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促进学生培养国际化,我校与葡萄牙里斯本工商管理大学(ISCTE-IUL)合作举办“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博士学位项目”以及“医药卫生管理硕士学位项目”的基础上深化合作,2013年再次携手启动“中葡本科交换生项目”。目前已有四批交换生共17人,分别在2014年-2017年秋季学期赴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学习。其中2016、2017年秋季交换生中,有4名同学成绩优秀,综合能力突出,获得当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5名同学获得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海外课堂项目”补助。
另外,2016年,为进一步深化我国与匈牙利在教育、科技、文化、外交、经济等相关领域的合作交流,培养一批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根据与匈牙利政府合作协议,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选派了一批优秀在校生赴匈牙利攻读相关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我校卫生管理学院2015级就读经济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险)专业的朱玉灵,有幸成为其中一名被选派的学生,前往匈牙利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进行学习。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些同学们在异国他乡交换学习的感受吧。
(供稿/卫生管理学院)
感受别样的学习体验
触摸里斯本
出发前,我都在疯狂猜想:这个十六世纪无比威风的航海巨人,能给我讲一个什么故事?
生长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中国,我以为自己是渴望燥热的——拔地而起的高度和一日千里的速度。相比之下,今天的里斯本是位阅尽沧桑的蹒跚“老人”。除了期待,我更多的是担心。一个甚至耐不住外婆唠叨的人,要如何同这位陌生的“老人”共处呢?
而生活,它远远给出比我预想还要更加精彩的答案。
第一天在安置好所有的行李之后,我坐在窗边的书桌前休息。
突然,飘来一阵温柔而悠远的钟声。我打开窗望去,天井的尽头是里斯本湛蓝的天空,几只鸽子闲庭信步般飞过。任凭阳光从窄窗中照亮脸庞,感觉自己就像维米尔画中的少女。那一刻,是里斯本在对我微笑。我决心卸下心里的包袱,用每一处感官体会这个城市。
这里没有高楼。街两旁的房子都有些历史了,有些被刷上了彩色的墙面,通往家里的是吱吱的木楼梯和一把像要打开宝箱的长柄门钥匙。石块铺成的人行道被来往的人踏出高低错落,它不允许你穿累脚的高跟鞋,也不许你匆匆忙忙地赶路,除了穿一双舒适的平底鞋漫步在沙沙作响的落叶上,好像没有更适合的搭配。葡萄牙人应该很多年没有对柏油路动刀子了,在路的边缘甚至可以看到年轮一样层层的堆叠,我甚至好多次在这里踏空。路上除了普通到极致的小轿车,就是引擎轰鸣的摩托车。与其期待一辆呼啸而过的香车配美女,不如从街头各种奇奇怪怪的铺子和教堂里寻找惊喜。
眼睛所见不足以满足我,我寻求亲触感。征求别人同意后,我触摸过柔软的大波浪自然卷发,也触摸过玉米粒一样硬硬的非洲小辫,还有那些看起来毛茸茸实则非常磨砂质感的胳膊。我去学冲浪,从认清大海的力量,到畏惧,再到从敬畏中想要征服它,就是从感受长板的重量,感受冰冷刺骨的海水,无数次被大浪拍倒,再无数次挣扎着走向浪里的过程。海浪告诉我:“你的体魄应该更强健,你的心应该更勇敢。这是勇敢者的游戏。”
里斯本慢悠悠地,有时候也会古老而残破,但这一切却一点儿都不惹人生厌。我想,这是它赐予我寻求答案的时间,它让我看见本地人可爱而善良,十分感谢我们初到里斯本,接待过我们的所有人。两位可爱的好友,把招到的出租车让给我们的女士,十分有耐心的葡国老师,教会我上地铁不要着急的老爷爷。即使是调皮捣蛋的一大群小子,也给乞讨者投下硬币。我们时常说,人们应当抛弃世俗的偏见,真正做到平等相待,相互关爱。走过了更多路,见过了更多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之后,我意识到,真正的成熟应该是温柔相待。
“Don't judge, before you try it.”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信条,在里斯本的生活得到了佐证,我很感恩,因为这四个月的生活超出了我的期望。不论是某个你没去过的地方,还是某件没做过的事情,或者是某个并不了解的人,别轻易给它下定义。它可能比你想的好,也可能比你想的糟糕。但是又怎样呢?不能因为预设而阻拦我探索世界的脚步。我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此时此刻,我想不起从前和未来,我只享受当下。这个“老人”坐在摇椅上,摇摇晃晃的给我讲了个长长的故事,我希望这个故事没有结尾。
(文/邱雁行)
我的匈牙利留学生活
不知不觉,现在已经是我通过匈牙利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来到匈牙利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学习的第三个学期了。
从亚洲大陆的广东来到欧洲大陆的布达佩斯,历经13个小时的飞机。遥远的距离,陌生的国度,意味着我将在匈牙利开始一场新的人生旅程。对于生在广东、长在广东,也不曾出过远门的我来说,这里的新事物让我充满期待与好奇,这里的未知与陌生也让我感到紧张与不安。办完签证和各种手续,从南方医科大学来到匈牙利求学时,这里已经开学半个多月,很多科目也马上进入期中考试,这就意味着,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慢慢适应,必须马上调整好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相较于国内,匈牙利的学习模式相对自由,没有学校老师督促,没有辅导员提醒,没有父母突击检查。自由的学习模式也就要求要有高度的自律性,才能顺利通过课程考核,达到毕业要求。
虽然无人监督我们的学习,但得来不易的选派机会,让我十分珍惜在这里学习的每一分每一秒。有早课的早上,我一般7点起床,8点准时上课。中午连着上课,没有午休时间。下午没课的情况下,我一般会去图书馆找个地方默默看书。在这里,有很多学习场所可以选择。首先是机房,你可以在这里免费用学校电脑学习一整天;其次是学习书桌,每一个位置都有台灯,插座插口,座位也很舒适;要是累了,还有榻榻米可供选择,你可以躺在榻榻米上休闲地看书;此外还有讨论小方桌,你可以和你的小组成员小声讨论,一起完成你们的小组任务。如果图书馆找不到位置,还可以选择到学校里的咖啡厅,点上一杯拿铁,一块苹果派,静静地进行一天的学习。
舒适的环境给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学习生活条件,但这里的全英文教学模式对于我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我需要多一些时间来调整自己,争取尽快赶上这边的学习进度。学业上如果有不懂的,我们一般会组织一些小团队进行讨论,讨论后还不懂的,则会发邮件向老师寻求帮助。
初到此处,我感到有些压力——来自学校的:能否按时毕业;来自社会的:能不能找到好的实习,好的工作;来自自己的:好好学才能对得起自己千里迢迢来这里求学。这些压力的存在不免让我有些紧张,但也是这些压力的存在,让我有了更加努力的动力。
努力之余,我也充分利用在这里的时间更多地领略国外的风土人情,开拓自己的视野。
有着匈牙利居留卡的我们,能够自由进出欧洲大部分国家,不用另外办理签证。学校在春季学期有一个星期的春假,在秋季学期有一个星期的秋假。我们可以利用这两个假期到法国、挪威、瑞典、荷兰等稍微远一点的国家旅游。如果只有三四天的短假,则会选择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地。旅行让我们的大脑得到放松,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旅行之余,我也注重身体锻炼。拥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因此,我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参加游泳、滑冰、爬山等,既结识了朋友,也充实了自己在匈牙利的留学生活。
一年多的匈牙利留学生活,充满趣味和挑战。匈牙利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是一个契机,让我真正鼓起勇气,学会独立生活和面对未知。在这过程中,我不可避免要面临一些挫折。面对压力和挫折,我退缩过,但是,生活用它的方式告诉我,面对挫折,逃避只会让事情更糟;只有直面挫折,迎难而上,才能走出困境。在这里,我面临着未知,也收获着风景和感动。
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学校和学院提供的交换机会,让我得以开拓视野,不断成长。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
(文/朱玉灵 刘肖琴)
新生活 新挑战
转眼间来到葡萄牙已经几个月了,回想起一年前从得知交换生项目,到报名面试选拔,再到准备各种繁琐的公证材料四处奔走,曾有人说交换回国后大三课业负担很重,也有人说在国外会很不适应……导致自己的犹豫,甚至有了想要退缩的想法。但最终,我经历了13个小时的飞行来到亚欧大陆的最西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就要开始了。
当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学习氛围之后,道听途说的困难,不如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知道。真的很庆幸,自己做了最正确的选择,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此次交换,我一共选择了四门课程,课程的安排是较为紧凑的。刚开始上课时,比较忐忑,不会的专业性生词查完就记在笔记本上,久而久之老师频繁提到后就都记住了。在这几个月的学习时间里,需要积极主动,因为光靠课堂上的时间远远不够的。一方面,我们的英文能力还需不断提高,课堂上有些问题的理解会有所偏差;另一方面,国外的课堂喜欢布置一些需要提前阅读准备的案例,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最后写成报告,所以在上课前必须预习一下案例,对老师上课的内容有所准备,在小组讨论时有话可说。国外的老师一般不会时刻督促大家复习课业,但老师们都十分乐于帮助学生而且非常有耐心,所以不懂的地方我们要及时主动找老师沟通。
ISCTE-IUL是全球有名的商学院,很多教授都是有着十分丰富的企业运营经验。“Organization Model”的课程内容比较像国内的“管理学”的课程,虽然有很理论性的内容,但通常是老师上一节课,小组讨论案例一节课,小组展示的时候大家一起互动一起解决问题,促使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如果你不认真准备,就只能当这节课的旁观者了。
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下,换来的是我们比以往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在与别人组团队的时候,老师一般要求一个团队最好有不同国籍,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中寻找相同之处,慢慢就能克服讨论时不好意思开口的问题,学会主动参与讨论,和团队进行合作。
这一趟旅程已经过去了一半,你若问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也许是学习的多样化,也许是生活的独立性,也许是学会挑战自己,也许有了更多独特的体验和经历,我想用“不虚此行”四个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文/张雨桐)
为迷茫的自己找到了答案
在ISCTE-IUL的学习可以说是挑战和收获并存了。因为英语听力水平需要不断提升,一开始不太适应英语授课,而且老师的英语还带着各种口音,这也会给全英上课增加难度。
我选了4门课,虽然平时课还是挺轻松的,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不多,但是有些知识老师只会提及一下不会详细讲,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就要自己课后查找资料。因为语言的困难,所以每一天的课我都会课后再把课件看一遍,把笔记整理好,才能比较好地掌握,不然课上听得似懂非懂的,过后很容易遗忘。
有些课程是需要小组进行分析、讨论和准备展示。在Data analysis这门课中,我们三个人和另外两个外国同学组成了小组,按照老师的要求,找了一篇关于Dataanalysis的文章,分析文章里数据的来源、收集方式、分析方法和得出的结论等等。不得不说外国学生在收集、搜索资料方面的确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小组成员聚在一起讨论了两次,分配好每个人的任务,基本也就是自己一个人找资料和分析。因为抽签,我成为了展示的那个“幸运儿”,这对于我真是很困难。在国内做展示的时候,在台上多说几句话都说不流畅,更何况是用英语来说。虽然我的两个同伴跟我说,如果我真的觉得做不到,她们也可以替代我。但是,我还是坚持自己来,即使展示的时候我直冒冷汗、腿也在微微颤抖,展示也不太尽如人意,但是我还是为自己感到一丝欣慰,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肯定会走得更好更稳。
来这里之前,我有很多犹豫,但是我想,或许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打破自己日复一日的生活,有时候能够让我们为当下的迷茫找到答案。
(文/梁键彤)
葡萄牙里斯本街头/黄卓敏摄
匈牙利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的各式学习场所/朱玉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