假期间,我校开展了以“青春助力百千万、踔厉奋发建新功”为主题的“笃行计划”社会实践活动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共有169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社会实践团队和2000余名学生奔赴全国各地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来源:校团委

暑假期间,中医药学院“丹霞寻百草——探寻岭南中草药,赋能乡村振兴”青年突击队立足专业特色,落实高校结对县镇“双百行动”要求,围绕野外药用植物采集、标本制作、科普服务等内容,前往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晁志教授、张宏伟副教授等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攀越长老峰、阳元山等险峻地貌,开展沉浸式考察。茜草科植物对生叶和托叶的特征、桑科植物枝叶折断处渗出的白色乳汁、大戟科植物精巧如杯的花序,都成为鲜活的教材。大家系统辨识了200余种药用植物,制作出近百份兼具科研与教学价值的精美标本,亲手建立首份丹霞特有种药用数据库,绘制《丹霞南药资源分布图》,筛选出8种适宜仁化推广种植品种,同步开发“林药轮作”“富硒栽培”技术包,为后续建立“一镇一药材”示范区提供种源与技术双支撑,助推韶关南药产业带建设。

丹霞山中草药博物馆是我校与丹霞山管委会共建的产学研基地核心载体,也是广东省“双百行动”在韶关仁化县落地的标志性成果。突击队成员协助博物馆面向公众开设“本草辨识”“毒性植物警示”等互动课程,设计技术培训(如中药种植)、健康义诊等功能。未来,博物馆将以丰富的标本资源和沉浸式展陈解码世界自然遗产的药用基因,使深山药用植物从学术标本升级为公众可感知的文化符号。

晁志教授带领同学们识百草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