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风采展】2021级生物技术创新班:聚焦“科研创新力+行业竞争力”双核培养

时间:2025-03-20

来源:学生处、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

点击:

为深化本科生班级建设、培育优良学风班风,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开展首届班级风采展示活动。经学院推荐、学校初审,20个优秀班级入围,即日起,新闻网对入围班级进行风采展播。

本期聚焦2021级生物技术(创新班)——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首届创新班,该班20名学子以“勤学笃行,团结奋进,携手前行”为班训,聚焦“科研创新力+行业竞争力”双核培养,打造科研参与率65%、升学深造率95%的硬核集体,以探索之力书写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新篇章。

时光翩跹,美丽湖畔的初见仍如昨日般清晰,转眼却已至凤凰花开的路口。回望一千多个日夜的大学旅程,那些被温情浸润的片段,始终在记忆深处熠熠生辉——在最美的年华遇见创新班,在探索与蜕变中被温暖包围。

对话的力量

大二上学期,疫情反复、考试延期与连绵阴雨交织成茧,困顿的情绪将我层层缠绕。凌晨两点,我在朋友圈敲下满屏心事。未曾想到,手机屏幕竟在黎明前亮起,辅导员老师的留言如星光划破夜幕。“你已经很优秀,持之以恒的走下去就行......”他告诉我当压力大的时候,试试把目光从“我做不到”转向“我们可以一起做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感受到了一种确定的力量,那就是集体的力量、互助的力量。

课后的比萨

一个深秋的傍晚,多媒体教室的灯光温暖又柔和,副校长马骊正在为我们上《基因工程发展史》这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她对每一个细节都追求极致,这份对学术的执着与热爱,让整个教室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我虽然被她的讲解深深吸引,但心中却感到一丝担忧,还有医学英语辅修课程等着我,晚餐可能来不及了。下课时已临近七点,教室门被轻轻推开,助教老师拿着一份比萨走了进来,“课代表说你一会儿还有课,晚饭可能顾不上,给你带了个比萨。”芝士拉出金黄的丝线,氤氲雾气中映着同学们默契的微笑。原来课代表早悄悄记下我的课表。咬下酥脆饼皮的瞬间,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科研殿堂里的温度。

菌群之约

六月,期末战役已悄悄打响。而我却在此时收到一项任务,何彦教授要在我们创新班启动一个菌群互作课题,需要我组织同学们参加。我在班群发出召集令的手微微颤抖,担心考试季无人响应。然而不过十分钟,群消息提示音便如春潮涌动,同学们的热情超出我的预计。很快,就有五位同学成为课题小组长,代表全班同学和何教授进行了首次线上会议,讨论初步方案。随后,我们成功开展了两轮全员采样。在此过程中,我和同学们相互合作,一起学习了课题的整体设计思路,采样设计、问卷调查制作、微生物样本采集等科研技能。

站在毕业的门槛回望,那些被鼓励填满的深夜、被善意焐热的时光、被协作点亮的梦想,早已在心底长成郁郁葱葱的森林。这份温暖的力量,将如基因序列般永远镌刻在生命里,指引我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继续书写“我们”的故事。


思政引领,传承红色基因

该班级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深化班团一体化建设,严格落实每月主题团日与理论学习制度,青年大学习参与率达95%以上。团支部注重理想信念教育,85%团员参与“青马工程”,1人获校级“优秀学员”;6人提交入党申请,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发展党员4名。近两年,团支部蝉联校“五四红旗团支部”,累计获评校级优秀学生干部6人次、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次、优秀共青团员4人次,班团引领成效凸显。

学风优良,专业基础扎实

该班级主修课程共81门,含专业基础课23门、专业课33门,另设4组专业高阶课程(涵盖生物技术前沿、组学应用等领域)。学院强化学风建设,通过校史馆参访、实验室实践及全员一对一学业导师制,助力学生明确发展方向。

班级学业表现突出:课程出勤率、通过率均达100%,平均绩点3.69,英语四级通过率100%、六级95%。累计获国家级奖学金3人次、校级奖学金20人次,11人获评校级“优秀学生”。50%学生获保研资格,其中7人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山大学等顶尖院校,另3人参与辅修/双学位项目。

勇于实践,激活创新细胞

该班级注重知识与实践能力融合,全员参与科研训练,95%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3项、省级6项)。通过常态化科研培养,累计5人次获学科竞赛奖项,2篇论文发表,其中陈相成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Frontiers in oncology》发表胰腺癌检测领域研究论文。

学院深化专业认知教育,组织学生赴深圳华大基因实践,通过参访时空中心了解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强化科研创新意识。

全面发展,尽显青春风采

该班级坚持五育并举,班委牵头组织学生参与生化技能大赛、OM创新赛、手绘大赛等学科活动,并在校运动会、半程马拉松邀请赛、线上跳绳比赛中获多项个人及团体奖项。例如:倪家颀同学作为校龙舟队成员,获2023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大学生组600米直道赛冠军。

班级全员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累计参与“就业调研”“寒假招生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总时长1748小时。其中,伍就淮获评广东省二星志愿者;龚若岚所在团队获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倪家颀获寒假就业调研优秀奖。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