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24年第二期(3月1日)第三版

时间:2024-03-01     编辑:黄瑶   点击:
新闻摘要:梁莉团队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近日,202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正式揭晓,我校梁莉教授、丁彦青教授领衔的“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分子机制及干预策略”项目荣获一等奖。此次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共10项,其中梁莉团队项目为广东省唯一获选项目。来源:科研院项目名称: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分子机制及干预策略主要完成人:梁莉、丁彦青、缪洪明、赵亮、邓永键、王爽、廖雯婷、李婷婷、冶亚平、杨魏主要完成单位:南方...

梁莉团队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

近日,202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正式揭晓,我校梁莉教授、丁彦青教授领衔的“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分子机制及干预策略”项目荣获一等奖。

此次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共10项,其中梁莉团队项目为广东省唯一获选项目。

来源:科研院

项目名称: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分子机制及干预策略

主要完成人:梁莉、丁彦青、缪洪明、赵亮、邓永键、王爽、廖雯婷、李婷婷、冶亚平、杨魏

主要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陆军军医大学

结直肠癌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广东省尤为高发。结直肠癌确诊时44%患者已有远处转移,晚期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4%,转移是导致90%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目前认为肿瘤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在肿瘤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调控机制尚未明了。此外,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肿瘤转移预警方法及转移治疗靶点和药物。因此,阐明肿瘤转移关键科学问题,提出早期预警方法,发现转移治疗靶点对结直肠癌防治意义重大。

梁莉教授、丁彦青教授率领科研团队围绕肿瘤侵袭-转移级联过程中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即转移性癌症干细胞、肿瘤微环境异质性、肿瘤迁移和侵袭方式展开了系列研究。率先提出转移性癌症干细胞的概念,系统揭示其特征及诊疗新策略;建立四种转移研究新模型,发现肿瘤微环境中血管内皮、成纤维细胞调控转移性癌症干细胞和结直肠癌转移的关键分子机制,提出脂质代谢调控巨噬细胞免疫微环境和结直肠癌转移的新思路,全新揭示结直肠癌细胞不同迁移和侵袭方式的机制;发现结直肠癌转移预警的三分子标签和血液标志物,开发诊断新技术,提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治疗的新策略和免疫治疗新靶点。

该项目在Gastroenterology、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Mol Cancer、Nat Commun、Clin Cancer Res、Cancer Res等发表代表性论文8篇,其中高被引论文2篇,封面论文1篇,获Cancer Res同期述评1篇。系列成果被Nat Rev Cancer、Cancer Discov等SCI杂志他引1115次,单篇最高他引527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专著4部。与此同时,促进学科人才快速成长,新增国家级人才3人、省级人才11人次。系列成果为推动肿瘤转移防治研究提供新理论、新技术与新策略。

本项目第一完成人梁莉教授是我校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和南方医院病理科主任、二级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等;荣获“国之名医·优秀风范”“中国杰出青年病理医师奖”“羊城好医生”等荣誉;研究方向为肿瘤转移和耐药的分子诊断及智慧诊断。

梁莉教授(右四)、丁彦青教授(右五)领衔的项目团队

何懿团队项目获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种子项目”

南医讯 (文/杨方圆)近日,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种子项目”名单公布,围绕项目关键科学问题重要性、研究设计合理性、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样本可及性、团队实力及研究基础等多个方面,通过首轮初审、平台技术团队复核以及最后的线上答辩,共遴选出12项资助的项目,第三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何懿团队的项目类风湿关节炎队列的“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研究获得资助。

AI 数字教材《医学生物化学》发布

南医讯 (文/基础医学院)2月20日-23日,全国第五届博鳌院校领导论坛上,我校基础医学院李凌教授发布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AI数字教材《医学生物化学》。李凌作为帮扶团队队长以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为单位领衔主编,这是我校支持高校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推进两校合作共建的又一重要成果。

发布仪式后,李凌在进行成果展示时,介绍了该数字教材的设计理念,展示了丰富的媒体和3D素材,重点演示了基于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学生随意问答、精准回答、防止幻觉的AI对话式学习、拓展到教材内容以外的探究式学习两种全新个性化生成式学习模式。这些全新的个性化生成式学习模式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持久力。

“龙”重登场!南医大新年科研成果上新

龙年新气象,启航新学期。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在假期里也步履不停的南医大科研工作者们又有一批科研成果“龙”重登场。

来源:科研院 基础医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珠江医院 口腔医院

基础医学院李琳团队:为临床不孕不育症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系统解析了人类着床前发育阻滞胚胎中转录组、DNA甲基化组及染色质可及性的重编程障碍,剖析了人类着床前胚胎发育阻滞的重要原因,揭示了人类合子基因组激活的关键调控因子及分子机制。

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发现人类着床前发育阻滞胚胎中出现微管组织中心形成异常,进而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包括DNA损伤增加、重复序列异常激活和非整倍体增加。该研究首次揭示人类和小鼠的着床前胚胎中合子基因组激活均不依赖于有丝分裂,而是依赖于发育时间。利用人类着床前发育阻滞胚胎中合子基因组逐渐激活的现象为研究模型,鉴定出YY1是调控人类合子基因组激活的重要转录因子。

该研究成果以“Single-cell multi-omics profiling of human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identifies cytoskeletal defects during embryonic arrest”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我校基础医学院李琳教授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李磊副主任技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王腾、彭俊华、樊佳琪硕士、南方医院华芮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唐妮硕士为本文的并列第一作者。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甄鑫团队:为卵巢癌诊断提供人工智能工具

研究者系统评估了常规实验室检验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并开发了一项基于多项检验指标的卵巢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MCF模型。研究显示,MCF模型识别卵巢癌患者、特别是早期卵巢癌患者的AUC 和灵敏度显著高于传统卵巢癌标志物CA125、HE4 及两者联合。此外,MCF预测效果优于目前已被报道的7种卵巢癌预测人工智能模型。

该研究为卵巢癌提供了一种低成本、易于获取且准确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工具——MCF模型,有望为卵巢癌的诊断提供高效的决策帮助。本研究构建的MCF模型已封装为开源的卵巢癌预测工具,输入相应实验室检验数据和年龄即可计算卵巢癌的风险值。此外,本研究发现除肿瘤标志物外,其他常规实验室检验如D-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等也对卵巢癌诊断预测有较大贡献。

该研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数字健康》(Lancet Digital Health)发表,题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models enabling accurate diagnosis of ovarian cancer using laboratory tests in China: a multicentre,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甄鑫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2020级硕士研究生黄方俊为共同第一作者。

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团队:揭示霾天的合适定义和健康危害

近日,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团队揭示了霾天的合适定义和健康危害。这项全国性的研究为空气污染的公共卫生负担提供了强有力的流行病学证据,也为我国完善霾天的报告指南、构建准确的预警系统以及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研究基于全国190个城市的死亡数据,使用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Poisson回归和多元随机Meta分析的两阶段研究策略,首次从人群健康角度探索霾天的最佳定义。发现将日均能见度低于10 km定义为霾天是合适的,且无明显的相对湿度界值。基于最优定义发现霾天会显著增加2.53%的非意外总死亡的风险,以及多种不同死因的死亡风险,尤其是肺癌死亡发现上升3.80%。在调整各种单一空气污染物后,霾天的效应依旧显著,表明其能反映多污染物的共同危害。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老年人群受霾天的影响更大,是需要重点保护的脆弱人群,并且霾天的危害程度随着霾的强度和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南方的霾天的危害略高于北方。

关于霾与中国人群健康的研究成果“Haze weather and mortality in China from 2014 to 2020: Definitions, vulnerability, and effect modification by haze characteristics”在环境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欧春泉教授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杨周博士研究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江美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

公共卫生学院黄振烈团队:促进完善化妆品安全评价体系

近日,我校国家药监局化妆品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所在的公共卫生学院黄振烈教授团队发布了最新研究,强调了微塑料和外源性化合物联合作用的重要性,为评估化妆品中塑料微珠与防晒剂、防腐剂等化合物成分协同诱发雌激素作用提供新见解,并为完善化妆品安全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分别采用MCF-7细胞和斑马鱼评估纳米塑料颗粒(NPs)与防晒剂胡莫柳酯(HMS)在单独或联合作用时的类雌激素效应及其潜在机制。体外细胞实验表明,NPs与HMS对MCF-7的细胞增殖存在协同作用,提示NPs加剧HMS的类雌激素效应;机制探讨发现NPs与HMS联合暴露通过激活MCF-7细胞的雌激素受体α(ERα),上调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GK1)的表达,促进MCF-7细胞增殖,诱发更强的类雌激素效应。斑马鱼实验表明,NPs促进卵巢和精巢对HMS的吸收;NPs与HMS联合暴露对斑马鱼的生殖毒性呈现性别差异:在雌鱼,HMS与NPs联合暴露上调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内源性雌激素(E2)释放增多,促进卵泡成熟;在雄鱼,HMS与NPs联合暴露降低睾酮(T)、E2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少T和E2释放,抑制雄鱼精子生成。此外,HMS与NPs联合暴露降低F1代胚胎孵化率,增加F1代胚胎死亡率、畸形率。

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团队:揭示骨关节炎发病新机制

珠江医院丁长海教授联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秦聆教授首次系统解析了人髌骨下脂肪垫(IPFP)和滑膜组织的单细胞图谱及其在膝骨关节炎(OA)中的变化,并揭示APOE信号通路促OA进展的新作用。

团队前期研究发现晚期膝OA患者的IPFP能促进关节软骨退变(Inflammation Research 2021);并进一步发现IPFP组织细胞外囊泡在调控关节软骨衰老和降解中的作用机制(Advanced Science 2023)。

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单细胞核测序的方法,建立了人类膝关节脂肪垫和滑膜组织的细胞图谱,并描述了健康正常组织和OA组织样本中间充质细胞群和免疫细胞群的变化。研究团队通过整合软骨单细胞测序数据并采用关节细胞通讯分析的方法,发现来自IPFP间质成纤维细胞和炎性巨噬细胞的载脂蛋白E (APOE)信号通路是膝OA疾病进展的潜在驱动因素。团队进一步证实APOE可诱导关节软骨退变,而中和抗体阻断APOE可以延缓小鼠OA模型进展。这项研究从IPFP-滑膜组织视角阐述膝OA疾病进展的病理机制,并发现膝OA潜在的治疗新靶点。

该研究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Science子刊)在线发表,题为“Single-cell atlas of human infrapatellar fat pad and synovium implicates APOE signaling in osteoarthritis pathology”。珠江医院汤苏安博士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鲁田副教授和珠江医院韩卫雨副教授是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丁长海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秦聆教授是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珠江医院方驰华教授团队:创新构建数字化微创导航中央型肝癌肝切除新术式及关键技术体系

近日,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方驰华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J Am Coll Surg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外科一区)连续发表临床研究成果。发表论文"Perioperative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Outcomes after Hepatectomy for Centrally Loc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uided by Augmented Reality and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maging: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增强现实和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指导下的中心型肝癌肝切除术后围术期和无病生存结果:单中心经验),祝文主治医师和专业型博士研究生曾小军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方驰华为通讯作者。团队基于增强现实导航联合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首次对该类型手术进行了深入探索。

发表的论文“Efficacy of augmented reality combined with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maging guided laparoscopic segmentectom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增强现实联合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引导下腹腔镜肝细胞癌肝段切除术的疗效观察),专业型硕士王德辉、张语微和胡浩宇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方驰华为通讯作者。论文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了增强现实导航技术在该手术方式的应用价值。

口腔医院邵龙泉团队:创新大尺寸骨修复材料设计思路

本研究介绍了具有促进ECO的各类水凝胶的制备方法,进而总结了水凝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力学性能、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等对ECO的调控作用,最后详细总结了这些理化性能调控ECO的分子机制。该综述为大尺寸骨修复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该综述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TOP期刊)上发表,题为“Biomimetic hydrogels as the inductive 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 template for promoting bone regeneration”。口腔医院科研科赵夫健、2022级硕士生丘永豪为共同第一作者,邵龙泉教授为通讯作者。

口腔医院黄少宏团队:设计新型刺激响应性纳米制剂

本研究设计了可喷涂并具有pH响应的钼酸寡糖纳米制剂(CMO),以调控巨噬细胞线粒体功能,调节局部免疫环境并促进血管生成。CMO能够响应糖尿病创面弱碱性环境,释放Mo2+和壳寡糖(COS)。CMO显著促进巨噬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驱动M2极化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糖尿病大鼠体内创面愈合实验进一步证实,CMO能够通过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线粒体功能,促进血管生成、肉芽组织合成、细胞外基质沉积和组织重塑来调节炎症微环境。该研究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TOP期刊)上发表,题为“Controllable Adaptive Molybdate-Oligosaccharide Nanoparticles Regulate M2 Macrophage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Promote Angiogenesis via PI3K/HIF-1??/VEGF Pathway to Accelerate Diabetic Wound Healing”。口腔医院黄秀红博士后为第一作者,黄少宏教授为通讯作者。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