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只有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才能产生一流的创新成果,才能拥有创新的主导权。”12月30日下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春华堂1203教室,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高天明正带领同学们,一起探讨“创新性医学人才培养”的感悟和发展方向。
数十年来,高天明院士始终奋战在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最前沿。课堂上,他结合自己学医成长经历和科研攻坚的感悟,表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指明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目标方向,而其中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也成为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新坐标。他勉励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医学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当“医匠”,更要努力成长为“医家”。
那什么是“医匠”?什么又是“医家“?高天明院士解释道,“医匠”就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到最好的医生。而“医家”则是在已有知识上创造新知识、在已有技术上创造新技术的创新型人才。
高天明院士强调,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亟须“从0到1”的创新型人才。“临床上我们当然需要‘医匠’,需要医术精湛的医生,但是面对时代赋予的宏大课题,我们同样迫切需要‘医家’,而科研是培养‘医家’的基础,通过科研就能培养医生的学术追求、严谨品质和探索精神。”
作为一名培养了数名国家级人才的优秀研究生导师,高天明院士认为,他心目中学生最优秀的品质是对科研的兴趣和诚实,创新性医学人才要热爱医学、热爱科研,要久久为功,坐得了冷板凳经得起挫折,才可能开出理想之花;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并善于创新;要注重医学和科研工作的系统性,要有“一辈子磨一剑”的韧性和勇气,才可能有推动医学科学进步的成果;青年人要有科技兴国的担当,乐于投身科研工作。课后,同学们与高院士围绕医学前沿热点、科研专业方向等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坚持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瞄准生命健康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深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构建高水平育人体系,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开泰、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凡凡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等4位院士为代表的一流师资优势,开设了临床医学(本博连读八年制)、基础医学(院士创新班)等11个创新特色班,对标世界前沿,紧扣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师资、核心实践项目,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小班化教学,培养具备医学创新的科研思维和研究方法,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医学创新式人才。
同时,学校还深入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法全要素改革,充分发挥理工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生物高新技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四大优势学科群,推动新医科和“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努力培养造就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医学人才输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