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看是西瓜切开却是柠檬,长在豆荚中的橙子,玉米芯的香蕉,能打出蛋黄的茄子,拥有牛肉质感的牛排西红柿……在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马骊主讲的公开课《基因工程》课堂上,同学们领略了转基因的神奇,同时也对“转基因产品”有了更科学的态度。
关于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将一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其优点是打破了常规育种难以突破的物种之间的界限,可使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甚至人与其它生物之间的遗传信息进行重组和转移。
基因工程的起源可追溯到1864年,遗传学之父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开创了遗传学说。但是基因工程的真正诞生是在1973年,DNA重组技术的建立,这一年被定为基因工程诞生的元年。此后便陆续诞生了基因工程公司、基因工程药物,第一个转基因动物“超级硕鼠”,第一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等。
基因工程如能被有效运用便可改善农业生产,解决食品短缺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解决能源危机,治理环境污染制造工业原料,生产贵重金属。
关于转基因产品
在介绍完系统的理论后,马骊重点介绍了转基因植物,让同学们在面临“转基因产品吃还是不吃?”的问题上有了更科学的态度。
“全球每年因昆虫损失数千亿美元,化学杀虫剂不仅污染环境,还诱使害虫产生抗性。”“目前使用的除草剂特异性不强,尽管每年花费上百亿美元、使用100多种化学除草剂,但杂草生长仍使农作物减产10%。”“浙江省农科院培育的转基因超高油油菜,含油量较受体亲本提高25%以上,“超油1号”含油量47.4%;“超油2号”含油量52.82%。”“中国农大将马铃薯花粉基因转入玉米,赖氨酸和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玉米提高了30%和90%。”“养荷专家丁跃生将热带荷花的基因转移到当地荷花中,让本该是残荷凋谢的秋冬季节,也能观赏到盛开的荷花。”……大量数据和事例证明转基因植物生命力更顽强,因为它能抗病虫害、抗除草剂、抗除草剂、提高产量、改良品质等。
但是转基因食品是从实验室中走出来的,是人工制造出来的。在讲究自然、生态、健康消费热潮的今天,转基因食品被不少人视为“异类”,把它打入“冷宫”,可以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备受人们的质疑。对此,马骊指出,转基因食品并不比常规育种有更多的危险,恰恰相反,更大的危险是:世界上72亿人口中,12亿人仍在温饱线上挣扎。“如果吃东西就被转基因,这个世界早就不是这样了,我们会拥有大量的植物基因,有些人还会有叶绿体,肚子饿了只要晒晒太阳……”
作为一名基因工程研究人员,马骊表示,希望更多人能科学看待转基因食品。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基因重组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人类今天种植的普通谷物正是几千年来自然选择和人为选择的结果。我们在吃这些食物时,就吃进了从这种食物的野生亲缘种来的抗病基因和各种其他基因,这是一般人没有意识到的。传统的杂交育种会引入成千上万个新基因,其中许多基因是人类尚不了解的,不知道会引起什么后果。而转基因技术只是在已经普遍种植的作物品种中,加入一两个已知性状的新基因,因此它培育新品种的效率更高,而风险并不一定比传统育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