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19年第一期(1月15日)第二版

时间:2019-01-16     点击:
新闻摘要: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名单,中医药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西医结合外科教研室主任李义凯获首批“岐黄学者”称号。 为推进中医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旨在通过全国遴选100名岐黄学者和10名中医药首席科学家,充分发挥...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名单,中医药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西医结合外科教研室主任李义凯获首批“岐黄学者”称号。
   为推进中医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旨在通过全国遴选100名岐黄学者和10名中医药首席科学家,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壮大支撑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本次百名“岐黄学者”遴选,广东省共7人入选。(文/张雯)

 

【岐黄学者】 李义凯:不盲从,坚信自己,持之以恒

 

 

 

李义凯于1995年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博士毕业后到南方医科大学(当时为第一军医大学)做钟世镇院士的博士后,也是我校的第一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入站后,李义凯在选题和研究方向上并没有紧跟潮流,去做当时很热门的诸如细胞凋亡和离子通道以及基因等研究,而是在钟世镇的指导下,选定了脊柱推拿最焦点的研究内容:手法的客观化和解剖形态学基础。因为推拿和整骨学科在当时还基本属于经验医学,缺乏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李义凯认为运用解剖形态学分析将其进行客观化是一个有深远影响意义的研究方向。博士后期间,李义凯主要是进行脊柱推拿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发表了二十余篇研究论文,研究成果得到了学科界的认可。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李义凯始终牢记导师的要求:推拿是一种动作,故其手法必须建立在力学的原理上;治疗的对象是脊柱,推拿术式的设计,必须符合人体解剖学结构规律。
   由于这些研究紧密结合学科的焦点问题和临床,从1998年申请中标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来,李义凯至今已经中标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内容基本围绕脊柱推拿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他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论文30余篇;出版了在学科界较有影响力的专著《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第一版和第二版)《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和《软组织痛的基础与临床》等。
   李义凯1979年入伍,在新疆空军某部服役多年。艰苦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他坚强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解剖学研究面对的是人体解剖结构,而生物力学研究多是用大体的新鲜标本,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超出常人的心理耐受能力是无法从事这方面研究的。
   同时,钟世镇给予李义凯的影响很深远,从来到第一军医大学第一天起,李义凯就发现每天第一个上班到办公室的人是钟老师。勤奋是他对老师的第一印象,也是取得成功和成绩的基本要素。这促使李义凯时时提醒自己要努力工作,不能懈怠。从入站到留校工作至今二十多年来,李义凯只要有空,晚上和周末都会到办公室或实验室工作。除了繁重的教学工作外,他还要承担南方医院和第三附属医院中医正骨科的临床工作,这些日常的医疗和教学工作占用了他的绝大多数工作时间,科研工作只能在晚上和周末以及假期的休息时间进行。
   除了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外,李义凯还主编了2部全国统编教材,并为本校的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和针推专业的学生讲授《中医骨伤科学》《推拿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和《针灸推拿的解剖学基础》等课程,李义凯讲课风趣幽默、结合临床案例丰富生动,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好评。
   鉴于二十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高超的医疗水平和深厚的业界名望、斐然的科研成果,李义凯不负众望,经学院及学校推荐、网上初选、会议遴选、现场答辩、人选公示等程序,获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的“岐黄学者”称号。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相关政策,希望创造有利于领军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更好地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李义凯进行解剖科普讲解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深港澳台学生对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的认识,教育部面向各高校在校港澳台学生开展了“民族情·复兴路”主题征文活动。1月8日,征文活动的颁奖仪式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我校中医药学院2018级中医制药专业香港籍学生吴梓佳的作品《新时代中国路,我们也在路上》荣获三等奖。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港澳台侨办公室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承办,全国共有114所高校共推荐征文2273篇,从中评选出一等奖2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51篇。同学们用文字记录了其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的所见、所闻、所想,抒发了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与贡献者的真实感受,表达了同学们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心声。
(文/孙俊川、熊清清)

 

新时代中国路,我们也在路上


□  中医药学院中药制药一年级    吴梓佳


   21年前,母亲和父亲,还是一人在这头,一人在那头,尘封着的记忆是随着父母往来的书信打开的。
   父辈书信往来的年代,交通不便,相隔两地,彼此的思念与牵挂全凝聚在那一笔一字上。1997年,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日后两地交流日益密切,香港同胞陆续回乡探亲,我们的港澳台来往内地通行证,是我们亲切的回乡证,香港与内地,本就同根同源,同生同气。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转眼间香港已经回归祖国21周年,21载风风雨雨,21载翻云覆雨,回归祖国的21年来,多少辛酸,多少喜悦,都让香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国两制”的政策实施下,在内地政府有力的支持和帮扶下,在香港同胞的热情接纳与包容下,香港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呈持续平稳发展,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香港俨然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这都是与国家政策分不开的,是跟我们一起团结协作,共创美好家园的心所分不开的。
   香港的回归,已经是过去式,站在中国新时代的大地上,我们有更加深远的眼光。以前联系两地的交通工具只有火车,时间路程上存在不足,不少港人表示与内地的交通往来不方便,如今,2018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靠外国人打造中国的铁路,中国人有能力,有技术,打造属于自己的铁路交通。如今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达到世界之最。高铁的发展,拉近了城市的距离,也拉近了我们的心。9月23日,香港西九龙高铁首发通车,让珠江与香港,成功进入一小时生活圈。这不仅仅拉近了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更是展现了当今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高峰。
   西九龙高铁的开通,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出行,当然,处于中国新时代,我们所受益的远远不止于此。9月1日起,随着《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实施,让我们可以持居住证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权利。更深层意义上,我们与内地的居民存在的差异日渐缩小,越来越多身边的港人前来内地发展,就业,读书,生活,虽有制度的不同,文化的不同,但依然无法阻挡本是同根同源的我们中国人的心。香港的中小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文课是普教中,走在路上也能听到小学生们用普通话交流,内地文化也越来越多被港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来到内地,开阔了自身就业发展,打通香港与内地的技术研发生产链条。
   居住证的签发,无疑对于我们这些在内地学习生活的港人来说意义非凡,这不仅仅方便了我们生活就业,也在一定程度增强了我们的国民身份认同感,让我们融入到国家社会生活层面。
   说到西九龙高铁,居住证的签发,有一项不得不提的便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大湾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香港年轻人就业发展的地方,越来越多香港年轻人投身这里,扎根这里,共同为祖国的繁荣稳定发展注入香港力量。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主席李培表示,新政策将有助香港同胞更好地融入内地生活,更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有利的营商环境,在出行、银行金融业务等方面都更为便利。不少香港年轻人选择在大湾区就业,这是大湾区的魅力所在,一起共同在大湾区实现每个人心中的梦想。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释放开放的力量,昂首迈进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高唱凯歌,砥砺前行;为全面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加速经济要素流动,激发创造新动能。
   2018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69周年也是改革开放的第40周年。1978年底,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出,改变当代中国国运的改革开放大幕就此拉开。40年来,改革开放如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40年弹指一挥间。临海,偏居一隅的闭塞之地,亦凭借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在沉淀和发展中破茧成蝶;40年,是临海艰辛与曲折、奋斗与拼搏的40年,也是临海光荣与梦想、灿烂与辉煌的40年。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40年来,每一位中国人见证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到一个大都市,人们远赴海外谋生,远离乡土;现在,每一个来深圳的人,都是新的深圳人。40年以前,那个年代充斥着动荡与不安,奔波和辛劳,正如我的外婆,19岁便离开了家,参加革命,上山下乡,远赴海南。如今,改革开放已经40载,带给我们的是人民经济富裕,生活安稳,幸福安康的繁荣现象。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没有完成,每一位中国人都不能忘记我们的强国梦,我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中说,中华民族的昨天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我们各民族自己的梦。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广大海外侨胞有着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作为千禧时代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共同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远远不可能只是靠想就能实现,作为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中年轻的队伍,我们要发挥我们的行动力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于我而言,选择来内地修读中医药课程,希望学为所成,回报社会,服务人们。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文明五千年,世世代代相传,古有神农尝百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现有屠呦呦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先贤为我们留下丰富的中医药知识,为我们开辟中医药文化的先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传承和发展祖先留给我们的至宝呢。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中医药文化也与时俱进,人们不再苦于熬制中药的繁琐,现在,一味味的中草药被制成散、药丸、颗粒,中成药大大解决了人们的烦恼,也为中医药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肩负着中国梦,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两岸同胞一起携手,共创欣欣向荣的美好面貌,共享新时代带给我们的幸福感。
   新时代已来临,我们也在路上,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需要我们不忘初心,共同努力,跨越中华文明五千年,跨越两地隔绝的100年,跨越改革开放的40年,跨越昨天,同心协力,共筑中国梦。
   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

 

 

 


学生艺术团加入顺德区文艺志愿者总队


   本报讯  (通讯员/丁津)12月27日晚,由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主办的文艺志愿者文艺晚会在顺德演艺中心音乐厅举行,现场座无虚席。我校艺术团器乐队以一首《音乐迷彩》拉开了晚会的序幕,他们以7种不同的乐器奏响动听的旋律,赢得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为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顺德区文艺中心成立文艺志愿者总队,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区内、外文化艺术人才,壮大区文化志愿者队伍。目前文艺中心文艺志愿者总队设立了4个公益性分队,包括我校学生艺术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顺德区老年干部大学艺术团、顺德百姓艺术团。

 

 


顺德校区举行迎新年升国旗仪式

 

 


   本报讯  (通讯员/高兴)12月29日,我校顺德校区举行了迎新年升国旗仪式。校团委领导,各学院辅导员以及顺德校区全体学生参加了仪式。

 

 

 


珠江医院《父亲以外》获“广东医生”微电影大赛奖项


   本报讯  (通讯员/伍晓丹)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系统第三届“广东医生”微电影大赛颁奖大会举行。珠江医院微电影《父亲以外》荣获二等奖,微电影故事原型、主演——神经外科副主任、介入治疗科主任段传志获最佳男主角奖。
   微电影《父亲以外》是根据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介入治疗科主任段传志的真实生活片段改编,旨在向所有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生,与在背后默默支持与理解的家属致敬。
   本次大赛共收到来自全省各医疗单位选送的96部作品,所有微电影的导演、编剧、演员都是“广东医生”。大赛共评选出特等奖1项,特别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30项,最佳组织奖、最佳单项奖、大众最喜爱奖等奖项若干项。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