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21年第十四期(11月15日)第三版

时间:2021-11-15     编辑:林茵   点击:
新闻摘要:记青春与梦想放飞的南医岁月——陈瑜    今年国庆,观影《长津湖》后百感交集:一叹祖国强大今非昔比,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感咱们南方医科大学建校70年来一样有着不平凡的光辉历史并未来可期;三庆幸自己亲历其间见证学校发展,曾经在南医战斗过、奋斗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历在目,那是青春与梦想放飞的日子。    我有一个梦想是成为一名军人,一身戎装青春无悔。当年的高考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头悬梁...





记青春与梦想放飞的南医岁月——陈瑜


   今年国庆,观影《长津湖》后百感交集:一叹祖国强大今非昔比,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感咱们南方医科大学建校70年来一样有着不平凡的光辉历史并未来可期;三庆幸自己亲历其间见证学校发展,曾经在南医战斗过、奋斗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历在目,那是青春与梦想放飞的日子。

   我有一个梦想是成为一名军人,一身戎装青春无悔。当年的高考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头悬梁锥刺骨夜以继日地学习,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在提前录取栏里填写了军校。5年军校学员生活,除了学习,更多的是在风雨寒暑中出操、练军姿、打靶、各种实践锻炼……

   大学毕业22岁被分配到了第一军医大学一直工作至今。2003年非典突至,刚满26岁的我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加入第一军医大学抗非典医疗队,作为第一批抗非典“战士”奔赴北京小汤山解放军医疗大军!勤恳工作得到了伤病员好评和一致称赞,当年被评为第一军医大学“优秀党员”“抗非典标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践行了自己革命军人的本色,也为自己10年军旅生涯梦想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时光流转到2020年1月23日,突如起来的新冠疫情让农历新春佳节蒙上一层阴影。此时,一封请战书在网络上刷屏,上面按满了红手印,写下这封请战书的就是我与我的小汤山战友们,这里有后来第一批赴武汉汉口医院支援的队长郭亚兵、护长李丽、护士史丽莎,而当我们按下鲜红手印的时候,已经在心中默默承诺铮铮誓言:“我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第一军大人即使脱下戎装依旧军魂不散,这就是军人一辈子的承诺、是无悔的青春宣言!

   我还有一个梦想是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三尺讲台是青春绽放的又一个“战场”。为了站好站稳讲台,刚毕业时我用了一整年时间辗转学校各个教室去听不同授课风格老师的讲课;琢磨修改每一张PPT强迫到完美为止……站在讲台的感觉是神奇的,所有的事情都可抛之脑后,所有的疲劳不快都似乎烟消云散,眼前只有属于我和学生的一片天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当我听到同行老师评价,“听陈瑜老师的课,有美的享受!”每当我读到学生们的评价,“陈瑜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惊喜层出不穷,充满趣味”、“她是良师亦是益友,永远给人温暖的感觉和积极向上的力量”、“陈瑜老师是个十分有趣的老师,有创意,有想法,有创新性”、“陈老师还十分关心同学们的成长与发展”“我想起陈老师凌晨依旧亮着灯的办公室;想起她妙趣横生的课堂以及制作精美的PPT”……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我被选拔作为南方医科大学唯一代表参加全国医科院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当时有来自全国82所(含北大、复旦、中大、暨大、三所军医大学等)医科院校的优秀青年教师群雄逐鹿。当一名好老师的梦想让我鼓足勇气站在全国授课竞赛的舞台,淋漓尽致地发挥!终于,我为学校捧回了基础组一等奖和全场最受学生欢迎奖,也是至今学校在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

   而在学校大力发展学科建设、在学院拿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时候,我也深感重任在肩,要为学校发展为本学科建设添砖加瓦,要挑战护理科研的最高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8年8月16日,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放榜的日子。当得知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标,并从官方得知它还是护理学院建院以来第一个国家自然面上项目时,不禁感慨万千。“零”的突破也让我信心倍增、加倍努力。之后,我又陆续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广东省、广州市等各级各类科研基金项目20余项,持续指导本科生开展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创课题研究28项,获省级校级挑战杯奖3项。2020年我主持的《精神心理照护学》课程获得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获得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思政示范名师、示范团队、示范课程),为全校本科教育类国家级课程思政“零”突破……

   教研23年来,培养护理专业硕博士生(含在读)30人,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副主编及参编教材专著30余部,累计教学经费超过100万元。十年磨一剑。对护理教学科研的热爱让我鼓足勇气、坚持不放弃,让每一个披星戴月的寂寞岁月都变得有意义。衣带渐宽终不悔,因为我们心中的梦想和勇气,我也感到自己敢为人先、实现梦想的快乐。

   董卿在朗读者中说,“人生唯梦想和勇气不可辜负,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抚今追昔,我自豪自己勇于成为一名“战斗”的军人、勇于持续改进的师者、勇于挑战的科研人。我更感谢大南医的平台给我的勇气插上翅膀,在学校的优质平台下,使我22岁踏入南医大门之后,从一名普通助教成长为今日的护理学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大学素质教育工作优秀推动者、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名师、南医优秀教师、南医本科教学优秀教师、感动南医立德树人好导师、爱岗敬业模范共产党员……凡是过往、皆为序曲。沉甸甸的荣誉是激励、更是鞭策,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坚持梦想,你就主宰了自己的世界;坚持梦想,你才有可能建功立业。那些坚持过的岁月,那些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路,便是生命长河中最为珍贵的财富!

   记得校本部学生旧食堂的屏幕上曾经赫然闪耀着这么一段话,“所谓年轻,不只是指年龄,更指一种生活心态。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人生满怀期待。明白路途艰辛但仍一往无前,这便是年轻的生命状态。今天的你可以一无所有,唯一不能没有的是对生活的激情和对未来的希望”。就像今天的南医和今天的我们,继续怀揣梦想,带着青春和勇气的力量砥砺前行,愿我们抬头有清晰的远方,低头有坚实的脚步,回头有一路的故事!





我与南方医科大学的相遇、相识、相知——何江

   相遇

   17年前,我与南方医科大学相遇于广州的暨南大学校园,那时的我作为新生刚考入了暨南大学。在新生游园活动中,辅导员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暨大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则是暨大的文科楼,“在文革时期暨大停办了,我们的校园就交给了第一军医大学使用,这栋楼是当年第一军医大学建造的,他们搬走后就是暨大的了,也算他们当年占用暨大校园的租金”,老师这一句略显戏谑的介绍,让我第一次遇见了第一军医大学,暨南大学与第一军医大学这段重合的历史,也让从小就崇拜军人的我对这所军队院校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好感和极大的兴趣,开始去了解这所学校。不久,我从报纸上看到消息,第一军医大学整体转制,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而那栋五层高的大楼,作为第一军医大学在广州前十年办学的历史见证,至今依然矗立在暨大校园内。

   相识

   与南方医科大学的相识则是十年之后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申洪教授被邀请担任了我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初见申教授,“谦谦君子”和“鸿学巨儒”两个词便不由自主浮现出来,在半天的答辩过程中,我被申教授高深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折服,申教授曾问道:“论文里你为什么要引这一篇参考文献,它在论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让我记忆犹新,通过这个问题他告诉我,论文的撰写要反复地推敲、反复修改。这次答辩经历也让我认识到一个大学的水平并不是简单地依靠各种排名和称号可以体现,而是依靠一个个真实的人,一个个老师,一个个学生,他们才是大学的唯一。答辩后,我的脑海里便对南方医科大产生了一个模糊的认识:一座静谧的校园、古朴的建筑、一群“风清扬”式的教授。

   相知

   三年前,机缘巧合下,我来到南方医科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工作。第一次步入南方医科大学,校园内的所见与以前脑海里的认识略有不同,但此时她已不再是想象中的微风,而是真实沐浴在身上的阳光,照耀着,带来一阵温暖,为我那段迷茫的岁月指引了一个方向,光照到这里,自己就来到了这里。

   工作后的南方医科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平静的,在这里真实地感受到了同事之间温暖的真诚与友爱。在工作中,最感谢的人是谭小丹老师,她在教学工作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革命同志”;最爱参加的活动是本系的例会,因为不仅可以见到系里所有老师,而且每一次例会我们的主任总会说:“还有什么问题和困难需要我帮助解决的”,帮助是我们所有老师之间关系的主题,这也许是南方医科大学是从军队院校发展过来的优良传统,团结永远是我们这里的主旋律。

   三年工作期间,最开心的事则是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学生。自己对第一次走上讲台时的场景记忆犹新,面对几百名学生,作为新老师的我有一丝紧张与不适,但看到台下学生的眼神,那种期许的眼神,让我瞬间有了信心和能量,是他们鼓励了我可以做好这份工作。做一名合格的授课老师不难,但作为老师还应当让我们的学生爱上这所学校、这个学科、这门课程。

   开始上课后的一个月,班上的林硕同学给我发来一封邮件,信中大意是通过上课认可了我,想跟随我开展科研工作。收到这封信,自己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老师最大的成绩不过是学生的认可。当然,我认真地给她回了一封长信,在敬佩她努力追求进步的同时,告诉她,作为一名临床专业的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是一个理想的职业道路,请她安心地学好本专业的课程。这几年的教学中,陆续有学生表达了相同的意愿,面对这群可爱上进的学生,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真心爱他们呢?

   从辛卯到辛丑,我们的南方医科大学已经走过了七十年的征程,作为一名“入伍三年的新兵”的我,真心感受到了南医大的魅力,在未来,更要与所有南医大人一起,共同创造南医大的百年辉煌。

第一军医大学在暨大校园办学时的饭堂外景

(已拆,图片由暨南大学档案馆提供)  来源/何江




我是平凡的南医体育人——宋军

   金秋十月,秋风飒爽,天空高远湛蓝,在这个如诗如画的季节里,南方医科大学迎来建校70周年。1951年学校创建于抗美援朝的硝烟战火之中,由军医学校到全国重点大学,再到如今的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高校,70周年的春华秋实,70周年的风雨兼程,我们一路走来,虽然历经艰辛坎坷,仍昂首阔步、奋勇向前。我们单位和个人的发展也与学校一样,历经磨砺,蒸蒸日上。

   时间恍惚回到了30多年前的1989年秋天。那年我刚从大学毕业,怀揣着满腔的热忱和对人民军队的向往,来到了第一军医大学。报到后,为了使我们尽快实现由地方大学生向合格军人的转变,学校对我们进行了严格的军规军纪训练和校史校训教育,教研室的领导和教员们也对我关怀备至,我也处处向他们学习,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很快就融入到了温暖的集体大家庭中。

   当时我们教学条件比较艰苦,操场跑道是炉渣的,足球场也不标准,且杂草丛生,体育棚和室外游泳池都十分简陋,但老一辈的军体教员,不畏艰苦,不惧风吹日晒和雨淋,培养了一批批素质过硬、体格强健的人民军医。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老主任杨小勇还带领大家搞科研,对运动前后身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性研究,找出不同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提高的影响权重,为合理安排军体教学运动负荷提供科学依据,1995年我们的科研成果获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一名参与者深受鼓舞,认识到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与相关学科相结合的重要性,也为自己以后的科学研究找准了方向。为了提高我的教学科研能力,单位先后送我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成都体育学院进修深造,在大家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不知不觉中我成了教研室的骨干,2000年破格晋升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副教授。多次获得南方医科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和教学成果奖,2003年本人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的《对临床医学本科学员耐力素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校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也是体育教研室迄今唯一一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本人还被评为“第四届南医优秀教师”,并获得荣誉称号。

   现在本人作为南方医科大学通识教育部体育教研室教授,体育学科学术带头人,有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在教学上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紧跟时代潮流,契合学生身心发展,教学效果良好,让同学们在快乐中体验运动的乐趣,感受运动带给身体的变化和素质的增强。新开设的飞镖课,成为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全年4轮选修课都是满员,每轮选课都是被学生秒光选满。近3年来,我们团队的老师们在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教学评估中,督导和学生评分都在90分以上,我自己在2020秋季学期的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成绩为通识教育部第一名。在科研方面,团队能结合教学实际中出现问题和学生的需要、合理利用医科院校的优势,在运动损伤预防与个性化治疗及健康评估两个方向,找准切入点,先后与我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南方医院、广州体育学院、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暨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广东省、广州市和学校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期刊2篇,国家级核心期刊和专业核心期刊10余篇,其余10余篇。鉴于以上的研究成果,我校的体育科研在了广东省高校有了一席之地,本人也作为各级专业学会和协会的理事和会员、各级专业评审单位的专家,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省内外的学术交流和专业评审工作,及时跟进本学科的前沿进展及相关学科、周边学科知识的发展,为体育教研室今后的发展继续努力。

   时光如梭,往事如昨。今天我们崭新的运动场上,红色的跑道与绿色的足球场与昔日的炉渣跑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功能体育馆拔地而起,每天都有很多教职员工和学生们在这里挥汗如雨,也有我和我的同事们健美的身影在舞动,我们作为今日的南医人而倍感自豪,更作为一名平凡的体育人而骄傲。

宋军(中)在指导学生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