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教学

您现在的位置:

回忆高考:个人梦想与社会理想的握手

时间:2015-06-05     来源:新华网    点击:
新闻摘要:2015年高考在即,全国900多万考生将迎来人生中的关键时刻,各地多措并举保障高考顺利进行。

    2015年高考在即,全国900多万考生将迎来人生中的关键时刻,各地多措并举保障高考顺利进行。高考也再次勾起几代人的多样回忆。
    1952年,高考实行;1966年到1977年间,高考暂被废除;1977年,高考恢复……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高考被认为是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60多年来,高考影响了上亿名考生的人生轨迹,也镌刻着国家发展、时代变迁的印记。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考生:知识改变命运

    经历高考备战,难免有人对高考心生怨怼。殊不知,在废止高考那些年,绝大多数学生“上山下乡”或进工厂,对高考的恢复望眼欲穿。
    这一等,就是十一年。
    1977年,高考大门重启。那个冬天,高考再次点燃了人们心中对知识的火焰,中国570万名考生备考。
    得知恢复高考的那天,知青高满堂正在地里干农活,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即扔下锄头,向村里大队飞奔去,发现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队——消息是真的!高考恢复了!那一刻,他脑海里只闪现一个念头:这是一个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决不能错过。
    但复习并非易事,没有材料、书籍、习题、考试内容,他只能摸索着准备。那时,知青们常常互相借用复习资料,白天务农,夜晚挑灯复习……备考时间只剩下短短两月,考生们拼命复习,向着命运伸出的手狂奔。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上考场的日子。高满堂说,那天,中国迎来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次考试”。考生之列不乏父子、兄弟、师生,一场被人们期待已久的考试,凝聚了中国人在特殊时代的集体记忆与情感。
    “那年冬天,北方漫天大雪,我们排着队,在大雪里走了好多路才进了考场。”在高满堂记忆中,凌晨3点从农场赶往考点,几十里路,赶考人举起的火把数也数不清,星星之火点亮了山野,勾勒出一番奇景。
    “当时,我把高考看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高满堂说,38年后的今天,他仍坚信恢复高考是他命运的拐点。后来,他考入大连师专中文系,成为著名编剧,将高考经历改编成了电视剧《雪花那个飘》。
    若没有高考,不少人恐怕难以挖掘自己的潜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刘晓雁经历了1977年和1978年两次高考,工厂批准她休假一周复习,7点起床,凌晨3、4点睡觉,她希望能考取制糖专业——“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以为学制糖就有糖吃了”。
    后来,她被医学院录取,如今已是首都儿科研究所皮肤科专家,曾获评“首都健康卫士”。“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没高考,我就不会从医。”刘晓雁说。
    被高考改变命运的人,还有曾是乡村教师的彭榜盈。复习时,他很少睡好觉,白天务农、上课,晚上复习。“当时,农村生活太苦,有时都吃不饱,我不想浪费靠个人努力能改变命运的机会。”他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彭榜盈考到北京。他说,这是“农民进了城、上了学、成了知识分子”,后来,他从事与大学专业对口的行业,成为了中国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
    “经过文革,国家缺乏人才,高考为社会输送人才,也改变个人命运,让人们能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彭榜盈说,高考对个人和国家都有好处。
    回顾彼时,恢复高考后,大学生被推举到“天之骄子”的位置,社会建设迎来了高素质人才。那是众多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也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一代人的命运就此改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考生:从痛恨高考到感谢高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绝大多数人仍认为高考是学生唯一的出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的状况,让考生经历了难忘的备考岁月。
    “考前,每个人书桌上都有‘书山’,考后,我们集体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书山’推倒,一瞬间,心里的压抑都释放了。”1998年高考的北京考生陶子靖说,承受压力是成长必经之路,高考让成长有了独特的韵味。
    陶子靖说,当年面对高考时,他跋涉在书山题海里,他曾憎恨高考。现在回忆考试,他想到的是爷爷为他买的吃不完的补品、妈妈为他精心准备的夜宵、同学慷慨借出的重要笔记、自己奋斗的决心,他感谢高考。
    和陶子靖一样,王宇也对高考心存感激:如果没有高考,他很难走出湖南的山村。高考前一个月,他边帮家里种地边复习,身心俱疲,但因为“比起拿锄头,更喜欢拿笔”,他坚持复习。王宇幽默地说,他现在的赚钱工具是电脑而非锄头,全靠高考。
    一些考生考不上大学,只能去种地或打工。1992年,面临高考的王波过得是“魔鬼般的生活”,但如今他感激高考。因为高考,他从小县城到了天津,如今成为了北京光彩福稳能源管理公司的负责人。他说,是高考给他提供了一个增长见识的平台。
    “用高考来决定或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太残酷,但确实没有比用分数去量化人的能力更好的办法,至少高考增加了社会人才的流动性,不然寒门子弟机会更少。”深圳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李屹说。
    当年,高考是李屹发奋的起点,考入清华后,他受周围精英的激发,才走向了出国、创业之路。如今,他发明的激光显示技术代表了该领域的先进水平。
    高考改变着中国学生和中国社会,同时也改变着自身。上世纪90年代,中国提倡课业减负和素质教育,着力高考改革。1994年,高考科目从7科减到5科;1999年,一些地区实行“3+X”科目考试方案;近年,中国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高考配套设计也趋于人性化。
    高考在即,忆高考的话题再次热络,微博上,微信里,回忆高考者不在少数。回首高考历程,其中有个人梦想,也有社会理想。高考,让个人和社会的追求,在时代变迁中持久地握手。(参与采写:魏梦佳、赖雨晨)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