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通识教育部与尚进书院联合举办的“通识讲坛”第二十二期在顺德校区国际会议厅举行。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斌主讲《“千古情痴”贾宝玉》。他引导同学们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就《红楼梦》说《红楼梦》”,从“不以物役”、“情不情”、“无分别心”、“自视甚卑”和“担荷精神”五个方面来分析贾宝玉的人物性格,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贾宝玉形象。

李斌把贾宝玉的形象概括为“千古情痴”,他从五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不以物役”是指不为外物所奴役、牵累、羁绊。 “情不情”是指用情于“不情”,即将情施及于一切有情无情、有生命无生命之天下万物。贾宝玉的“情痴”还体现在“无分别心”,他不分人的尊卑、不分物的贵贱、不分事的真假,即与生俱来的天真与真诚,无机心、永不开窍。贾宝玉的“情痴”还体现在对他人生命价值的欣赏和看重,而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贾宝玉还具有“担荷精神”,他勇于代人受过,替人承担罪错。这体现了他的“大慈悲”。
通过结合文本分析贾宝玉“情痴”的人物形象,李斌认为贾宝玉其人如玉,“温润的君子人格”是贾宝玉的底色,它将永不褪色。读文学作品,正是要通过别人的故事,去认识人的本性、特殊性和独特性,从而升华自己的品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