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20年第十三期(12月15日)第四版

时间:2020-12-17     编辑:林茵   点击:
新闻摘要:清风应许韶光意,梦回总忆故里新□  20级生物医学工程  杨七艳   清风几许,韶光无意,梦回故里,处处新意浓。  昔日的羊肠小道幻化成一条条笔直铁轨,曾经的高山长水飞架了一座座凌空长桥。岁月碾过黄土红尘,芳华洗尽,留下的是一番旧貌新颜。   西南的大山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其中也包括了我。孩提时,连绵起伏的大山阻碍了家乡与外界的交流。那时,我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便是那条细长蜿蜒的泥泞小路。峰回路转,...






清风应许韶光意,梦回总忆故里新


□  20级生物医学工程  杨七艳


   清风几许,韶光无意,梦回故里,处处新意浓。

  昔日的羊肠小道幻化成一条条笔直铁轨,曾经的高山长水飞架了一座座凌空长桥。岁月碾过黄土红尘,芳华洗尽,留下的是一番旧貌新颜。

   西南的大山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其中也包括了我。孩提时,连绵起伏的大山阻碍了家乡与外界的交流。那时,我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便是那条细长蜿蜒的泥泞小路。峰回路转,如果足够幸运,隆隆慢摇的拖拉机,哒哒慢行的马车,尚可一见。那时的我们,连坐上马车都是奢求。偶尔,好心的叔叔愿意用马车载我们一程,挤在装满麦秆的车兜里,我们学马儿叫,吆马儿行,常常为此高兴上一整天。星月斗转,我仍清晰记得那时的下雨天,因为一到下雨天,门前的那条大河就会像一条巨龙一般凶猛,要想到达学校,我们别无选择地得接受它的撞击、撕咬。有时,还不得不让父母背着过河,因为一不小心,它就会将我们一口吃掉。此时,那条泥泞小路也成了染缸,鞋子、裤子、脸颊,都会被染上泥黄。要是不小心跌一跤,那简直就成个泥人了。放学回家后,我总是偷偷爬上别人家新起的平房,踮起脚跟伸手触那日暮夕阳,凝视天空,好久好久,任思绪飘向远方。

   长大一点,几辆新奇的机器驶入家乡,从前的泥泞小路被拓宽,还铺了一层黑乎乎的东西。后来,工人师傅说“那叫沥青,是国家给我们铺的。”“沥青,好美的一个名字呢!可为什么是黑色,而不是青色的呢?”懵懵懂懂的我不禁发问。没过多久,路就铺好了。当时的我们,只知道在上面跑来跳去,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只知道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会深陷泥潭险滩而痛苦挣扎,再也不用担心碎石刺破鞋底而嗷嗷嚎叫。道路刚修好不久,家乡又出现了几辆奇特的车,妈妈告诉我,那叫“班车”。每次,当县班车驶过,我们都会像一群被捅了窝的蜜蜂,飞奔,追逐,全然顾不上那团黑气,直到车身消失在转弯处。

  再大一点,家乡又来了一帮工人,他们在村子旁建起简易房,和伸到天空的云梯车日夜工作。终于,一座长桥神奇飞贯在了两山之间。竣工那天,我站在长桥的这端,任凭它带我到任何地方。没多久,那桥梁上驶来一条绿皮“巨龙”,轰隆隆,轰隆隆。那时的我们常常以放牛为借口,爬上山顶,立在视眼最开阔的地方等上好久,有时候车上载的是人,有时候车上载的是煤。常常在想:绿皮车上的人都是从哪来?又要到哪去?那些煤又被运到哪里?外面的人也和我们一样用煤火烧饭吗?望着驶见山洞,驶向远方的绿皮车,我不免心生出去看看的念头。

   时过多年,国家又用她那有力的笔在我的家乡勾勒了一条优美的弧线。自此,一条通往世界的高铁线路凌空架起。那天,我终于登上那神往已久的高铁,看着窗外变幻的风景,但等不及我清晰辨认,窗外已然又是另一番景致了。我像活在了电影里,每一帧都足以让我欢呼雀跃。

   早些年,瓦是乡村的外衣,早年乡下没有通电,在漆黑的房顶上,只有几丝亮光通过瓦降穿进来,大风乍起,风就带着瓦一起私奔。村里老人总是嘱托孩子不要在屋檐下玩耍。而今,瓦下的孩子都一代一代长大,离开了瓦屋,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国家脱贫攻坚落实到村,精准扶贫落实到户,乡村也脱去了那层破旧的瓦衣。现今,家乡的瓦房都幻化成了几层楼的平房,人们不用再担心瓦与风私奔。村里大小事务,老人都会聚在屋檐下,聊天说笑,还时常露出那缺了半口的牙。小孩也都经常在屋檐下嬉戏玩耍,好不热闹!曾经,偷偷爬上别人家平房的女孩也已入住新房。站在自家楼顶,看那朝阳初生,我似乎也懂得了自己作为青年的使命。

   爷爷常说:“你们是幸福的一代啊!”以前的我并不能理解爷爷这话的含义,如今,我算是明白了些许。是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家乡的路,越变越多,越变越宽,越变越快。可这变好了的又何止家乡的路呀?还有家乡的瓦屋,家乡人的生活,家乡长大的我啊!而我能同家乡其他孩子一样,沿着这一条条道路奔向远方,奔向理想,那不正是因了我身后的这个国家变好变强了吗?而她为我们铺平的又何止那蜿蜒崎岖的山路, 她为我们铺平了所有的险阻,让我们有机会走出大山,去逐梦,去求知。

  此时,远在他乡求学的我,梦回往事,梦回故里,总觉明月清风,羊肠堑成空,西南大地卧盘龙。夜话故里多少事,富强梦正浓。





有家便成乡


□  20级助产学 陈彤


   爸爸戴起眼镜坐在灯下,翻看着厚厚的志愿填报书。翻动书页发出的哗哗声,妈妈在一旁来回的踱步声,成了小小房间里的紧张协奏曲。

  “闺女,咱能不填外省不?万一真给录上……”

  “这有啥的,填了还不想给它录上啊,我巴不得呢。”我气冲冲打断。

  “不是,这离开了家乡,什么都没那么方便嘛,你这自己一个人也没人照应……”

  “诶呀,你们别管我,这是我的选择。”

  ……

  回忆起填报志愿,出省和留下永远是无解题,在爸妈这里,家乡此时便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理坐标,偏离了坐标,也就走出了家乡。父辈的家乡太简单了,它们有着特定的模样。一座老房子、一条大黄狗,最好门前点缀一抹绿油油的田地,便成了家乡。对他们而言,千山万水不及这一处扎根。

  可社会发展实在太快,快到我们新一代来不及将家乡的模样刻在脑海里,它们便早已换了又换。兜兜转转,在父辈的教导和时代的打磨之下,我们这一代也在寻找着我们家乡。我本以为家乡是爸爸妈妈从小逼着我一遍遍背下的家庭住址,本以为家乡是那一个亮着灯等我的大房子,但后来家庭住址随着房子的不同而变化,常常亮灯的那个房子如果少了爸妈也会是无光的盒子。然后我才知道,家乡是家在的地方。无家不成乡,有家便是乡。

  我从小是在那满是扬尘的家乡摸爬滚打着长大的,我有幸见过门前绿油油的田野随季节换上一套又一套的衣裳,有幸追着晚风踩过村子里最后一片水泥地,看着门前的大黄狗和它一起慢悠悠地走向岁月的那头。后来我慢慢长大,回市区上学,每个寒暑假的优先级愿望还是跑回那个温柔的小村子。跑回去拉拉奶奶的手,数一数她多长出来的每一根白发;去池塘边吓吓在散步的小鸭子,把它们统统赶进水里才善罢甘休;再摸摸刚刚出生学着吃草小黄牛,听爷爷讲水牛和黄牛的区别……

  但是事物总会随着时间,在孩子的脑海变个模样。在城市里踩着沥青马路慢慢长大的我渐渐不能接受奶奶家门前的泥土总是爬上我的小白鞋,和小伙伴们追着最新电视剧的我不再愿意听奶奶讲珠江台里的家庭伦理剧,见惯了干净可爱的宠物狗的我不再喜欢脏兮兮的大黄狗。我和家乡的距离,被我亲手拉远着。这个拉远的距离不止在我们家,同时也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不得不面临的现实困境。在大城市发展的孩子不愿意回家,家中的老人孤独无助。乡村发展滞后更是让村子里的娱乐设施缺乏,留守老人的现象逐渐突出。

  一直以来,国家在发展的同时也关注着农村的发展。从新农村建设的多次提出到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的慢慢开展,农村的面貌也慢慢发生着变化。农村脱贫的同时也给一个个小村子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拉动了人口的回流。

  奶奶家门前的泥泞被沥青马路替代,田野不再颜色单一而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实现农业多样化,展现了色彩斑斓。满地乱跑的小鸭子被客商承包,保障了农户的收入。乡间的道路也开始有了小汽车奔跑的身影。我不再要勉强自己换去去小白鞋,不再要为通讯交通而发愁苦恼。人们愿意回来,人们愿意留下来。我脑海中小村子的样子逐渐被慢慢抹去,换上新的画布 。但是当我看到奶奶在摇摇椅上的温和笑容,看到身旁围坐着的亲戚朋友,我便知道,这就是家乡,这仍是家乡。

  今年的国庆遇上了中秋,八天的假期我还是选择了回家。于我而言,家乡是那500多公里的距离,是一张高铁票加一张高铁票,是辗转奔波,也是最后收获的那一顿自家的团圆饭。于我而言,有家便成乡。新一代的我们要寻觅的,要回去的家乡不只是那不变的坐标,更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不会改变的,那一抹属于家的温情。







此心安处是吾乡

□  20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赵莹

  苏轼有言:“此心安处是吾乡”。家乡,是灵魂的归处,是心灵的安放之地。家乡承载着的,是浓浓的亲情和乡情。乡,因家的存在而成了家乡。家之所在,心之所安。家乡,寄托着游子的愁思。游子在外,总是分外地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的风景,想念乡音,想念家乡的种种事物。

   南医大的龙舟静静地停靠在景湖岸边,总使我忆起儿时家乡比赛划龙舟的热闹场景。“嘿哈”“嘿哈”的口令声此起彼伏,眼前所见却是大人们的大腿,视线被遮挡。我也想看划龙舟。忽然两只大手直接将我抱起,爸爸将我骑在他的脖子上!视野忽地明亮起来,只见龙舟上的叔叔们整齐划一地摇着船桨,江上划过一条条白浪。我兴奋地揪着爸爸的下巴晃来晃去,爸爸边喊“哎呦哎呦”边用大手扶稳我。小时候觉得划龙舟热闹好看,如今怀念的却是骑在爸爸肩膀上玩耍的快乐时光。  

  初到南方医科大学,便被这碧瓦红墙、金色飞檐的古朴建筑所吸引,绿树红花、塔湖相伴,美景如斯!然而他乡虽好,独爱吾乡。我爱家乡的慢时光,爱家乡质朴的人。喜欢躺在农田边的竹椅上,听虫鸣;感受清风拂过脸颊,对着夜空数星星;喜欢家乡人互相分享自家种的水果蔬菜,互相串门聊天喝茶。好想我的家乡……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中国人无法长久地离开家。所以,总会隔一段时间就建立一个节日,给自己一个回家的正当理由。” 中秋与国庆双节同庆,堵车之严重便见证了在外游子归家之心切。当我只能在高速服务区过中秋夜时,心中难平失落与孤寂之情。凌晨两三点望月思乡,原来是如此难受。想家了,想家人了。想念家里热乎的白粥,想念一家子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分月饼,用方言唠嗑,一起说说笑笑。  

  近期习主席的汕头之行使整个汕头都沸腾了。看到家乡登上新闻头条,心中甚是雀跃。看到大家喜气洋洋迎接习主席的照片,真希望自己也能在现场感受到那份欣喜。好想回去,再次从公车的第一站坐到最后一站,再和那位不相识的可爱的奶奶唠唠嗑,再看看汕头的街景,看人来人往。  

  一想起家乡,心里总会泛起一阵温暖。家乡,在我迷茫无措时一直支持着我孤寂的心。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和家乡

□  20级康复治疗学  凉秋

   什么是家乡?现代汉语词典对此定义为“自己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可我又想,难道只有儿时长大的地方,才具备家乡的性质吗?一般而言,离开的,思念的,才叫家乡。若从未离开,也就无所谓思念,只不过一处住所罢了。家乡,是避风港,是疲惫时的一缕温暖,是颓丧时的一股动力,是焦虑时的一丝慰藉。

  从前,我还是个上蹿下跳的垂髫小儿,那时,我的避风港是我的家。无论我在村子里怎么瞎闹,上树逮鸟也好,下河摸鱼也罢,只有晚归时在夕阳底下飘着袅袅炊烟的小房子,才会在尚且年幼的我心中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犹记得,有一次我与邻居小伙伴闹翻,在当时的我看来,无异于天翻地覆,世界崩塌。我从未如此难受憋屈,像是灌入了苦涩的海水,直让人黯然神伤,沉默难言。更无法忘记,阿婆殷切绵长的乡音唤声引着我,沿着稻浪拥挤着的野田埂,迈向镀着金黄余晖的小瓦房……直到这时,我才感到莫名的委屈心酸,也只有这里,能盛放我所有的小情绪,也只有这里能卸下我所有心事,包裹我所有脆弱。

  后来,我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学生,彼时,我的避风港变成了我的小村庄。在镇上就学的日子于那时的我而言,是陌生拘谨的,我还放不下那个熟悉亲切的村子。后来,我逐渐学会了收敛顽劣脾性,学会安静下来思考,也更加懂事,会照顾自己了。只是,闲暇时我常会想,如果我还在小村庄里拉帮称霸,隔壁的霸犬肯定不敢狂妄,大人们也会提防着我去捣乱吧,这么一想,我离开,村子里不知有多少欢呼声呢。第一次住校回村,下了公交,熟悉的房屋稻田,熟悉的阡陌小道,还有熟悉的质朴面孔,令彼时刚进入青春期的我一时感慨万分,似是怀念留恋,又像是兴奋喜悦,似乎还夹杂着失落悲伤,五味杂陈。我的小村庄啊,承载着我的童年记忆,在这里,我曾经撒欢跑过,闹过,笑过,也哭过,无甚忧虑,最是单纯稚嫩。

  如今,离开故地,远赴他乡,我已迈入大学,而今,我的避风港却一再变迁,从小镇,到县城,再到如今的边远市区。可以说,一切变了很多,慢慢地,如今我接触到的,都是陌生的,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陌生的新事物;也可以说,很多都没变,我的思念不曾减免,我的情感不曾淡漠,我的记忆不曾流失。如今,每日每月,所有一切皆为新,适应,熟悉,步履匆匆,心事重重。偶尔,我会忆起那个小镇,小县,还有那个边远小市区。最是少年朝气发,不悔曾是少儿郎。那里,我曾奋斗拼命,不顾艰阻;我曾挥过汗水,不曾后退;我曾真情流露,不畏空付。乡音恳切,面孔和善,有实用接地气的编筐簸箕,有高雅的茶茗小店,有酸脆可口的街边小吃,也有名声大扬的地方美食。那里,是我的家乡,思念留恋之所。

  可是啊,我想起《故都的秋》,想起《乡愁》,想起很多人的家乡,似乎又不太一样。郁达夫笔下的家乡是北平,他思念的是秋天的家乡;余光中笔下的家乡是大陆,他思念的是记忆中的家乡。或许,家乡也不只是儿时长大的地方吧,它更多的是美好,是思念。你的心容纳了多少,你的家乡便是多少,说到底,变的只是我们自己,多了阅历,宽了视野,长了见识。家乡,从未变吧,它一直都在,一直默默熨慰着我们的灵魂。

  此刻,我知道,我又想念我的家乡了。





家乡是什么

□  19级中医学 赵雪琴

家乡是什么

家乡是环山下的村落

是自然的馈赠

洁白的云

温柔的风

宁静悠远

红色的土地

连绵的稻田

阡陌纵横


家乡是什么

家乡是儿时的记忆

是和隔壁竹马的秘密

是草间捉蚱蜢

是田野逐青蛙

是燕在梁下筑的巢

是鸡在柴火间下的蛋

温热依旧留存


渐渐长大

家乡变成了贫瘠

是树上知了欲挣脱的网

大家在拥挤间挣扎

闷热的教室

垒满课本的书桌

讲台上老师的敦敦教诲

窗外教导主任不时的盯梢

校长慷慨激昂的演讲

台下同学奋发的誓言

燃烧的眼神


现在

家乡是一年两度的归处

是母亲的温柔拥抱

是父亲的高大身影

是亲友的问候调笑

是午夜梦回熟悉的背景

是根

扎存于心间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