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院第九期杏林学习交流会以“情绪-认知-正念”为主题,于11月22日晚在校本部教学馆408教室开展。本期交流会由学生导师——来自2013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王翠婷分享其在情绪与正念方面的学习知识。
王翠婷在讲述“情绪-认知-正念”之前,先阐释了情绪的定义--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对应的行为反应,与所产生的部位--边缘系统(脑部进化上相对“古老”的部分)。正是由于其产生于“古老的”部分,揭示了它的本质是更接近于“本能”。而在日常社会上流行的一个说法--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在这里就显出这个说法在理论上的错误,本能是不能被控制让它发生与停止。
“不能控制本能,但我们能管理它”——导师循循诱导出“认知”这个概念。“本能是国王,理智是国师”中所谓的理智就是指“改变自己的认知”。众所周知,不同的人因为有不同的“认知”而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想法。所以可以通过改变对事物的认知来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对情绪产生的影响,从消极的情绪转变为积极的情绪。
最后导师还介绍了正念疗法。当某件不良事件产生并带来消极情绪时,这种情绪会影响到这件不良事件发生后的日常生活(源头不良事件未被解决,这种情绪也将持续存在),此时能做的是当情绪出现即转移注意力于正在做的事,而非持续感受这种情绪,这就是在正念疗法指导下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