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督导是专家的‘专属工作’,现在从校领导到教研室老师,大家都在为课堂质量操心出力。”这是南方医科大学52期《巡课情况通报》背后,师生们最真切的感受。
自2021年起,学校从每月集体巡课起步,逐步升级为校院两级联合督导,再到“校领导巡课日”创新落地,以智慧教学督导平台为支撑,用52期通报串联“监测-反馈-改进”完整链条,让每堂课程的优化、每位教师的成长,都成为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协同聚力:让督导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2021年9月,学校启动课堂集中听巡课,初期仅由校级督导团随机听课。实践中发现,单一层面督导难以触及教学深层问题,也难以调动全员积极性。2022年9月,“学校-学院-学系”三级联动机制正式构建,校院联合开展专项听巡课,针对特定学院、特定时段课堂集中观察反馈,让督导力量精准下沉教学一线。

2023年“校领导巡课日”的推出,让督导成为全员参与的行动。各学院院长、职能部门负责人带着“问题清单”走进课堂,目光既聚焦教师授课与学生听课状态,也关注教室电梯运力、实验室投影效果、教师着装规范、学生前排就座率等细节。从教学内容到环境保障,从课堂纪律到设施维护,各类影响教学质量的“小问题”均被纳入改进范畴,凝聚起上下同心抓教学的强大合力。

技术赋能:让问题整改跑出“加速度”
“以前巡课发现问题,要纸质记录、汇总通报再线下沟通,流程繁琐耗时。”一位资深督导专家回忆道。2025年春季学期,智慧教学督导平台上线,彻底打通问题整改“快车道”。
如今,督导专家在巡课现场遇到“学生到课率低”“教室投影效果差”等问题,只需用手机拍摄音视频,标注课程名称、教室位置和问题类型,一键上传平台,相关责任部门和二级学院便能实时收到提醒,实现“谁主管、谁负责”的精准派单。2025年10月,督导专家发现顺德校区多个空教室灯光全开,截图上传后,教室管理员迅速响应,将校区所有教室设置为下课10分钟后自动关闭设备,从发现问题到整改完成仅用半天。数字化模式终结了传统督导的滞后性,让整改效率大幅提升,督导反馈更具温度与实效。
闭环提质:让课堂改进实现“螺旋式上升”
“督导不是‘一巡了之’,关键要让问题真改到位、质量持续提升。”这是学校坚守的督导理念。课堂质量保障体系中,“闭环管理”贯穿始终:通过“常规随机巡课+重点专项巡课”,全方位记录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及教学环境情况;反馈环节,除平台即时分流外,每期《巡课情况通报》均以正式文件下发全校,既表扬优秀课堂,也用表格列明“问题课程、具体现象、责任单位”,让整改方向清晰明确。
52期《巡课情况通报》,记录着课堂质量的每一步进步:三级联动机制,凝聚着全员育人的共识力量;智慧平台赋能,让教学改进高效精准;闭环管理发力,让每堂课程焕发新生。南方医科大学用实践证明,课堂督导绝非简单“挑问题”,而是共同提升的“修行”。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课堂质量保障体系,让督导有温度、改进有实效、质量有提升,为医学人才培养筑牢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