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的第33场学术讲座开讲,邀请到的主讲嘉宾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贺新元,讲座主题为“何来何去:中国道路”。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巍主持。
贺新元从“小议‘中国道路’”、“何来:中国道路”、“何去:中国道路”等三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以历史发展和中西比较的视角,对“中国道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阐述。在“小议‘中国道路’”中,贺新元解析了“道路背后的中华文明哲学智慧”、“思潮下的‘中国道路’”、“西方现代化镜像下的‘中国问题’”、“‘中国问题’倒逼‘中国道路’”四个问题。
在第二部分“何来:中国道路”中,贺新元指出,“中国道路”的大幕由“1840-1921年的‘救亡图存’的道路”(第一幕)、“1921-1956年的‘革命救国’的道路”(第二幕)、“1956-1978年的‘建设强国’的道路”(第三幕)到“1978-2012年的‘经济兴国’的道路”(第四幕)渐次展开。其间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也留下了不少值得后人警醒的深刻教训。
在第三部分“何去:中国道路”中,贺新元提出2012年十八大之后,中国拉开了“‘文明立国’的道路”大幕(第五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开拓奋进,带领全国人民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贺新元引用《汉书•天文志》中的一段话做总结:“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由此指出从经济强国走向文明强国,当今中国正当其时。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谢传仓认为,本次学术报告报告既凸显问题意识,又注重理论的分析解剖,加深了全院师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学院师生坚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阵地的信心和力量。
贺新元简介
贺新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西藏社科院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当代西藏问题的研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红旗文稿》等报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多篇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新华文摘》观点摘编。出版《环境问题与第三世界》等学术专著四部,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及中国社科院一般项目等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